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尿道下裂合并其他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 :分析尿道下裂合并畸形的发生情况及其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 方法 :对 197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院收治的 341例尿道下裂病人合并其他泌尿系统畸形情况进行分析 ,了解各种畸形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 结果 :先天性尿道下裂合并泌尿系统畸形的发生率高达 2 1.1% ,其中以隐睾及腹股沟疝最多见 ,而且畸形发生率与尿道下裂严重程度相关。 结论 :尿道下裂及其合并畸形应作为整体疾病对待 ,对应各种合并畸形应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尿道下裂及其合并畸形的处理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的危险因素,寻找更加有效和安全的输尿管镜手术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294例,分别对输尿管镜手术时间、术前有无尿路感染、结石负荷、双侧结石或单侧结石、性别和年龄等因素与SIRS发生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前有尿路感染及结石负荷较大的患者术后SIRS发生率明显增高,而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对SIRS发生率无显著影响。结论:由于手术途径及结石的客观因素,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有发生SIRS的可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规范操作及低压灌注,术后早期诊断治疗是降低手术SIRS的有效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原因,提出相应防治策略.方法 总结2007年7月至2011年1月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选取典型病例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 967次手术中,35次(3.62%)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输尿管穿孔18例(1.86%),出血性休克7例(0.72%),感染性休克4例(0.41%,其中l例死亡),黏膜袖状剥脱3例(0.31%),术后输尿管闭锁3例(0.31%).原因主要有上尿路病变或手术史、术前尿路感染控制不佳、灌注压过高和动作粗暴等.结论 术前控制尿路感染、术中降低灌注压和小心操作等能有效减少经尿道输尿管镜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微创术式已成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首选术式.文中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钬激光取石术式及瑞士EMS-Ⅲ碎石清石系统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常见严重并发症. 方法 对采用2种超声引导下术式开展的917例次经皮肾镜取石术(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按手术方式分为钬激光组和气压弹道组. 结果 钬激光组和EMS组术中需输血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5.9%和8.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发生率为11.6%和5.6%,结石残余率为23.6%和19.8%.严重并发症包括需行外科处置的出血、感染性休克、气栓、肾造瘘管置入下腔静脉、呼吸心跳骤停及气管插管延迟拨管. 结论 经皮肾镜虽已成为治疗泌尿系结石的重要手段,但仍有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应重视并进一步提高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35.
良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组织内皮素-1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在BPH及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TM plus法对36例BPH和44例PCa组织中ET-1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判断染色部位和染色强度。结果:ET-1在BPH和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00%;阳性染色部位主要位于肿瘤和增生的腺上皮的胞质,以及间质平滑肌细胞胞质;间质血管内皮细胞染色均为阳性;比较BPH和PCa的ET-1表达强度,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低分化PCa的ET-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高、中分化PCa(P<0.01);在骨转移(BM)PCa和非骨转移(non-BM)癌之间,ET-1表达强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T-1在BPH和PCa组织中均有高比例的表达,且两者的表达定位相同。ET-1与BPH和PCa的发生发展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BPH及PCa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其与内皮素-1(ET-1)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对44例前列腺癌和36例前列腺增生组织中VEGF和ET-1分别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在光镜下判断染色部位和染色强度。结果:VEGF在BPH和PCa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和80.9%;阳染部位主要位于肿瘤和增生的腺上皮细胞,间质血管内皮细胞均强阳性;比较BPH和PCa的VEGF表达强度,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PCa的ET-1表达强度显著高于中、低分化PCa(P<0.01);在骨转移(BM)PCa中VEGF表达强度显著高于非骨转移(non-BM)癌(P<0.01)。VEGF与ET-1的表达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s=0.780,P<0.01)。结论:VEGF与PCa的发生发展有关,其过度表达可能在PCa的骨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与ET-1可能共同参与了PC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Pca)层粘蛋白(LN)表达与其侵袭和转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51例临床确定的Pca标本进行LN免疫组化标记,观察和描记其表达强度、分布和形态,结合临床生物学行为加以分析,最终推导结论。结果 癌细胞内LN的表达随着Pca分化的降低,异质性越加明显,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细胞外基质LN的表达在浸润和转移性方面的差异显著,而在细胞分化程度方面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Pca中LN表达有异质性改变。细胞外基质LN的表达对癌细胞分化程度的反映能力不如细胞内LN敏感,但对浸润和转移有其独特的反映能力。  相似文献   
38.
674例经皮肾镜及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皮肾镜(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及输尿管镜术都是上尿路结石的治疗手段,应深入了解其适应证和并发症。文中总结分析了2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PCNL及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674例,其中PCNL治疗227例,经输尿管镜治疗447例。结果碎石排石总成功率为97.0%。227例肾结石患者中,220例PCNL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6.9%。447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中,420例经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成功率为94.0%。PCNL碎石有7例不成功,其中4例因多发性结石而残留小结石,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lithotripsy,ESWL)治疗成功;2例结石靠近连接部,用输尿管镜顺利取出;1例PCNL术中出血合并感染性休克致DIC死亡。输尿管镜碎石有27例不成功,其中5例因结石下方输尿管重度狭窄或迂曲不能进镜,置双"J"管引流后,3例PCNL取石、2例行ESWL治疗均获成功;16例结石经输尿管镜推回肾脏后,2例用PCNL碎石成功,14例改行ESWL治疗成功;2例因输尿管梗阻上段扩张积液,残石直径1.0-1.5 cm,返回肾脏后行ESWL治疗成功;1例输尿管狭窄扭曲进镜困难,改为开放手术取石;2例输尿管镜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大出血,1例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后择期行ESWL处理残石,另1例肾积水破裂行肾修补术兼残石清理均获成功;1例输尿管结石合并下段狭窄,输尿管镜检查中发生输尿管穿孔,改为开放手术治疗。结论应用PCNL和输尿管镜方法结石排净率高、创面小,患者痛苦轻、恢复较快。其手术方式为微创性,有时发生器械误伤或操作失误。因手术野小,不能充分、及时、全面了解手术部位情况或因病例选择不当,术者经验不足,术前准备不周或抢救不力,易导致严重后果。即使转为开放手术,往往延误救治时机,对此种事件的发生与预防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3年来经后腹腔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资料和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33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35 min。术中出血量25~40 ml,平均30 ml。术后11例漏尿1~3 d。术后3~5 d拔除后腹膜腔引流管,术后住院3~7 d,随访3~12个月。患者输尿管积水明显好转,无结石复发与输尿管狭窄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可靠、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切实可行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40.
目的 验证自制肾囊肿穿刺针和单猪尾管以无水酒精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的疗效。方法 在B超引导下,应用自制穿刺针和单猪尾管以无水酒精为硬化剂,采用先引流,后重复注射硬化剂的方法,治疗肾囊肿60例。结果 囊肿全部消失49例(81.7%)。缩小1/2以上者9例,2例略比原来缩小,无1例并发症。结论 自制肾囊肿穿刺针在B超动态监测下清晰显示囊肿大小,位置深浅,能连续观察穿刺过程,对囊肿穿刺精确度高,效果可靠,操作简单方便、安全、风险小,优于开放性手术治疗,可为肾囊肿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