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中椎弓根钉植入的位置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方法:将51例腰椎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患者按螺钉角大小分组。术后行临床与影像学随访,并对32例患者成功进行随访。结果:术后有4名患者放射检查显示邻近椎间盘变窄,以螺钉角大者明显。结论:椎弓根螺钉角过大对早期出现邻近间盘退变有影响。早期放射学改变不一定伴随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2.
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术式治疗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合理选择治疗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连续收治的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患者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21~63岁,平均(38.5±10.2)岁;随访时间18~24个月,平均20.9个月。根据治疗方案的选择,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行后路椎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联合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腰大肌脓肿治疗;B组20例,行前路经腹膜外脓肿清除、后路椎体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临床治愈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为(452.3±137.6)ml,B组为(603.5±99.6)ml;手术时间A组为(193.6±91.2)min,B组为(230.5±56.6)min。A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少于B组(P0.05)。A组:Ⅰ期治愈20例,复发2例;B组,Ⅰ期治愈19例,复发1例,两组患者Ⅰ期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结核伴腰大肌脓肿不是前路开放手术的绝对适应证,相对于前后路联合手术,经皮穿刺脓肿置管引流联合后路椎体病灶清除术,在达到相同临床效果的同时,对患者的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113.
微创保守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评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保守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成本-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解放军第309医院骨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52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保守组(51例)、PVP组(50例)、PKP组(51例)。统计患者住院期间、出院后1年内的平均医疗成本(C)及患者VAS评分达到"治愈"(VAS评分≤2分)或"好转"(VAS评分3~8分)标准时的治疗效果(E),则C/E值表示不同标准下患者的成本-效果。结果 :保守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15 d,平均(14.0±0.6)d,PVP组及PKP组患者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4±0.6)d。住院期间以"治愈"为评价标准时,保守组、PVP组、PKP组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1 253.88、935.75、983.99元,PVP组优于PKP组,PKP组优于保守组;以"好转"为评价标准时,3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97.80、449.16、501.84元,保守组优于PVP组,PVP组优于PKP组。出院后以"治愈"为评价标准,3组成本-效果分别为RMB 3 834.05、1 878.41、1 916.11元;PVP组优于PKP组,PKP组优于保守组。结论 :住院期间,如以"治愈"为评价标准,PVP为最佳选择;若仅以"好转"为评价标准,保守为最佳选择;出院后PVP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4.
[目的]评价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41例接受一期前路手术的胸腰椎脊柱结核病例资料。其中,15例采用经胸入路(经胸组),16例采用胸腰椎侧前方入路(经胸腰组),10例采用腰椎前外侧入路(经腰组)。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血沉、C-反应蛋白、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ASIA分级、记录融合时间及Macnab优良率。[结果]经胸组、经胸腰组、经腰组三组病例手术时间分别为220.5、255、210.5 min;出血量分别为530、690、750 ml;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14、16.3、17.1 d。经胸腰组有4例出现术中胸膜破裂,1例腹膜破裂,修补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3例经胸入路、2例胸腰段侧前方入路、1例腰椎前外侧入路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经局部换药等对症治疗,3周后切口愈合。三组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ESR、CRP、ODI评分、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神经功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三组病例Mac Nab满意度分别为86.7%、87.5%、90%;植骨愈合时间分别为5.4、6.9和6.3个月。[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能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解剖并充分的术前准备,避免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椎间固定融合术改变了腰椎的正常生物力学环境,固定节段上下椎间盘存在应力集中,通过观察经后路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程度,明确是否存在退行性变的发生。方法:1998—08/2002-01解放军第三0九医院骨科收治行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后患40例,所有病例均询问主诉是否有腰痛,进行腰部和神经系统检查、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调查、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行肌电图椎旁定位明确神经受损情况,X射线检查及MRI检查,观察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术后随访5年,腰椎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的发生率为27.5%(11/40),但仅15%患出现主观不适和阳性体征。结论: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的比例较高,应力异常集中是退行性变加速原因,大多数患在术后5年内并不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腰椎管容积较大、椎间盘退行性变程度较小有关。  相似文献   
116.
