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应用CBCT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价正畸-牙周联合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方法: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20例,处于正畸治疗排齐整平阶段,平均6个月。应用CBCT自行设计定点方式,对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进行检测,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并行观察者内部和观察者之间的可信度评价。结果: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密度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2),牙槽骨高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74)。不同检测时间和不同观察者间的牙槽骨密度和牙槽骨高度值,一致性检验结果示组内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无显著差异。结论:CBCT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自行设计的定点方法具有可行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牙周病正畸治疗中,在严格控制炎症和正畸力的情况下,牙齿松动度仍然增加,本研究旨在从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方面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选择牙周病正畸治疗者20例,牙周健康正畸者为对照组21例,应用锥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正畸治疗的第一期排齐阶段前后拍摄,使用头影测量方法原理,在CBCT图像的选定截面定点,对上下颌前牙区牙槽间隔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记录相关的临床牙周指标,采用SPSSl6.0软件包分析,以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内和组间的牙槽骨密度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治疗前牙周病组和对照组骨密度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后牙槽骨密度降低量为牙周病组(-18.94±30.81)显著大于对照组(-11.35±31.55)(P<0.05),牙周病组牙松动度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 静止期牙周病牙槽骨在正畸力刺激下,牙槽骨密度明显降低.牙槽骨密度降低与牙齿松动度增加有显著相关,推测松动度增加可能由于骨密度降低引起,这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对 2岁以下的婴儿急性白血病作临床和分子生物学特点的研究。方法 用R带和 (或 )G带分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 ,DNA印迹法检测HRX重排 ,聚合酶链反应和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结果 2 0例患者经检测后其中 10例有HRX基因重排 ,该 10例作融合基因检测 ,5例是AF 4 HRX ,2例是AF 9 HRX ,1例是HRX ENL ,1例是HRX自我融合 ,1例是未曾报告过的命名为HRX EEN的融合基因。结论 婴儿急性白血病有高发的HRX基因重排 ,尤其以形成AF 4 HRX融合基因更多见 (5 0 % ) ,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的病因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 :介绍并评价一种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 下前牙区唇侧骨开裂、骨开窗的新术式,即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对牙根表面牙槽骨 缺损行骨增量术。方法 :自2014年3月—2014年8月,对8例 (男2例,女6例)下前牙唇侧骨开窗、骨开裂患者行骨膜“包饺子”植骨法。首先向根方分离半厚瓣,于半厚瓣最下方切开骨膜层,仔细将骨膜层剥离牙槽骨骨膜,以利于骨膜下植入骨移植材料,最后将骨膜缝合固定于骨面,形似“饺子”, 以防止植骨材料移位与外漏。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进行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检查,评价下前牙唇侧牙槽骨高度的变化及冠1/3、中1/3、根1/3的中部牙槽骨宽度改变。采用SPSS 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CBCT显示骨植入物形态维持良好。冠1/3中部唇侧牙槽骨宽度增加(0.65±0.89) mm,牙根中部牙槽骨宽度增加(3.30±1.09) mm,根1/3中部宽度增加至(3.96±1.35) mm,所有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前牙垂直向牙槽骨增加(5.35±1.90) mm(P<0.01)。结论 :采用骨膜“包饺子”植骨法能防止移植材料移位,利于其塑形,促进骨再生在需要的部位发生,最终有效增加了缺损牙槽骨的高度及宽度。该方法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逆转地塞米松(DEX)耐药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CEM-C1细胞的GC耐药性。