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22篇
综合类   105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作者采用放射免疫及免疫组化技术测定了70例大肠癌病人血清胃泌素水平,观察了其肿瘤组织的胃泌素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胃泌素阳性表达率,中、低分化癌比高分化癌为高;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腺癌较乳头状腺癌和管状腺癌为高,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提示胃泌素阳性细胞过度表达可能是大肠癌分化不良的一个标志,且可能是肿瘤恶性程度增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2.
INTRODUCTIONAsthmaisacommon,multifactorialdisorderwhichhasbeenshown,fromfamilyandtwinstudies,tohaveamajorgeneticcomponent.Genome-widescreeningforsusceptibilitylocisuggeststhatthege-neticbasisinvolvesinteractionsbetweenmultiplegenesandenvironmentalfactors(1).Chronicinflam-mationofairwaywall,whichleadstobronchialhy-perresponsiveness(BHR),airwayremodeling,andpermanentairwayconstriction,isahallmarkofthedisease(2).Itmaythereforebeofinteresttoidenti-fyfactorsthatcoulddirectlyinfluencetheintens…  相似文献   
353.
目的 观察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大鼠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及18β-甘草次酸对纤毛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 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氯雷他定组、18β-甘草次酸组,每组24只.采用卵清蛋白致敏法建立大鼠AR模型,造模后各组分别给药干预.于给药2、4、6、10周后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改变,并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模型组出现典型AR症状,鼻黏膜纤毛紊乱、倒伏、黏附聚集甚至脱落,纤毛膜破裂,微管减少或消失,并出现密集的短小纤毛,纤毛顶端黏液毯增厚并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性细胞;在变应原持续作用下,模型组鼻黏膜纤毛随时间延长而呈进行性损害改变.经氯雷他定和18β-甘草次酸干预后,AR症状逐渐减轻,鼻黏膜上皮病理损害逐渐恢复,纤毛整齐密集接近空白组,短小纤毛减少,纤毛顶端增厚覆盖的黏胶层消失.结论 在大鼠AR模型中,随着变应原的持续接触,鼻黏膜纤毛超微结构呈进行性损害.18β-甘草次酸可一定程度延缓或逆转鼻黏膜纤毛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354.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GA)对大鼠肾脏的影响。方法: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均分成正常组及低、中、高剂量18-β甘草次酸组(25,50,100 mg·kg~(-1)),共4组,于甘草次酸ig干预后第6,14,22,30周及停药4周后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含量,HE染色进行肾脏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随着干预进行直至停药4周时,低、中、高剂量甘草组SCr,BUN与正常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血钠、氯离子均较正常组升高,但停药4周时血钠、氯离子较之前各时间点降低,并接近正常组。血钾离子均低于正常组,停药4周时血钾离子较之前各时间点升高并接近正常组。上述各指标同一时间点低、中、高剂量甘草组两两之间无统计差异。HE染色见各时间点肾脏病理形态与正常组相比未见异常改变。结论:18-β甘草次酸对大鼠血尿素氮、肌酐值及肾脏病理形态无明显影响。可引起血钠、氯离子轻度升高,血钾离子降低,停药一定时间后上述影响可消除。  相似文献   
355.
目的 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行肝移植的手术时机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5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因急性肝功能衰竭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总结术前临床及生化等指标分别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筛选与围手术期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指导手术时机的选择.结果 50例行肝移植术的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11例,分别死于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衰竭3例、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1例、消化道出血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围手术期、术后1、3年生存率分别为78%、74%、72%.单因素分析提示患者年龄、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INR、肌酐、肝性脑病分期、MELD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65岁、INR≥3.5、肌酐≥2.5 mg/dl、MELD≥40分是影响围手术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肝移植是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有效办法,把握恰当的手术时机可使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356.
立足海关口岸卫生检疫业务特点和实际需求,设计一种新型可视化生物安全样本转运箱。针对不同的工作场景,设计了可灵活开启/闭合的观察窗,无需开启箱盖即可对内部样本状态进行观察,同时最大限度保证储运温度;在箱体底部设计了具有刹车功能的可伸缩滑轮,在进行短距离移动时可大大节省人力,也可借助刹车功能随时进行制动;在手提、背挎、搬抬及车载运输时可将其收起减小箱体体积,避免突出的滑轮阻碍作业,防止车载运输过程中的位移滑动。本研究设计的新型可视化生物样本转运箱可以有效降低使用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和环境污染风险,保证了新冠样本转运途中的安全完整和样本质量,在节省人力的同时更为样本交接等新冠检测后续环节节约了宝贵的时间。  相似文献   
357.
目的:探讨抑制树突状细胞相关RIG-1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BMDC)成熟并促进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BMDC,并于第5天转染慢病毒载体Lv-RIG-1-RNA干扰(RNAi)(MOI=100),将其分为未成熟DC组,DC-绿色荧光蛋白(DC-GFP)组和DC-RIG-1-RNAi组,检...  相似文献   
35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骨代谢疾病。随着当前人口老年化趋势加重,OP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对于如何防治OP也成为医学热点。本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库的相关文献,对近期中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旨在探寻有效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和启发,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359.
不同热缺血时间对大鼠移植肝功能状态及存活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热缺血时间条件下,大鼠原位肝移植术后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变化规律,并对动物远期存活情况进行观察,预测无心跳供体(NHBD)中供肝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方法:实验动物按供肝热缺血时间分别为0、10、15、20、30、45、60min,随机分为7组。然后按各组条件分别作原位肝移植,观察肝移植后24、48h、3和5d各组肝脏功能和组织形态的恢复性变化,并统计生存时间。结果:供肝经受30min以内热缺血损伤,各组移植术后生存天数差异无显著性,热缺血30min组,肝移植术后1周的存活率达到83.3%(10/12),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58.3%(7/12)和50.0%(6/12)。热缺血45min组,术后1周的存活率为66.7%(8/12),但1个月和3个月存活率分别为33.3%(4/12)和8.3%(1/12)。至于热缺血60min组,1周的存活率仅为8.3%(1/12)。结论:大鼠的供肝可以安全地耐受30min以内的热缺血。45min的热缺血损伤,虽对术后1周存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远期存活时间明显缩短。60min以后,移植肝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均难以恢复,大鼠术后生存天数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6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以及肝动脉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实施的181例同种原位肝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181例肝移植病人中与动脉相关的并发症共12例,发生率为6.6%(12/181);术后近期发生的7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5例为动脉血栓形成,2例为误伤右副肝动脉而继发的大面积肝坏死;术后远期发生的5例动脉相关并发症中,动脉血栓形成2例和动脉广泛狭窄3例。所有12例与动脉相关的并发症中,接受再次肝脏移植者7例,3例行急诊肝动脉取栓术并重建肝动脉血流;2例进行溶栓治疗。因肝动脉并发症导致死亡6例,占该组肝移植病人死亡的28、6%(6/21)。结论显微外科技术在肝动脉吻合中的应用以及预防或及时纠正血液高凝状态,可以降低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肝动脉相关并发症的处理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再血管化手术或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动脉并发症的最常用方案。对已估计到即使行再动脉化术后肝功能也不能逆转的病人,应积极准备再次肝移植,且应在移植肝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出现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