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7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全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治疗中低位T3直肠癌的可行性、安全性、肿瘤根治性、近期疗效及中远期生存率。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中低位T3直肠癌患者187例,按纳入与剔除标准非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85)与开腹组(n=102),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开腹组均行传统开腹直肠癌TME。两组手术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中位随访23(6~52)个月,两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腹腔镜组21个月、开腹组24.5个月,随访期内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TME对于中低位T3直肠癌患者是安全、可行的术式,较开腹手术具有更好的近期疗效,可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性。其长期生存率的评估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微 血管密度(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抽取1996年1月~1998年1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且接受正规随访的大肠癌 病例69例;采用 EnVision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 VEGF-C 在69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采用抗 CD3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大肠癌 MVD;采用 Axioplan 2 Imaging 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 行定量。结果:94. 2%(65/69) 大肠癌组织和30%(6/20) 正常大肠组织检测到 VEGF-C 表达,染色定位于肿瘤细胞浆; 大肠癌 VEGF-C 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大肠组织(P<0. 01) ,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MVD 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 0. 05) ,而与病人年龄(≤68;>68岁)、性别、肿瘤浸润深度、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肿瘤部位相关性均无统汁学意义; VEGF-C 高表达的病人组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均显著低于 VEGF-C 低表达病人组(P<0. 05) 。结论:VEGF-C 在大肠 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病生存率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大肠癌预后判断标记物。 相似文献
73.
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粘附能力影响及其与粘附分子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不同压强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对癌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分别在6mmHg(1mmHg=0.133 kPa)、9mmHg、12mmHg和15mmHg压强CO2以及常规条件下暴露1h后,流式细胞技术(FACScan)检测粘附分子上皮钙黏着素(E-cadherin)、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CD44和E-选择素(E-selectin)于处理后0h、12h、24h、48h和72h在结肠癌细胞表面的表达;取各组处理后0 h和72 h细胞进行体外粘附试验。结果经各组压强CO2气腹处理后,SW 1116表面各粘附分子的表达与处理前相比变化有显著性(P<0.05),这些变化在各压强CO2处理后72h之前均恢复至处理前水平,或低于处理前水平(P<0.05)。在处理后0h,随CO2气腹压强增高,E-cadherin、CD44和ICAM-1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肠癌细胞的粘附能力也呈下降的趋势(P<0.05),处理后72 h,各压强组之间的细胞粘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可产生一过性双向影响,随CO2气腹压强的增高,癌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与粘附能力均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74.
不同压强持续性CO2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气腹对结肠癌细胞体内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将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为5组,分别在不同压强CO2气体[6、9、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 h后,各自注入每组16只裸鼠腹腔(1×106个细胞/裸鼠).2周后,各组裸鼠取10只处死,观察腹腔内肿瘤结节数及各脏器转移情况.各组剩余6只裸鼠观察生存时间.结果各组裸鼠致瘤率对照组10/10例,6 mm Hg组9/10例,9 mm Hg组9/10例,12 mm Hg组9/10例和15 mm Hg组10/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裸鼠腹腔内瘤结节数6 mm Hg组(41.70±14.90)与15 mm Hg组(29.70±9.9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脏器转移情况在各压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裸鼠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2气腹并不增加肿瘤细胞在腹腔内以及对各脏器的侵袭转移能力,对致瘤裸鼠的生存时间无影响.高压强CO2气腹对肿瘤细胞在体内的转移侵袭能力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不同压强持续性CO2压力对结肠癌细胞表面黏附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气腹模型,选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分别在6、9、12和15mmHg压强下,以99%医用CO2气体以及常规培养条件下暴露1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表面黏附分子0,12,24,48和72h的表达变化。结果SW1116细胞株E-cadherin,ICAM-1,CD44,CD44v6mRNA在处理后表达增高,与处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处理后的72h之前表达降至或低于处理前水平。E-cadherin、CD44v6和ICAM-1随压强增高其表达量逐渐降低,在处理后0h各压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CO2压力对结肠癌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mRNA的表达产生一过性双向影响;随CO气体压强增高,黏附分子的表达遭到抑制。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stromal tumors,GS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6月至2009年2月间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6例GST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术后病理及随访资料等。结果:所有GST切除手术均在腹腔镜下完成,其中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者21例.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者12例,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者2例,腹腔镜辅助下内镜胃间质瘤圈套套扎术者1例。无一例病人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平均时间为75(30~210)min,术中平均失血60(5-150)mL.肿瘤平均大小3.0(0.5~11.5)cm,肿瘤切缘镜下均为阴性;术后平均排气时间2(1~11)d,手术后平均住院天数8f3。131d。1例病人出现术后胃腔内出血,经保守治疗后1d出出即停止,其余病例无重大术后并发症。术后平均随访25(4~67)个月,所有病人均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辅助胃切除是治疗GST之安全、可行、做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7.
伴侣素CCT6A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真核生物胞质伴侣素6A(chaperonin containing TCP1 complex,CCT6A)在结肠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58例已明确诊断的结肠直肠癌病人入选,分别用Western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结肠直肠癌细胞系和结肠直肠癌标本中CCT6A的表达,并分析此表达与病人临床病理间的关系。结果:结肠直肠癌组织中CCT6A的表达明显高于结肠直肠的正常组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CCT6A的表达与结肠直肠癌浸润深度(P〈0.01)和肿瘤大小(P〈0.05)相关。结论:CCT6A在结肠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大小有关,提示CCT6A可作为诊断结肠直肠癌的潜在标记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D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1996年1月至1998年1月于我院行大肠癌根治术且接受正规随访的大肠癌病例69例;采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VEGF-C和VEGF-D在69例大肠癌及20例正常大肠组织的表达;采用抗CD34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价大肠癌微血管密度(MVD);采用Axioplan 2 imaging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69例患者平均随访(68.96±32.79)个月,中位随访87个月,108个月无病生存率与总生存率分别为51.44%和60.07%。大肠癌VEGF-C和VEGF-D表达显著高于相应正常大肠组织(P<0.01);VEGF-C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5);VEGF-D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68;>68岁)、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VEGF-C和VEGF-D表达与大肠癌MVD显著相关(P<0.05);VEGF-C和/或VEGF-D高表达的大肠癌患者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均显著低于VEGF-C和/或VEGF-D低表达患者组(P<0.05)。结论VEGF-C和VEGF-D在大肠癌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病生存与总生存率显著相关,可作为临床大肠癌预后判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及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2004年1月~2006年12月,全结肠镜愉奄发现直径〉1cm的结直肠息肉共378例。结肠镜圈套器摘除319例,结肠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11例,腹腔镜辅助结肠镜下治疗7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6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肠段切除术3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32例。结果腹腔镜辅助结肠镜治疗组与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局部切除术组均未出现一例并发症,结肠镜圈套器摘除组中1.6%(5/319)出现并发症。结肠镜组肿瘤残留11例,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8例。随访中,EMR术1例肿瘤残留,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中2例为浸润性结直肠癌,追加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结论大部分结直肠良性息肉可以通过单纯结肠镜的方法得到治疗;双镜联合的治疗方式对于结肠镜治疗困难的结直肠息肉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rnors,GIS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胃肠道非上皮源性的间充质肿瘤。由于其组织来源复杂,以往常被诊断为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或神经鞘瘤等。94%的GIST由于c—kit基因突变,导致酪氨酸激酶受体kit过度表达。因此,目前主要依靠其分子特点以及免疫组化表现对GIST作出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