目的通过动物体内实验对生理状态下人工髓核在颈椎功能单位稳定性中的作用进行评估。方法实验动物为健康杂种犬30只,分为完整组(A组)、人工髓核组(B组)、颈椎间盘病变组(C组),颈椎间盘病变组和人工髓核组分别经前路行髓核摘除术和人工髓核植入术,术后3个月处死动物,取标本固定,应用脊柱三维运动生物力学机测试时,施加最大载荷为1.0 N.m的6个方向上的力偶,使测试节段产生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轴向旋转运动,测量运动范围(ROM)和中性区(NZ),然后施加0 N和100 N的轴向载荷下测量椎间隙高度变化。结果人工髓核组同完整组相比较,节段活动无显著差异(P〉0.05);颈椎间盘病变组同完整组相比较,颈椎节段活动明显增加,稳定性下降(P〈0.05)。人工髓核组在0 N载荷下,椎间隙高度较完整组平均升高0.2 mm,100 N载荷下椎间隙高度较完整组平均升高0.1 mm。结论植入人工髓核能有效满足颈椎的稳定性和维持椎间隙高度,可考虑将其应用于治疗颈椎间盘病变。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分析胸腰椎结核已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11例经骨水泥强化术后胸腰椎结核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操作中是否取出骨水泥团块分组:经胸腰椎后路骨水泥团块取出+减压+植骨融合术5例(A组);经胸腰椎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6例(B组)。根据MTB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行抗结核药物治疗18~24个月,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并且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 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等。结果 随访患者背部疼痛及肢体疼痛VAS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ESR、CRP均降至正常范围。A组与B组组内术前ESR、CRP检测结果分别为(44.40±9.45)mm/1h、(19.80±2.59)mg/L与(44.17±14.22)mm/1h、(19.17±8.70)mg/L;术后3个月分别为(12.40±3.21)mm/1h、(3.00±1.58)mg/L与(12.00±2.45)mm/1h、(3.33±1.21)mg/L;末次随访分别为(12.00±2.65)mm/1h、(2.80±0.84)mg/L与(12.17±3.31)mm/1h、(3.00±0.89)mg/L,两组术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7.170、12.382、5.461、4.417,P值均=0.000);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15、-0.250、0.101、-0.538,P值分别为0.835、0.809、0.922、0.602)。X线摄影和CT扫描检查提示病椎愈合良好,末次随访ASIA神经功能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3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Barthel指数[治疗前分别为(39.21±11.73)分、(40.32±10.16)分;末次随访分别为(91.31±7.74)分、(89.45±8.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290,9.076,P值均=0.000);治疗后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5,P>0.05)。结论 两组患者再次手术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于胸腰椎结核已行椎体强化术的外科治疗宜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评估人工髓核柔性稳定一体化系统对维持犬颈椎椎间隙高度的作用.方法 选择健康杂种犬40只,分成4个试验组:完整组(A组)、颈椎间盘病变组(B组)、钢板内固定组(C组)、柔性稳定组(D组).颈椎间盘病变组(B组)、钢板内固定组(C组)和柔性稳定组(D组)分别经前路行C3/4髓核摘除术、钢板内固定术、柔性稳定一体化系统...  相似文献   
119.
近年结核菌耐药发病率增高,对于耐药脊柱结核,尤其是耐多药脊柱结核为目前的研究热点和治疗难点。快速、灵敏、准确的结核菌实验室检查,合理、规范化的药物治疗,辅以必要的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关键。本文从耐多药脊柱结核的发病机制、实验室诊断、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120.
人胚椎间盘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建立人胚椎间盘细胞体外培养模型,进一步研究细胞因素在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例人体胚胎腰椎间盘,在改良Eagle培养基中建立椎间盘细胞模型,细胞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荧光检测细胞Ⅰ、Ⅱ型胶原的表达进行鉴定。结果椎间盘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并进行传代,细胞中Ⅰ、Ⅱ型胶原具有较高的表达,细胞具有较高的分化状态。结论源自胚胎的髓核细胞于体外环境中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其表型不变,且表型与正常髓核细胞很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