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评估10岁及以下脊柱侧凸患儿侧凸矫正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及安全性,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08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10岁及以下脊柱侧凸4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行CT检查,男26例,女15例,年龄2~10岁,平均5.4岁。先天性脊柱侧凸3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神经肌肉源性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伴脊柱侧凸1例。术中根据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PACS系统上通过Pacs Client软件测量螺钉尖距椎弓根内壁、外壁、上壁、下壁以及椎体前缘的距离。若左侧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外壁或椎体前缘,测量钉尖与主动脉的距离。根据椎弓根螺钉所在位置(节段、凹凸侧、脊椎发育是否异常)分析其破壁率差别。不良置钉定义为椎弓根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壁或椎体前缘的距离超过2mm,和椎弓根螺钉进入椎间孔或穿破终板进入椎间盘。结果:本组病例共置入242枚椎弓根螺钉,胸椎128枚,腰椎114枚,平均每例患者置入5.8枚螺钉。螺钉完全在椎弓根内208枚,占86.0%。破壁34枚(占14.0%),其中不良置钉18枚(占7.4%),18枚中有5枚穿破外壁,8枚穿破内壁,5枚穿破椎体前缘。形态异常椎和凹侧的椎弓根螺钉的破壁率较高(分别为24.1%和17.9%)。术中一枚螺钉拔出,未出现其他螺钉置入相关并发症。穿破椎体前缘螺钉距离主动脉距离平均2.3mm。结论:10岁及以下儿童椎弓根螺钉的徒手置入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但在发育不良椎体及凹侧置钉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放置钛网对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行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植骨融合术后矢状面重建的影响.方法 40例Lenke 5型AIS患者,根据术中植骨方式分为两组,均接受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术.术中椎间融合植骨时,A组患者放置钛网,B组则单纯以剪碎的自体肋骨和髂骨骨粒植骨.A组女19例,男1例;年龄12~18岁.B组女17例,男3例;年龄13~20岁.两组患者获得1.5年以上的随访.对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矫形与矢状面重建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在术后和随访中,两组患者主弯的矫正率大于7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纠正.无内固定相关和假关节形成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中也获得较满意的矢状面重建.其中,术后和随访中胸椎后凸增加,胸腰交界性后凸轻微变化,腰椎前凸无明显丢失,内固定近端后凸成角轻度增大,内固定区成角前凸轻度减小,这些指标在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SVA和L1到C7PL线的距离平明显小于其术前和术后的测量值,而这些指标在B组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择性前路单棒矫形加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Lenke 5型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与自体植骨相比,钛网植骨可较好地改善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对腰骶椎前路手术的大血管并发症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7月,在我院行腰骶椎前路手术、有完整资料的患者85例.男47例,女38例,年龄12~66岁(平均37岁).其中结核44例,肿瘤6例,椎间盘炎9例,椎体骨折20例,半椎体畸形6例.前路手术包括:旁正中经腹直肌内缘腹膜后入路64例,下腹正中经腹人路18例,下腹部斜切口3例.统计分析术中及手术后围手术期的大血管并发症.结果 5例(5.8%)患者手术中或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大血管并发症.其中术中髂总静脉侧壁撕裂3例(3.5%)、左髂内静脉破裂1例(1.2%)、手术后髂总静脉血栓形成1例(1.2%).大血管并发症见于3例(6.8%)结核、1例(16.7%)肿瘤以及1例(11.1%)椎间盘炎患者.85例中有59例手术后获6-41个月的随访,平均23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无1例发生与大血管损伤相关的后遗症.结论 腰骶椎前路手术时应充分暴露大血管、仔细解剖、避免血管过度牵拉,以减少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4.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type 1 neurofibromatosis,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的表达,观察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7例,NF1脊柱侧凸患者6例,两组年龄和Cobb角接近。脊柱后路手术中取髂骨生长板行软骨细胞分离和培养。取第2代软骨细胞分别检测其增殖活性和Ⅱ型胶原、可聚蛋白多糖等软骨细胞特异性分化指标,并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纤维瘤蛋白在两组软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中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组(灰度积分比值分别为1.31±0.53和2.17±1.02,P=0.03),其Ⅱ型胶原水平明显低于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组(26.6±11.3ng/mgpro和31.7±16.2ng/mgpro,P=0.03),而可聚蛋白多糖水平两组无明显差异(63.0±129.6ng/mgpro和76.7±519.4ng/mgpro,P=0.21)。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显示相对活跃的增殖活性(增殖倍数分别为2.9±0.04和2.49±0.11,P=0.02)。结论NF1脊柱侧凸患者软骨细胞神经纤维瘤蛋白表达降低的同时,其细胞增值相对活跃,细胞分化功能也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凹侧肋骨抬高胸廓成形在脊柱侧凸后路手术中矫正“剃刀背”畸形的可行性。方法:自2000年10月~2005年10月,共有30例胸椎侧凸患者在我科施行后路三维矫形术,男13例,女17例;年龄10~31岁,平均17岁;先天性脊柱侧凸2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马凡综合征2例。