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索系统心理干预对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影响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松江区某所初中的609名初中生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中学生抑郁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施测,筛查出阳性人群纳入研究组,对研究组初中生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各变量的改善情况,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初中生1年内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4.61%;2同伴关系差、有自杀家族史、与父亲关系差、与母亲关系差的初中生自杀意念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174,14.315,24.812,21.382;P0.001);3有自杀意念组初中生检出中度及以上抑郁的比例高达84.3%,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8.402,P0.001);4研究组初中生经系统心理干预后自杀意念检出率为40.43%,比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87,P0.001);5研究组初中生在干预后其自杀意念、抑郁、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消极应对分数均低于干预前,积极应对分数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1,3.359,2.308,2.259,-2.958,2.011;P0.05)。结论:系统心理干预对降低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发生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麻痹性痴呆的临床特点,为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以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辅助检查来做出正确诊断。结果:5例患者中,符合麻痹性痴呆夸大型1例、偏执型1例、痴呆型3例;血清学检查RPR、TRUST、TPPA均阳性5例,CT或MRI均示脑萎缩;诊断明确后均进行了大剂量青霉素驱梅治疗及对症治疗。结论:对出现精神障碍并发智能低下、性格改变的中年期患者,应结合病史及RPR、TRUST、TPPA检查、CT或MRI等做出正确诊断,以便采取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的相关性,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松江区10所中学的1250名初中生,进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 IOSS)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初中生年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3.1%。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年自杀意念检出率偏高,分别为15.5%,17.2%,16.3%,13.9%,13.8%(χ2=4.792,5.447,4.986,0.951,0.246;P>0.05);②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9.5%。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检出率偏高,分别为43.7%,52.4%,50.8%,47.7%,50.0%(χ2=8.326,38.261,28.458,10.438,5.289;P<0.05);③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r=0.370,P<0.001);④抑郁是初中生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R2=126.469,F=27.175,P<0.001)。结论初中生自杀意念与抑郁呈正相关,抑郁是自杀意念的一项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慢性精神病患者康复技能训练的多种不同康复模式,对精神病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将会起到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87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一(性认知)、因子三(性观念)分数均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160;P0.01);男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二(性控制力)分数高于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均高于城市成长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3.468;P0.05)。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高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6,-3.982;P0.01);②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高性心理健康水平,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低性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4,P0.05);③大学生高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最高,中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居中,低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8,P0.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249,P0.01),与消极应对间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越易采用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状况,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在押的157名未成年犯施测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未成年犯生活事件发生频度由高到低排序前5位的是:生活习惯(饮食、休息等)明显变化(72.0%),与人打架(68.8%),被人误会或错怪(66.2%),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63.1%),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62.4%);②不同受教育程度未成年犯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83,P<0.05);③不同职业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分、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25,2.491,4.308,2.548;P<0.05或0.01);④不同刑期未成年犯学习压力因子分、受惩罚因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73,2.888;P<0.05);⑤不同性别、不同民族、是否是独生子女、不同成长环境、不同家庭状况、不同父母离异时间、不同抚养对象、不同犯罪类型未成年犯ASLEC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⑥Pearson相关分析示未成年犯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均与消极应对方式呈现正相关(r=0.175,0.246,0.162,0.214;P<0.05或0.01)。结论未成年犯负性生活事件多来自生活习惯明显变化、与人打架、被人误会或错怪、长期远离家人不能团聚、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等,其中受教育程度低、职业是农民、学生、刑期≥3年的未成年犯经历生活事件的频度与受影响的严重性更高,其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门诊来访者EPQ的评分情况。方法对107例心理咨询来访者进行EPQ测试,按《修订艾森克个性问卷手册》规定的标准分进行分组,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男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818,P<0.001),女性来访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7.902,P<0.001);②男性2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098,P<0.01)、男性50~(岁)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073,P<0.05),女性50~(岁)组E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490,P<0.05);③男性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306,4.652,7.581;P<0.01),女性16~(岁)组、20~(岁)组、30~(岁)组、40~(岁)组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18.567,3.334,7.665,4.229;P<0.01);④男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145,P<0.05),女性20~(岁)组的P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3.165,P<0.01),女性50~(岁)组的P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7.085,P<0.001);⑤男性职业是工人及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351,5.476;P<0.001);女性职业是工人、职员、自由职业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552,P<0.001;t=4.038,P<0.01;t=5.181,P<0.001);⑥男性患焦虑症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969,P<0.01),女性患精神障碍的E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524,P<0.05);男性患抑郁症、焦虑症、精神障碍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4.112,P<0.01;t=4.800,P<0.001;t=3.254,P<0.05)。女性患抑郁症、其他疾病的N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8.306,P<0.001;t=6.571,P<0.01);⑦107例来访者中,有典型内向及内向倾向者占30.8%,典型外向及外向倾向者占25.3%,典型情绪不稳及情绪不稳倾向占65.4%,典型精神质占15.9%;⑧在内、外向情绪不稳43例中,内向不稳占65.1%。内向不稳组中,20~(岁)组、30~(岁)组共占82.1%,诊断是抑郁症、焦虑症者占71.4%。结论 EPQ量表较好地反映了来访者的个性,根据EPQ的具体结果,可帮助心理咨询师有针对性地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初中生抑郁的现况,为维护其心理健康提供素材。方法分层整群抽取上海市松江区9所初中的1173名初中生,进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1173名初中生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单亲家庭的学生抑郁分数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3.196,10.297,4.345,3.808;P<0.001);②初中生抑郁检出率为38.3%。其中,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学生的抑郁发生率偏高,分别为41.6%,47.4%,48.9%,45.7%,49.5%;③性别、年级、成长环境、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状况均是初中生抑郁的影响因素(R2=10.014,F=8.750,P<0.001)。结论初中生抑郁检出率较高,女生、初一年级、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单亲家庭初中生抑郁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在沪藏族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292名在沪藏族初中生进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进行施测,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在沪藏族初中生心理状况总异常率为43.9%,其中轻度异常率为40.1%,明显异常率为3.8%;异常心理状况中,排序前3位的是强迫、情绪波动性、学习压力感;②各年级间比较,其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8,P<0.01);其中,初二学生的心理异常率最高(51.7%).排序前3位的是:初一、初二相同,分别是强迫、情绪波动性、学习压力感;初三:情绪波动性、强迫、焦虑;③男生、农村成长、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的在沪藏族初中生的心理异常率较高(45.3%、47.4%、58.3%、47.3%);④因子抑郁、焦虑与积极应对之间为负相关(P<0.01),所有10个因子与消极应对之间为正相关(P<0.01).结论 在沪藏族初中生中,初二年级、男生、农村成长、单亲家庭、非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不良,其应对多表现为消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冰毒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因长期吸食冰毒,其人格多有不良表现,多有不洁性行为或不洁注射毒品行为,是艾滋病和性病传播的高危行为方式。我院近期收治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