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目的观察大鼠腰椎小关节突在不同振动频率下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及腰痛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究振动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对照组和振动组(振动组接受15 min/d,频率5~60 Hz、振幅3 mm的垂直振动12 w)大鼠腰椎小关节软骨,采用HE染色和AB-PAS染色,进行Mankin评分评价软骨退变程度;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凋亡软骨细胞、COX-2、PGE2、CII在小关节突软骨表达;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振动前后股骨颈骨密度。结果对照组、5 Hz振动组、20 Hz振动组、60 Hz振动组小关节Mankin评分依次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凋亡软骨细胞、COX-2、PGE2表达随着振动频率增加而显著性增强(P0.05);对照组与5Hz振动组CII表达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组间CII表达差异明显(P0.05);组间骨密度增加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时间垂直振动可导致软骨退变,振动频率越大,小关节退变越重;振动与致痛因子表达具有相关性;5~60 Hz、3 mm振幅振动不能促进幼龄大鼠BMD增加。  相似文献   
132.
[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经椎弓根螺钉动力内固定系统,并测试其对失稳腰椎的稳定性效果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方法 1采用6具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测试各个节段的活动度,为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的设计提供参数支持。2以钛合金棒、钛缆和钛合金碟片弹簧为主要结构,根据正常腰椎各节段的活动度,参照文献报道的相关测试结果,设定动态连接棒屈曲范围0~10°,旋转范围0~5°,并对其进行了相关力学测试。3制作腰椎失稳模型,测试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失稳腰椎固定节段及相邻节段的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并与坚强固定对比,同时测定其上邻节段软骨终板下压力,探讨其稳定性及对相邻节段的作用。结果 与完整脊柱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固定后屈伸和侧屈方向的ROM和NZ较完整脊柱减小(P<0.05),但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坚强固定组相比,新型动力内固定组三个主方向的ROM和NZ均显著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疲劳试验后的结果表明,固定节段在三个主方向上的ROM和NZ均较疲劳前显著增加(P <0.05),但与失稳脊柱相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与完整脊柱相比,动力内固定屈伸方向的ROM和NZ仍较小,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侧屈与旋转方向的ROM和NZ与完整脊柱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可控性强、可靠性好、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度。新型动力内固定系统能对失稳腰椎提供各方向上的稳定性,尤其对前屈后伸的稳定效果最好,疲劳试验后也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相邻节段的ROM和上邻节段终板下压力与固定方式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评估人工髓核材料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方法根据ISO10993-1标准,采用细胞毒性试验(琼脂扩散法)、皮内刺激试验、Ame’s致突变试验、微核试验和体内植入(360天)试验对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结果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的细胞毒性评分小于Ⅰ级,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现象,对皮内无刺激作用,Ames致突变试验为阴性,微核出现率为3.48‰,无致突变反应。体内植入符合植入材料生物学评价要求。结论聚乙烯醇水凝胶/聚乙烯纤维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是一种无毒、对皮肤及肌肉、椎间隙无刺激作用的生物医用材料,在动物体内不引起排异反应,可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4.
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初期疗效.方法 总结2003年4月~2006年11月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23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所有病例均采用掌侧入路,骨缺损严重者置入异体骨.术后功能康复时间6~27周,平均11.2周.结果 23例术后X线片提示骨折均一期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7.2周;腕关节活动度平均为:掌屈71.3°,背伸69.1°,尺偏25.2°,桡偏19.5°,旋前80.2°,旋后79.7°.所有病例均无感染、钉板松动断裂、腕管综合征、关节炎及正中神经炎等并发症.按改良的Mcbride腕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14例,良8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能较好地维持骨折复位,同时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减少了因长期固定而导致的骨量丢失,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5.
下腰椎 (L3~ 5)骨折中以爆裂性骨折为常见 ,与胸腰段骨折相比其解剖和生物力学有其特殊性 ,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不尽相同 ,以往文献报道较少[1] 。 1996年 11月~ 1998年 9月 ,笔者对 2 4例不稳定型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进行了后路神经减压、AF系统内固定和横突间植骨融合 ,术后随访 2~ 4年 ,临床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资料取自 1996年 11月~ 1998年 9月住院病人共 2 4例 ,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5例 ,年龄为 2 7~ 43岁 ,平均 37岁。合并腰骶神经完全损伤者 6例 ,合并腰骶神经不完全损伤者 11例 ,神…  相似文献   
136.