术前Cobb角60°~165°,平均118°;“剃刀背”畸形15°~60°,平均34.5°;双侧背部高度差为5~16cm,平均8.9cm。均同时在同一切口下行凹侧肋横突关节处截断并抬高肋骨胸廓成形,其中22例患者还同时行凸侧胸廓成形,凸侧肋骨切除的长度约为5~7cm。结果:每例患者肋骨抬高数为3~6根,平均4.5根。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Cobb角18°~85°,纠正率平均为58%;“剃刀背”畸形5°~18°,平均10.4°;双侧背部高度差1.5~5.2cm,平均3.4cm。随访12个月~5年,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Cobb角20°~90°,纠正率平均为56%;“剃刀背”畸形与术后无明显改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仔细操作,凹侧肋骨抬高胸廓成形可使“剃刀背”畸形得到满意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06.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症(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calcification in children)是一种罕见病,文献报道极少。本病1932年由Lyon首次报道,作为一种原因不明的自限性疾病,其好发于新生儿期到青春期,发病高峰期为6-10岁。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合并脊柱侧凸的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损害的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月至2007年9月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手术且有术前肺功能资料的25例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A组)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11~20岁,平均15岁.分析其肺功能指标(实测值与预计值的比值)与冠状面Cobb角、胸弯顶椎位置、受累节段数以及胸椎后凸角的关系.并与同期行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术且弯型与此匹配的38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MS)患者(B组)的肺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I)等指标与冠状面Cobb角呈显著负相关(r=0.514、-0.503、-0.464,P<0.05);VC、FVC、FEV1以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等指标明显小于B组(P<0.05);顶椎位置在T_(4~8)与在T_(9~12)的患者之间肺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累节段≥8的患者,VC、FVC、FEV1和最大自主通气量(MVV)等指标小于受累节段<8者(P<0.05);胸椎后凸角与肺功能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合并脊柱侧凸的马方和类马方综合征患者肺功能损害较MS患者严重,其肺功能主要受胸弯受累节段数和胸弯冠状面Cobb角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08.
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juvenile cystic adenomyosis)是子宫腺肌病的罕见分型,主要表现为初潮5年内出现严重盆腔疼痛及痛经,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盆腔磁共振成像是最敏感的检查,术前与梗阻性生殖道畸形难以鉴别。腹腔镜切除病灶是本病最确切的治疗方式,术后复发率低。报告1例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病例,患者初潮后2年痛经剧烈,术前被误诊为梗阻性生殖道畸形,腹腔镜探查术中诊断为囊性子宫腺肌病,完整切除病灶后痛经症状明显改善。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加深对青少年型囊性子宫腺肌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胸弯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选择性胸椎融合术时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胸椎矢状面形态及远端腰椎代偿模式的影响.方法 行胸弯后路矫形内同定术且有2年以上(2~3年)完整随访资料的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51例,按内固定方式分为A组(全钩组)、B组(钩钉混合组)和C组(全钉组).测量术前及术后随访的胸弯Cobb角、腰弯Cobb角、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远端交界性后凸、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及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结果 三组患者主弯矫正率均大于60%,继发弯也获得较满意的自发性矫正.三组患者术前及随访中腰椎前凸角、C7铅垂线偏离S1后上缘的距离均保持正常.随访2年时,A组远端交界性后凸、胸椎后凸角、胸腰段交界性后凸分别达3.6°、23.0°、6.4°,其中远端交界性后凸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钩型同定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形,且在随访中能保持腰椎前凸和欠状面平衡.但钩的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牢固,全钩型固定患者胸椎后凸角有增大趋势,胸腰椎交界区有失代偿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不同Cobb角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异常模式,探讨其在AI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9月至2007年9月治疗的489例AIS患者(AIS组)的术前SEP的峰潜伏期及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并与4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对照组)的SEP相比较.SEP波形消失、峰潜伏期延长及峰潜伏期不对称定义为SEP异常的标准.计算AIS组SEP异常发生率,并分析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AIS组峰潜伏期(身高校正)较对照组略高,但无统计学意义.AIS组左右侧峰潜伏期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489例AIS中SEP异常者共有166例,其中波形单侧或双侧消失17例(10.2%),单侧潜伏期延长50例(30.1%),两侧均延长38例(22.9%),两侧不对称120例(72.3%).根据不同侧凸严重程度分组分析,结果提示SEP异常与侧凸严重程度无关.结论 部分AIS患者存在体感传导通路异常,其可能为AIS的原发性因素,可能在AIS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