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32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183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01.
 目的 采用Xpert MTB/RIF系统对系列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进行结核分枝杆菌检出与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检测,初步验证该项技术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自全军结核病研究所标本库中筛选140份脊柱结核临床标本,对标本行前处理后采用Xpert MTB/RIF系统进行结核分枝杆菌与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的突变检测,以培养结果及表型药敏试验为金标准,判断Xpert MTB/RIF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95%置信区间及检测耗时。结果 对临床确诊为脊柱结核的140份临床标本,Xpert MTB/RIF系统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检出率为63.57% (89/140);在64份培养阳性标本中,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98.44% (63/64);在76份培养阴性标本中,Xpert MTB/RIF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度为34.21% (26/76)。以表型药敏试验为金标准,采用Xpert MTB/RIF系统行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为93.33% (28/30),特异度为94.12% (32/34)。Xpert MTB/RIF系统平均检测耗时为2.1 h (1.8~2.6 h)。结论 Xpert MTB/RIF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且能够同时对脊柱结核临床标本行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与利福平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检测技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寻类风湿性前足病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女性患者 6例 9足 13个RA跖趾关节进行Swan son双柄铰链式硅橡胶假体置换成形术 ,其中 9个第 1跖趾关节 ,第 2及第 3跖趾关节各 2个 ,同期合并手术 3 0多项。手术时平均年龄 47岁 (3 0~ 63岁 ) ,RA病程平均 18年 (13~ 2 8年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1~ 3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足百分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评分 ,包括疼痛、行走能力 (含穿鞋情况 )、畸形 ,以及X线片观察等。结果 :外翻术前平均 42 5° (3 0~ 60°) ,术后平均 15° (10~ 2 5°) ;跖趾关节脱位术前 6个 ,其中 4个行假体置换 ,全部矫正 ;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前平均 2 6° (0~ 45°) ,术后平均 46° (3 5~ 60°) ;疼痛全部解除或缓解 ,行走能力增强 ,穿普通鞋。X线片无关节脱位、假体断裂及骨痂过度生长。病人满意度 10 0 %。综合评分术前平均 45分 (2 0~ 5 5分 ) ,术后平均 90分 (65~ 10 0分 )。优良率 89%。结论 :应用Swanson双柄铰链式硅橡胶假体置换成形术治疗RA跖趾关节病损 ,手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3.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67,自引:9,他引:58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总结1 995年 3月至 2 0 0 0年 3月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 35例 ,包括植骨融合率、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状况。随访时间 1 5~ 5年 ,平均 3 4年。结果 :术后 1~ 1 5年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2 8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6例 ,改善率 92 9%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 7° ,1 5~ 5年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2 9°。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加前路植骨融合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4.
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对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并发感染的16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41例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98%,手术时间60min以内、60~120min、大于120min术后感染发生率依次为0.00%,3.04%,5.90%;术中失血量〈400ml,400~800ml,〉800ml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12%,3.15%,11.16%;术后使用抗生素,术中术后使用抗生素,术前术中术后均使用抗生素,术后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0%,4.32%,10.25%。15例取出内固定者及1例未取出者,切口均甲级愈合。16例患者二次手术后随访11~23个月,均无复发征象。[结论]脊柱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术后感染与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有关,手术失血量越多,手术时间越长,术后越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确诊后病灶清除,内固定物取出,灌洗引流,静脉应用有效抗生素,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治疗陈旧性难以复位的髋臼骨折的新方法。方法: 本组 6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平均 33岁 (22~55岁), 骨折时间平均 3个月 (2 5~3 5个月), 骨折类型为骨盆环骨折并髋臼骨折, 髋臼骨折并中心性脱位或移位, 采用环髋臼内移截骨成形术。结果: 随访平均 3年 (1~6年), 关节无痛, 关节活动度及步态恢复正常。恢复原来工作。X线示关节间隙正常, 无股骨头坏死。髋臼指数 18°(16 ~22°), CE角平均 32°(28 ~35°)。优 5例, 良 1例。病人满意率 100%。结论: 治疗陈旧性难以复位的髋臼骨折可以应用环髋臼内移截骨成形术, 符合生物力学原则。  相似文献   
106.
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介绍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并评价其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3~4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2~48岁,平均33.4岁;病史8个月~3.6年,平均18.4个月。均为单间隙病变,以单纯腰痛为主者2例,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以一侧为主者7例。手术节段为L4.5 6例,LsS1 3例;后侧入路8例,经腹膜后侧前方入路1例。随访12~13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症状改善情况和影像学资料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45~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20ml。术后4~5d戴腰围下地活动,术后6周去腰围恢复正常活动。根据Oswestry下腰痛和功能不利评分,临床成功率88.9%;复查X线片示术后和术前椎间隙高度百分比为128%。1例患者术后腰痛缓解不明显,第4d出现健侧下肢放射痛,经卧床、脱水治疗后缓解。2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示植入物轻度移位,未见腰椎生理弧度异常改变.腰椎活动度正常。未见植入髓核脱出、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人工髓核置换术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增加椎间高度,维持腰椎的正常运动功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7.
对16例颈椎病的病人应用了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PCB),其中脊髓型4例,神经根型12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6岁(31-67岁),随访时间为3-16个月。12例病人接受了1个节段的固定,4例病人接受了2个节段的固定。结果显示,这种技术易于掌握和应用,无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无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14例病人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供骨部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很小。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108.
一体化钢板前路系统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29例颈椎疾病患者应用一体化颈椎前路钢板和支架系统(A new anterior cervical instrumental system combining an intradiscal cage with and integrated plate,PCB)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切除椎间盘后,显露硬膜,神经根减压。选择合适型号的PCB,置入椎间隙固定。结果:29例病人中,颈椎病19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0例,男性20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2岁(29-61岁),随访时间为3-16个月,23例病人接受了1个节段的固定,6例病人2节段,该技术易于掌握和应用,无术中并发症及螺钉脱出或固定失败,25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4例症状轻度改善,系合并较严重的颈椎管狭窄所致,总优良率86.2%,结论:PCB椎间固定稳固,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少,术后不需戴颈托。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胫骨感染性假关节的治疗方法.方法手术分二期完成,一期打通髓腔,外固定架固定,二期交腿皮瓣移植封闭创面.结果 12例感染性假关节采用上述方法治疗,骨折全部愈合,皮瓣生长良好,膝、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结论先固定骨折,后封闭创面,可明显改善患肢血运,为骨折愈合,皮瓣成活创造了良好条件.一般无需植骨,且有利于膝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10.
为探讨有效的腰椎间盘内紊乱的诊断与治疗方案,对18例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该组病例经2~4年的随访,疗效满意。认为椎间盘造影术和磁共振检查是诊断椎间盘内紊乱的有效手段,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适于神经根未受累者,后路开窗减压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适于合并神经根受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