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电除颤成功的早期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58例AMI早期(2 h 内)室颤患者采用非同步电击除颤法复律成功后,随机应用尿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观察其再通率,并发症,2周内死亡率,并于2周后进行心功能评估。结果:血管再通率81%,无严重并发症,无1例死亡,心功能评估满意。结论:AMI早期(2 h内)室颤患者在复苏成功后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2.
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轻度心力衰竭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Ⅱ级)67例为观察组,再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3例)和螺内酯组(34例);另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半端肽(PⅢNP)和血浆脑钠肽(BNP)浓度,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心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血清PⅢNP和血浆BNP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螺内酯组血PⅢNP和BNP均明显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亦明显下降(P<0.05,<0.01)。结论:在老年人轻度心力衰竭患者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以起到抗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3.
目的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复方厄贝沙坦)降压谷/峰比值、对老年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开放研究,选择32名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患者日服1次复方厄贝沙坦(厄贝沙坦150 mg/氢氯噻嗪12.5 mg)共8周,监测治疗前后的24 h动态血压和生化指标。结果收缩压、舒张压谷/峰比值分别为56.8%;55.2%。24 h、昼、夜血压平均分别下降26.6/11.4 mm Hg,26.8/11.8 mm Hg;25.8/10.5 mm Hg。且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复方厄贝沙坦日服1次对轻中度老年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确切,降压作用可维持24 h,同时不影响代谢,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4.
在全麻下行卵巢癌术患者极易产生悲观、消极、抗拒情绪,再加上术区疼痛,患者卧床不起,不愿意下床活动,减少肺活量,全麻下手术时进行咽喉部插管刺激,加重呼吸道路感染的发生率。通过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5.
总结21例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的护理措施及治疗护理后的恢复情况.着重强调术后护理中要注意卧位以及对瞳孔、血压、脉搏、呼吸的观察,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加强病人呼吸道管理,预防并发症.根据病情对每位病人制定的护理目标,最终基本都能达到.  相似文献   
46.
唇部硬下疳     
<正>患者,男,25岁。唇部无痛性溃疡2个月就诊,无其他症状。皮肤科检查:上唇和下唇各见一圆形溃疡,直径0.8~2.4 cm,基底光滑,表面干净,边缘轻微隆起,质硬(图1)。溃疡无触痛,双侧下颌下淋巴结增大。患者自述躯干和四肢曾出现对称分布皮损,无自觉症状,持续1周后消退。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加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对照组43例,仅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纽有效率(72.34%)明显高于对照纽(51.22%)(P〈0.05),治愈病例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优于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建议临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曲靖地区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流行病学及干血斑筛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曲靖地区48?377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1)流行病学分析:新生儿娩出后对其进行全面检查,记录存在遗传缺陷的新生儿及相关疾病等信息,并对其主要遗传缺陷影响因素进行方差分析。(2)干血斑筛查。将干血斑筛查结果与新生儿最终确诊的主要出生缺陷进行比较,分析其主要出生缺陷流行病学及干血斑筛查效果。结果新生儿中共有242例发生出生缺陷,发病率为0.50%。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发病率与性别、第一胎、单胎无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发病率与产妇年龄、父亲吸烟、孕期感冒、妊娠期合并症、孕期发热、孕期服用抗菌药物、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发病率与产妇年龄、吸烟、孕期感冒、妊娠期合并症、孕期发热、孕期服用抗菌药物、孕期接触有害物质关系密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2例新生儿主要出生缺陷与干血斑筛查结果比对,其诊断符合率为96.97%;通过干血斑筛查出的先天性心脏病、腭(唇)裂、多指诊断符合率与最终确诊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靖地区新生儿出生缺陷主要以先天性心脏病、腭(唇)裂及多指为主,且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干血斑筛查能实现主要遗传疾病的早期筛查,对提高临床诊疗和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酸环丙沙星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通过数学模型,对各个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结果计算出了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论建立的方法为同类实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0.
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缬沙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过程中对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抑制剂(TIMP-1)水平的影响及其与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选择合并LVH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例,给予缬沙坦治疗8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中TGF-β1、MMP-1、TIMP-1水平及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缬沙坦治疗后患者LVMI、血中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为P<0.01);MMP-1水平显著升高(P<0.05);TIMP-1水平有下降趋势,但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与MMP-1呈显著负相关(γ=-0.5571,P<0.01)。结论缬沙坦逆转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作用可能与其降低TGF-β1、升高MMP-1水平有关;TGF-β1可能通过抑制MMP-1的表达来促进LVH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