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9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82篇
内科学   39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44篇
外科学   357篇
综合类   144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5篇
  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目的:建立脊柱颈胸结合部椎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期应用于指导临床实践以及作为体外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的有益补充。方法:通过对正常人的CT薄层扫描获得的原始DICOM数据图像,采用Mimic10.01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进行骨质的三维重建,使用Magic 9.9改良建立的模型,导入ANYSY 10.0软件进行计算机模拟仿真生物力学研究。结果:所建模型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好。三维重建结构可单独或联合显示,甚至可以进行任意结构的取舍,重建结构的任意径线及角度均可以适当的三维测量。结论:该模型的结构完整,空间结构测量准确度高,单元格划分精细重点突出,较为准确地模拟了脊柱颈胸结合部的生物力学特点,为临床医生对脊柱颈胸交界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一种便捷而精确的方法,为计算机分析及研究该模型局部结构在各种受力情况下的生物力学表现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832.
崔凯  马迅 《中国保健》2010,(1):16-18
目的探讨成骨生长肽(OGP)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值分化的影响。方法:将鼠成骨细胞分别与OGP(10-10mmol/L)、IGF-1(100ng/ml)、OGP(10-10mmol/L)+IGF-1(100ng/ml)共同培养,于1、3、5d分别进行3H—TdR、3H-Tproline的掺入量与单独使用因子组、对照组相比,在各个时段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OGP联合IGF组对碱性磷酸酶合成量与对照组、OGP、IGF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OGP联合IGF可显著促进成骨细胞DNA、胶原蛋白、碱性磷酸酶的合成,对促进成骨细胞增值分化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33.
834.
医院船作为一个海上流动医院,在使用和管理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战时,参与海上医疗救护的医院船应当在有关国际法的框架内,在规定的时间、允许的海域实施对伤病员的医疗救护,否则,医院船将不受法律保护,甚至可能会遭到敌方的袭击或误击。目前,医院船的使用和管理主要受《日内瓦公约》和《改善海上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及遇船难者境遇之日内瓦公约》这两个公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35.
背景:在聚乳酸-聚羟基乙酸中加入β-磷酸三钙可调控其降解速率和强度,加载骨形态发生蛋白可增强材料的诱导成骨能力。 目的:检验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制作兔左侧桡骨12 mm缺损模型,随机分4组,分别于骨缺损处植入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并设置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 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时,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材料组、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缓释材料组、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组骨缺损都得到较好修复,其中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组骨缺损修复效果最佳(P < 0.05),空白对照组骨缺损未修复。表明β-磷酸三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异烟肼/骨形态发生蛋白缓释材料可很好修复兔节段性骨缺损。  相似文献   
836.
背景:前期试验显示单个病毒载体介导的多基因共表达系统能够显著提高椎间盘退变转基因疗效。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重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方法:应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自剪切多肽2A”串联目的基因,并克隆到慢病毒表达质粒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Lenti-TGF-β3-P2A-CTGF-T2A-TIMP1。转染293细胞后,应用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分别检测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目的基因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RT-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成功表达了3种目的基因,并于转染后48 h左右达到峰值,“2A”结构下游基因蛋白质表达量约为上游基因的80%。说明成功构建了携带人转化生长因子β3、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基因的慢病毒多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83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和验证国际定量CT脊柱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是否适合中国人群。方法本研究采用了3个人群:①全国多中心20~40岁正常青年人群1584例;②年龄40~83岁,总共3420例社区健康人群;③因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而就诊的432例骨折人群。腰椎骨密度采用美国Mindways的定量CT系统,测量腰椎第1~2椎体骨密度(如果有骨折椎体则测量临近的一个椎体),取平均值。采用国际定量CT腰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即腰椎骨密度120 mg/cm~3为正常,80~120 mg/cm~3为低骨量,80 mg/cm~3为骨质疏松症。社区健康人群采用脊柱侧位定位像,由有经验的骨放射医师根据Genant椎体骨折半定量分析法对胸4~腰4每个椎体分别判断为正常(0),轻度(1),中度(2)和重度(3)骨折。每个个体只要有一个椎体≥1,判断为骨折,每个个体椎体骨折的最高值作为该个体的骨折严重程度。脊柱骨折人群均有X线,CT和/或MR检查至少有一个椎体明确骨折。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如果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结果 20~40岁正常青年人的腰椎骨密度男性为(163.26±28.82)mg/cm~3,比女性(174.45±29.24)mg/cm~3低,P0.001。50岁开始,一直到80岁,女性骨密度比男性低(P0.05)。40~83岁正常社区人群以国际骨质疏松症定量CT诊断标准,人群33.2%为骨密度正常(120 mg/cm~3),38.3%为低骨量(80~120 mg/cm~3),28.5%为骨质疏松(80 mg/cm~3)。其椎体骨折的患病率分别为7.14%,14.6%和30.63%,呈倍比关系。432例确诊的脊柱骨折患者,86%脊柱定量CT骨密度低于80 mg/cm~3,其余14%骨密度在低骨量范围。结论建立了中国人群定量CT腰椎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为定量C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定量CT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适合中国人群,可以用于中国人群的定量CT诊断。  相似文献   
838.
为进一步制定出细毛种公羊在不同生理学状态时期的磷营养标准,对其分两个阶段(非配种期150天和配种期77天)进行了试验。选择一岁半高加索品种原种相似公羊24只,分为四组。在Ⅰ组(对照组)公羊总的基础日粮中,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营养价值平衡并在成分上与现有标准一致。试验组的磷营养水平靠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脱氟磷酸盐调节,即非配种期Ⅱ组种公羊每日21克,Ⅲ组42克,Ⅳ组21克+45毫克硫酸锌;配种期分  相似文献   
839.
血管损伤及其合并筋膜间室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40.
目的:比较四种颈椎内固定方法的旋转和前屈强度。方法:成年新鲜猪第27颈椎标本5具,每具切取3个脊柱功能单位试件,切断椎间连接造成三柱分离性损伤,采用椎弓根钉、关节突钉、棘突钢丝、椎体钢板将椎骨两两固定,测试它们的旋转和前屈强度及位移大小。结果:椎弓根固定试件的旋转和前屈破坏力最大,加载过程的旋转位移大于正常,前屈位移小于正常,固定最牢。椎体钢板固定的旋转破坏力大于关节突和棘突钢丝试件,前屈破坏力小,位移大。关节突固定的旋转破坏力大于棘突钢丝,角位移小。结论:颈椎严重损伤在选用内固定后,由于抗旋转和前屈强度及位移差异,可适当辅以外固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