方法以儿童T-ALL GC耐药株CEM-C1和GC敏感株CEM-C7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000 ng/ml、100 ng/ml、10 ng/ml、1 ng/ml和0.1 ng/ml)雷帕霉素及其联合1μmol/L地塞米松(DEX)作用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离心甩片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①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CEM-C1和CEM-C7细胞,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合应用1μmol/L DEX后,这一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24 h IC50约为100 ng/ml。②以终浓度100 ng/ml雷帕霉素作用于CEM-C1和CEM-C7细胞18、24及48 h,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未见明显凋亡;细胞周期测定发现两种细胞均阻滞于G1期,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③以终浓度100 ng/ml雷帕霉素联合1μmol/L DEX作用于CEM-C1细胞后,瑞氏染色发现CEM-C1细胞于24 h出现细胞核改变,48 h出现明显凋亡;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较单用雷帕霉素及DEX时显著增加,18 h时早期凋亡细胞开始增多,24 h时最为明显;细胞周期测定显示S期细胞比率较单用雷帕霉素时显著降低,而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结论雷帕霉素能够逆转CEM-C1细胞对GC的耐药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能否有效逆转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Jurkat细胞对糖皮质激素(GC)的耐药。方法用10 nmol/L雷帕霉素(Rap组)、1μmol/L地塞米松(Dex组)、10 nmol/L雷帕霉素联合1μmol/L地塞米松(Rap+Dex组)和0.05%DMSO和0.01%乙醇(对照组)分别处理Jurka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Western blot法分析mTOR及细胞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0 nmol/L雷帕霉素能有效抑制mTOR信号通路,逆转Jurkat细胞对GC耐药。雷帕霉素和地塞米松协同作用可有效上调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和p27的表达,并协同下调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从而阻抑细胞在G1期。雷帕霉素协同地塞米松,通过上调Bim表达,活化caspase-3,促进Jurkat细胞凋亡。结论雷帕霉素可有效逆转T-ALL Jurkat细胞对GC耐药。包含雷帕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化疗方案有望成为治疗耐药T-ALL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28.
目的:使用MRI评价功能性矫治器对青少年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可复性盘移位(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DDWR)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功能性矫治器对57例(78侧关节)诊断为DDWR的青少年患者进行矫治,平均治疗期8个月,分别于戴矫治器前、拆除矫治器时拍摄TMJ MRI进行分析。依据MRI评价标准,治疗后达正常盘-髁关系,明显的髁突生长改建,则疗效定为"优";正常的盘-髁关系,髁突改建不明显或轻度盘移位,盘后区发生类盘样变,定为"良";与治疗前相同或更差,则定为"差"。将"优"和"良"定为有效。结果:MRI评价显示,57例78侧关节经功能性矫治器治疗后,"优"57侧,占73.08%(57/78);"良"11侧,占14.10%(11/78);"差"10侧,占12.82%(10/78),总有效率为87.18.%(68/78)。各种功能性矫治器中,前伸复位垫(anterior repositioning splint,ARS)治疗的有效率为84.09%,Twin-block矫治器为87.5%,Herbst为94.44%。对复位"差"者改行关节镜或开放性锚固术。结论:功能性矫治器是治疗青少年DDWR的有效方法,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对4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白血病细胞进行Southern印迹分析,发现9例患者有HRX基因重排。用自行设计的引物对9例阳性患者进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检测,发现6例患者有融合基因的表达:3例HRX/AF-4;2例HRX/AF-9;1例HRX/ENL。敏感度达1/103~1/105。此方法可用于缓解期微量残留病的检测 相似文献
30.
目的分析含高剂量CD34^+细胞的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骨髓增生综合征(AML/MDS)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的原因。方法 1例4岁女孩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儿科血液肿瘤科被诊断为AML/MDS。患儿经诱导及巩固治疗获完全缓解后,行无血缘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部分不相合脐血移植。观察患儿术后造血重建及移植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患儿术后发生原发植入失败,再次进行血缘间的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患多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败血症,于第2次移植后7 d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含高剂量CD34^+细胞脐血造血干细胞并不能抵消HLA配型不合的缺陷。患儿原发植入失败可能与患儿移植前存在长期血小板输注无效及潜在免疫异常,尤其是移植前产生抗-HLA供者特异性抗体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