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2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学术背景:运动训练引起机体生理功能、解剖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这种因训练引起的生理功能、解剖结构适应性改变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是由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所决定.目的:总结近些年来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训练敏感性的关联性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2002-01/2006-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Gene polymorphism,endurance training,strength training,aerobic training",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2-01/2006-12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基因多态性;耐力训练:力量训练",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共检索到58篇文献,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与有氧耐力训练敏感性相关联的相关基因多态性.②与力量训练敏感性变化相关联的相关基因多态性.③与低氧训练敏感性变化相关联的相关基因多态性.文献评价:文献的来源丰要是相关基因多念性与运动训练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敏感性变化关联性方面的前瞻队列研究.资料综合:①运动训练引起机体生理、生化指标敏感性变化的个体差异性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基因多态性所决定的.②近年来,有关基凼多态性与运动训练后生理、生化指标敏感性变化关联性研究较多,主要集中在相关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和低氧训练后生理、生化指标敏感性变化关联.③研究表明,ACE基因I/D多态性、HIF-1α基因C1772T多态性等相关功能基因多态性与耐力训练、力量训练及低氧训练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敏感性变化相关联.结论:基因多态性虽是决定了人类生理表型特征的遗传标记,但同一基因多态性的各种基因型在不同种族间进行运动训练引起生理表型特征的敏感性变化却有不同.随着对基因多态性与运动训练敏感性关联研究的不断深入,将进一步揭示其相关机制.  相似文献   
92.
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献血者血液混合核酸检测方法 ,调查北京现有检测体系下血液的残余风险度 ,评估核酸检测 (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对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检测试剂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对 2 0 0 2年 2~ 10月 34373份常规血清学检测 (ALT、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抗体 )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HCVRNA和HIV 1RNA核酸扩增分析。采取 2 4人份混合血样测定 ,超离心浓缩病毒 ,Roche核酸提取柱提取病毒核酸。结果 扩增系统能 10 0 %检出 5 0IU/mlHCV及 5 0IU/mlHIV 1标准品核酸 (n =16 ) ;常规血清学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中 ,没有检出HCV或HIVNAT阳性。结论 该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筛查 ;北京市血液的病毒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为更准确地评估NAT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检测标本量尚待增加。  相似文献   
93.
马国栋  张金柱 《临床荟萃》1994,9(17):813-813
我院1992年5月~1994年5月收治的老年人心绞痛58例加以临床分析讨论。 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中,男49例,女9例,年龄分布60~69岁之间35例,70~79岁之间的19例,80岁以上的4例。病史最长达14年,最短只有9天。 2 临床特点 58例中,有典型发作者21例占36.21%,不典型者37例占63.79%。以腹痛为首发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分析影像学检查 (IE)对腹部外科疾病诊断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医治的 9例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 6例 ,漏诊 3例 ,其中 3例又导致纠纷。结论 :影像学检查要客观 ,外科医师对影像学检查不能过分依赖。  相似文献   
95.
反流支架及人工贲门临床应用2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为病人置入241例全覆膜食管支架(CZES)的基础上,1999年我们研制成功防反流支架并施治12例病人;2000年将经改制的防反流支架(人工贲门)经手术置入食管胃吻合口处,临床治疗9例病人,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分析肺部小结节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并建立恶性病变的数学预测模型,探讨有效检出恶性病变的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南京市胸科医院胸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肺部小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指标、以及胸部CT影像学特征等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肺部恶性小结节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应的数学预测模型。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位置(OR=4.218,P=0.042)、病灶类型为磨玻璃结节(GGN)(OR=24.625,P=0.000)、病灶类型为部分实性结节(PSN)(OR=6.228,P=0.052)、血管穿行征(OR=10.646,P=0.036)、分叶征(OR=18.162,P=0.027)及毛刺征(OR=8.054,P=0.018)为肺部恶性小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恶性预测值(P)=ez/(1+ez),Z=-2.761+(3.204×GGN)+(1.829×PSN)+(1.439×位置)+(2.086×毛刺征)+(2.899×分叶征)+(2.365×血管穿行征)。根据ROC曲线,选取预测概率0.64作为良恶性判断的临界值,模型预测的准确率为87.0%,敏感性为97.4%,特异性为54.2%,阳性预测值87.1%,阴性预测值为86.7%。结论 肺部病灶位于上叶,CT影像特征表现为GGN、PSN、血管穿行征、毛刺征和分叶征的小结节,恶性概率较高。通过logistic回归建立的数学预测模型预测肺部小结节恶性概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估筹资政策调整对宁夏城乡医保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方法]利用2013年和2016年宁夏未参与城乡医保的居民为对照组,已参加城乡医保的居民为干预组,采用倍差法对两组居民的医疗服务利用率、次均医疗费用变化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随着筹资政策调整,参保组居民的医疗、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率分别增加2.29、1.84和0.45个百分点;医疗、门诊及住院次均医疗费用分别增长531.62元、17.67元和2075.41元。[结论]筹资政策的调整对门诊服务利用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但住院次均费用增长较快。应扩大医保覆盖面,加大对低收入家庭补助;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投入,医改政策落实,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相似文献   
98.
全胸腔镜与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2006年7月,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VAMT)治疗78例自发性气胸,其中单纯VATS71例,VAMT7例,临床效果良好,现总结其治疗经验。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78例,男68例,女10例;年龄15~73岁,平均年龄28.08岁。所有患者均为自发性气胸,右侧36例,左侧35例,气胸合并双侧肺大泡7例(其中巨大肺大泡1例)。临床表现为患侧胸闷、胸痛、呼吸急促、活动后加重。查体:气管向健侧偏移,患侧叩诊呈鼓音,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胸部x线片、胸部CT可见患侧肺压缩带、纵隔移位,部分患者可见明显的肺大泡。本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胸部X线片和胸部CT检查结果确诊。  相似文献   
99.
近年来,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不断增加,造影剂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尤其是造影剂相关性肾病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大量研究显示,造影剂相关性肾病与造影剂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胸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对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开展的47例电视纵隔镜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颈部纵隔镜手术38例,左胸纵隔镜手术8例,右胸纵隔镜手术1例。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0~100min,平均44.2min;术中出血5~200ml,平均33.5ml。肺癌术前分期12例,纵隔淋巴结病理检查阴性4例,阳性8例,均与开胸手术后检查结果相符,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为100%。纵隔疑难疾病诊断31例,经过纵隔镜手术后30例(96.8%)明确诊断,其中恶性肿瘤16例,分别为纵隔转移性肿瘤8例、纵隔淋巴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食管鳞状细胞癌、促纤维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胸腺类癌、淋巴上皮癌各1例;良性疾病14例,分别为结节病8例、慢性淋巴结炎4例、纵隔淋巴结结核2例。纵隔镜辅助纵隔或肺部病变切除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本组手术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安全、可靠,可作为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以及肺癌术前分期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