为解决颈椎退变性疾病前路减压术后植骨块移位,融合率低和后突畸形等问题,早期主要是AO小钢板和Caspar钢板(梯形钢板),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是Orion钢板及颈椎自锁钢板(CSLP),最近,ScientX了一种名为安全固定板(secuplate)的新型颈椎前路钢板,经临床试用,疗效良好,本文简要介绍其结构原理,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服务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行单侧人工髋关节置换、康复、抗骨质疏松治疗和护理一体化服务。试验组在出院后加入骨质疏松俱乐部,接受系统、规范的延伸服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恢复(Harris评分)和骨密度改善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2个月后两组骨密度均较治疗的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L_2~L_4骨密度有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行的延伸服务可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和骨密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8.
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51~72岁,平均65.0岁。病变节段:L3,4、L4,5、L5S17例,L2,3、L3,4、L4,5、L5S13例,L3,4、L4,51例,L4,5、L5S12例。手术方法:椎管减压、Bioflex系统固定、根据椎间盘退变程度选择椎体间融合或不融合。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椎间融合节段的融合情况。结果:术后经12~26个月随访,平均19.5个月。手术时间90~240min,平均183.4min,术中出血量400~1220ml,平均610.2ml。术前VAS为(7.8±1.3)分,术后为(2.3±0.9)分,末次随访为(2.1±0.8)分;术前ODI为(60.50±4.40)%,术后为(17.80±2.10)%,末次随访为(16.20±2.40)%。与术前比较,术后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前后ROM:整个腰椎和非融合节段活动度明显减低,邻近节段略增加。融合节段融合率95.0%(19/20)。结论:Bioflex系统固定结合椎体间融合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方法,远期效果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成人脊柱结核前后路不同术式的选择及其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成人胸腰椎与腰骶段结核患者241例,其中181例非跳跃性结核患者获得平均37个月(22~72个月)的随访。25例合并脊髓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D级14例,C级11例。连续4个椎体(均为胸椎)受累11例,3个椎体45例,2个椎体98例,1个椎体27例。CT或MRI显示有明显死骨132例,椎旁脓肿153例。后凸Cobb角-23°~30°者104例,31°~60°者49例,61°~70°者28例。血沉升高169例。据病灶部位和病变程度采用4种手术方式:A组(74例)行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术;B组(70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板间植骨融合、一期或二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C组(10例)行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后方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组(27例)行后路病灶清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25例伴脊髓受压症状者入院6~18h应用抗结核药物后急诊手术,其余156例患者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3~6周,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总疗程12个月。结果:A组手术时间平均3.5h,术中出血量平均450ml,B组分别为4.5h、640ml,C组和D组均为3.0h、350ml。4组患者术中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8~12周血沉均恢复正常。A组脊柱后凸畸形矫正率为(47.5±11.8)%,B组为(61.5±18.6)%,C组为(58.7±15.9)%,D组为(59.9±17.4)%。末次随访时,A组矫正角度丢失率为(64.8±19.3)%,B组为(53.6±15.6)%,C组为(56.9±11.8)%,D组为(54.9±15.4)%。25例术前脊髓功能损害患者末次随访时,18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7例改善2级。A、B、C组各1例分别于术后半个月、1个月和1个半月切口形成窦道,换药治疗1~2个月后治愈。A组1例术后1年随访时发现内固定松动,但植骨已融合,未处理。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复发。结论:只要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都能达到清除病灶、脊髓减压及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的目的;但后路固定在矫正脊柱后凸畸形及维持矫形方面优于前路固定。  相似文献   
14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自2007年12月~2010年12月应用PVP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11例.结果 本组获随访6~38个月,平均17.8个月.1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89岁男性术后3个月因心肌梗塞死亡;余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前(7.9±1.4)分降至术后第7天(1.9±1.1)分(P<0.01),末次随访为(2.1±1.3)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术后第7天相比无差异(P>0.05).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3.2±1.3)mm、(13.1±1.5)mm和(12.7±1.3)mm (P >0.05).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第7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3.2±2.6)°、(23.1±1.9)°及(24.2±1.8)°(P>0.05).结论 PVP治疗高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手术创伤小,术后止痛效果好,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从而避免老年患者卧床常见的并发症,中远期随访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