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7篇
  2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背景:大量研究证实釉基质蛋白可促进成骨细胞和成牙骨质细胞的再生,将其运用于牙周缺损治疗可达到接近生理性的牙周再生。
  目的:观察不同质量浓度釉基质蛋白对人牙周膜细胞增生、分化和迁移的影响。
  方法:取第3代人牙周膜细胞,以含不同质量浓度釉基质蛋白(0,12.5,25,50,100,250 mg/L)的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培养24 h后,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培养48 h后,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钙素分泌;待细胞融合为单层,去除细胞培养液,以移液管头将单层细胞制备出1 mm宽的细胞切口,持续24 h观察细胞融合情况。
  结果与结论:当釉基质蛋白质量浓度在0-100 mg/L范围内,随着其质量浓度的升高,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均逐渐升高,以100 mg/L升高最明显;当釉基质蛋白质量浓度增至250 mg/L时,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分泌均有所下降,但仍高于0 mg/L组。100 mg/L组在初始观察6 h时,创缘周围的细胞开始向中心生长,待培养12 h时,创缘两侧细胞开始融合,培养20 h后创缘两侧细胞融合完全创缘完全关闭完全,创面愈合优于其他质量浓度组。结果表明釉基质蛋白具有促进牙周膜细胞增殖、分化与迁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慢性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背角内缝隙连接蛋白家族(Cx)中Cx43和Cx32的表达变化,以及鞘内注射缝隙连接阻断剂甘珀酸(CBX)的镇痛作用。 方法 成年SD大鼠5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组(SNI)。手术前1d、术后3d、5d、10d、20d和30d,观察大鼠行为并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印迹检测,另15只大鼠于术后10d、20d、30d取脊髓腰段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腰段脊髓背角内Cx43和Cx32表达的变化。有10只大鼠先进行鞘内插管,后行SNI手术,术后20d向鞘内注射生理盐水或CBX,观察大鼠PWMT的变化。 结果 SNI大鼠手术侧PWMT阈值较非手术侧或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术后20d达最低值。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内Cx43、32表达增多,明显高于非手术侧和假手术组背角。鞘内注射CBX 3h后,PWMT平均阈值由(2.5±1.0)g上升到(20.0±3.2)g,有抑制效应, 而生理盐水组则无抑制效应。 结论 脊髓背角内的缝隙连接在因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痛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对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端粒酶活性及细胞生命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携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目的基因的质粒pEGFP-hTERT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入人骨髓MSCs中,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扩增。通过RT-PCR和PCR-ELISA对转染前后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进行检测。将转染细胞在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下向神经元样细胞定向诱导分化,并用RT-PCR进行鉴定。结果: 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 hTERT mRNA表达阴性,且端粒酶呈阴性而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 hTERTmRNA表达阳性,且端粒酶呈阳性。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在体外已连续传到第35代,而未转染的人骨髓MSCs传到第20-25代左右已衰老死亡。 转染hTERT基因的人骨髓MSCs经EGF和bFGF的联合诱导后,较多细胞出现了典型的神经元样形态,且经RT-PCR检测表明,神经元特征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MAP2)和神经丝亚单位M(NF-M)表达增强。结论: 外源性hTERT基因可以在人骨髓MSCs中获得异位表达,并能诱导人骨髓MSCs的端粒酶活性。外源性hTERT基因的异位表达不仅可以使人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寿命明显延长而且不影响其维持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例1:患者,24岁,已婚未育,因难免流产清宫术后25天下腹撕裂样疼痛2小时,晕厥1次,于1997年2月3日急诊入院。患者Lmp1996年11月27日,1997年1月10日在外院诊断难免流产并行清宫术,术时情况不详,术后阴道流血淋漓不净,曾多次到原手术单位诊治,给抗炎止血治疗无效,1997年2月3日上午9点左右突然无诱因的左下腹撕裂样剧痛伴恶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耳穴贴压与体针、西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联合耳穴组(31例)、体针组(29例)和西药组(30例)。头针联合耳穴组采用头针额中线、顶中线、颞前线、颞后线,耳穴贴压脑干、肾、神门、枕穴,每天1次;体针组采用针刺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每天1次;西药组采用口服茴拉西坦片0.2g,每天2次,均14天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分及日常行为能力量表(ADL)评分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行为能力的变化,并比较3组间疗效差异。结果:体针组和西药组分别脱落1例。头针联合耳穴组总有效率为90.3%(28/31),高于体针组的85.7%(24/28)及西药组的79.3%(23/29,均P0.05)。3组治疗后MMSE评分、ADL评分均得到改善(均P0.05),且头针联合耳穴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显著(MMSE:23.32±4.45vs 21.23±4.13,P0.05;23.32±4.45vs 20.41±4.01,P0.01。ADL:53.18±21.55vs 51.92±20.42,P0.05;53.18±21.55vs 49.42±19.43,P0.01)。结论:头针联合耳穴贴压可改善VD患者临床症状及认知行为能力,其总体疗效与单纯体针、单纯西药茴拉西坦对比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蒙药漏芦花中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方法超声提取漏芦花总皂苷,以漏芦花总皂苷的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先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皂苷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5 min,温度60℃,料液比为1:40,超声功率140 W。经工艺验证试验及工艺放大试验证实,该方法稳定可行。结论超声提取法用时短,提取率高,且经济合理、重现性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深入到医院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形成密不可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成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逐步被医院档案所利用,本文就推进我院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对13例晚期面瘫患者采用颞筋膜复合组织瓣转位悬吊矫治。结果手术顺利,术后未出现并发症;出院6个月后复查,患者静态时口角位置接近正常。提示新的手术方法获得了一条结构上相延续的完整的颞肌筋膜、颅骨骨膜复合组织瓣,而且避免了颞部供瓣区的凹陷畸形,改善了术后颧部的臃肿外观。手术配合当中,护士需对手术过程熟稔于心,术前合理摆放患者体位,术中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器械护士需备齐手术台上用物,特别是骨膜剥离器及合适的刀片型号。  相似文献   
19.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岚  沈昌明 《吉林医学》2010,31(14):1946-194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确诊为TTP的患者给予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结果:14例TTP患者中,9例为特发性,5例为继发性,其临床均表现为Moschcowitz′s五联征即:血小板显著降低,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HA),神经系统症状,肾脏损害及发热。给予血浆置换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2例死亡,12例症状明显缓解,总有效率为85.7%。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是治疗TTP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性质,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情况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0例患者均发生肺部感染,培养出致病菌11种共48株,以G^-杆菌为主,共37株,占64.58%,G^+球菌占20.83%,真菌占14.58%。经抗感染治疗肺部感染痊愈12例,控制8例,肺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20例(均死亡)。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100%。病原体主要以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为主。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肺部感染是病人病情加重导致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