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观察针刀对膝骨关节炎(KOA)兔膝关节软骨退变、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应力变化以及肿瘤坏死因子-ɑ(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探讨其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只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针刀组,每组7只。除空白组均进行6周兔左后肢制动,建立兔KOA模型,电针组、针刀组均干预3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法光镜下观察兔软骨病理改变,并评价软骨退变程度;运用有限元技术模拟KOA模型兔膝关节屈曲60°进行检测,观察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滑液中TNF-α、IL-1β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Mankin评分升高(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显著降低(P<0.01),TNF-α、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针刀组Mankin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关节软骨最大应力均升高(P<0.01),TNF-α、IL-1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针刀组Mankin评分降低(P<0.05),膝关节整体应力和关节软骨最大应力较电针组升高(P<0.05),TNF-α、IL-1β水平较电针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刀干预能够调节膝关节整体应力及关节软骨的最大应力,进而恢复膝关节应力环境、抑制炎症介质释放,从而改善关节软骨退变,达到治疗KOA的目的。  相似文献   
92.
朱锋  邱勇  王斌  俞杨  朱泽章  沈勤  马薇薇 《江苏医药》2007,33(11):1171-1172
脊柱畸形外科高度专业化,对包括各类影像资料在内的信息需求很大,信息追踪随访需求频繁.因而开发一套符合专科疾病特点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以了解专科疾病的疾病谱、发生率、自然史和治疗转归等临床信息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1].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探讨放置钛网对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行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植骨融合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方法 40例Lenke 5型AIS患者,根据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术.术中椎间融合植骨时,A组患者放置钛网,B组则单纯以剪碎的自体肋骨和髂骨骨粒植骨.A组女19例,男1例;年龄12~18岁.B组女17例,男3例;年龄13~20岁.两组患者获得1.5年以上的随访.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矫形与矢状面重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术后和随访中,两组患者主弯的矫正率大于7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纠正.无内固定相关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中也获得较满意的矢状面重建.其中,术后和随访中胸椎后凸增加,胸腰交界性后凸轻微变化,腰椎前凸无明显丢失,内固定近端后凸成角轻度增大,内固定区成角前凸轻度减小,这些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SVA和L1到C7PL线的距离平明显小于其术前和术后的测量值,而这些指标在B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Lenke 5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与自体植骨相比,钛网植骨可较好地改善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对腰骶椎前路手术的大血管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7月,在我院行腰骶椎前路手术、有完整资料的患者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龄12~66岁(平均37岁).其中结核44例,肿瘤6例,椎间盘炎9例,椎体骨折20例,半椎体畸形6例.前路手术包括:旁正中经腹直肌内缘腹膜后入路64例,下腹正中经腹人路18例,下腹部斜切口3例.统计分析术中及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大血管并发症.结果 5例(5.8%)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其中术中髂总静脉侧壁撕裂3例(3.5%)、左髂内静脉破裂1例(1.2%)、手术后髂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1.2%).大血管并发症见于3例(6.8%)结核、1例(16.7%)肿瘤以及1例(11.1%)椎间盘炎患者.85例中有59例手术后获6-41个月的随访,平均23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1例发生与大血管损伤相关的后遗症.结论 腰骶椎前路手术时应充分暴露大血管、仔细解剖、避免血管过度牵拉,以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观察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NF1脊柱侧凸患者6例,两组年龄和Cobb角接近。脊柱后路手术中取髂骨生长板行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取第2代软骨细胞分别检测其增殖活性和Ⅱ型胶原、可聚蛋白多糖等软骨细胞特异性分化指标,并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两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组(灰度积分比值分别为1.31±0.53和2.17±1.02,P=0.03),其Ⅱ型胶原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组(26.6±11.3ng/mgpro和31.7±16.2ng/mgpro,P=0.03),而可聚蛋白多糖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63.0±129.6ng/mgpro和76.7±519.4ng/mgpro,P=0.21)。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显示相对活跃的增殖活性(增殖倍数分别为2.9±0.04和2.49±0.11,P=0.02)。结论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降低的同时,其细胞增值相对活跃,细胞分化功能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凹侧肋骨抬高胸廓成形在脊柱侧凸后路手术中矫正“剃刀背”畸形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共有30例胸椎侧凸患者在我科施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10~31岁,平均17岁;先天性脊柱侧凸2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马凡综合征2例。术前Cobb角60°~165°,平均118°;“剃刀背”畸形15°~60°,平均34.5°;双侧背部高度差为5~16cm,平均8.9cm。均同时在同一切口下行凹侧肋横突关节处截断并抬高肋骨胸廓成形,其中22例患者还同时行凸侧胸廓成形,凸侧肋骨切除的长度约为5~7cm。结果:每例患者肋骨抬高数为3~6根,平均4.5根。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Cobb角18°~85°,纠正率平均为58%;“剃刀背”畸形5°~18°,平均10.4°;双侧背部高度差1.5~5.2cm,平均3.4cm。随访12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20°~90°,纠正率平均为56%;“剃刀背”畸形与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仔细操作,凹侧肋骨抬高胸廓成形可使“剃刀背”畸形得到满意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97.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是一种罕见病,文献报道极少。本病1932年由Lyon首次报道,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其好发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发病高峰期为6-10岁。  相似文献   
98.
目的:从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水平探讨BMPR-IA/IB表达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发病可能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30例12-18岁志愿者分为2组:AIS组20例,同年龄正常对照组10例。髂前上棘处穿刺抽取10mL骨髓,肝素抗凝。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MSCs,体外培养并传至P3代行表型鉴定,采用RT-PCR法、Western-blotting法、免疫荧光法检测2组MSCs中BMPR-IA/IB的表达情况。结果:BMPR-IA/IB不论是核酸水平还是蛋白水平的表达,在AIS组均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BMPs信号通路中重要的膜表面分子BMPR-IA/IB在MSCs水平表达的异常可能与AIS发病的分子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Coplanar(共平面)矫形技术在胸椎脊柱侧凸后路矫形中的应用及其矫形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共27例脊柱侧凸患者接受一期后路CDH Legacy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融合手术,术中均采用Coplanar矫形技术,女26例,男1例;年龄11~23岁,平均15.9岁.均为特发性胸椎脊柱侧凸:Lenke 1AN型9例,1A-型2例,1BN型4例,1B-型5例,1CN型3例,1C-型2例,2AN型2例.术前Cobb角平均49°(40°~70°).术中在所有目标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后,在胸椎主弯凸侧椎弓根螺钉上安装Coplanar延长杆,依次将两根Coplanar矫形棒插入延长杆顶部,此时侧凸已有一定矫形,两端使用压棒器械将矫形棒压向底端,所有椎弓根螺钉基本排列成一条直线,完成侧凸矫形;根据理想的胸椎后凸角度,在延长杆之间插入不同大小的Spacer;在胸椎主弯凹侧安装矫形棒,螺帽固定完毕后取出CoPlanar装置,再安装凸侧稳定棒,完成侧凸矫形.结果 术后Cobb角平均14°(6°~25°),矫正率为70.7%.手术前后胸椎后凸角度分别为18°和25°.手术时间210~300min,平均245 min;出血量600~2100ml,平均1500ml.平均随访15(12~18)个月,末次随访主弯矫正丢失3°,矫正丢失率为6.1%,无冠状面或矢状面失代偿.所有患者术后无须凸侧胸廓成形术,无死亡、感染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Coplanar矫形技术可作为脊柱侧凸矫形的一个新选择,在获得良好冠状面矫形的同时,可获得良好的水平面去旋转和胸椎后凸维持.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合并脊柱侧凸的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损害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7年9月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有术前肺功能资料的25例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1~20岁,平均15岁.分析其肺功能指标(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与冠状面Cobb角、胸弯顶椎位置、受累节段数以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与同期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且弯型与此匹配的3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MS)患者(B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I)等指标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r=0.514、-0.503、-0.464,P<0.05);VC、FVC、FEV1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指标明显小于B组(P<0.05);顶椎位置在T_(4~8)与在T_(9~12)的患者之间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累节段≥8的患者,VC、FVC、FEV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等指标小于受累节段<8者(P<0.05);胸椎后凸角与肺功能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合并脊柱侧凸的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损害较MS患者严重,其肺功能主要受胸弯受累节段数和胸弯冠状面Cobb角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