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62.
腹壁巨大缺损的临床治疗困难,腹壁重建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而全身性、腹壁本身以及各种技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会对其重建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充分认识腹壁巨大缺损修补术后可能发生的各种常见并发症,进行认真的术前准备和评估、选择正确的术式、术后密切观察与及时处理是降低巨大腹壁缺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因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2003年1月——2006年3月收治的27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及再手术方法。方法: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4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21例,改良Kugel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疝2例,再手术方式仍为开放的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结果:手术后3例失访,其余24例随访时间10~25个月,平均15个月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中解剖不清、术中操作失误。  相似文献   
64.
陈保环  顾岩 《实用全科医学》2011,(11):1721-1722
目的胸腔积液是临床较常见的体征,其病因较复杂,良性及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在临床上及预后评价具有重大意义。探讨鄂托克旗第二人民医院收治胸腔积液患者的病因组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胸腔积液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病因组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胸水性质或经治疗后明显好转以确诊。良性胸腔积液50例(42%),其中结核37例(74%),心功能不全3例(6%),肺炎或脓胸9例(18%),肾病综合症1例(2%);根据临床表现、痰或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取材、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检,符合肿瘤的诊断。确诊恶性胸腔积液51例(43%),未明确诊断19例(15%)。结论目前临床上结核和肿瘤是引起胸腔积液的最主要的病因。  相似文献   
65.
复杂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困扰腹壁外科医师的一个难题,传统的直接缝合难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已基本被放弃。应用各种补片进行腹壁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目前治疗的主要手段,虽然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但包括感染、肠漏等在内的各种并发症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使用各种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经皮穿刺肺活检的诊断正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16G穿刺活检针对160例肺部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标本送组织病理检查。随访6个月获得最终诊断。结果 160例患者中诊断率为89.4%(143/160);其中恶性病变42.5%(68/160),良性病变占46.9%(75/160)。恶性肿瘤确诊率97.1%(66/68),良性病变确诊率77.3%(58/75)。穿刺术后并发症为气胸3.75%(9/160)。咯血2.5%(4/160)。结论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断技术,具有定位准确、确诊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67.
目的:构建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 CXCR4)RNA干扰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针对CXCR4的带发夹结构的小RNA干扰序列,并连接到pGCsi-U6-Neo-GFP载体中,转染293T细胞,筛选出干扰效率最高的表达载体。脂质体法转染MDA-MB-231细胞。利用CCK8法、细胞-基质黏附实验和划痕修复实验检测shRNA干扰CXCR4表达对MDA-MB-231细胞增殖、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CXCR4-shRNA重组质粒,并转染293T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CXCR4沉默效率最高可达81.3%。CXCR4-shRNA转染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P<0.05)以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P<005)。CXCR4-shRNA转染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距离明显低于对照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CXCR4-shRNA干扰载体能特异性抑制CXCR4的表达,从而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黏附及迁移。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221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组(行急诊LC术,n=152)、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术(PTGD)+LC组(n=46)、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n=23)。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术中术后指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⑴PTGD+LC组的年龄、胆囊炎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5);三组的其他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PTGD+LC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LC组,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OC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LC组和PTGD+LC组中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而言,急诊LC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暂时不直接实施手术者可先行PTGD术,之后再考虑下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69.
陈亚宁  顾岩 《癌症》2009,28(12):1337-134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转移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淋巴管生成可能会主动促进淋巴转移的发生,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家族的部分成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等。但是,对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的作用及其预后价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与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等问题仍有争议。本文对近年国内外有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促进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分裂增殖的作用途径及它们发挥协同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 4 0只手术成功的SD短肠大鼠 ,按 2× 2析因实验设计随机分为四组 ,分别给予常规全肠外营养(STD组 ,n =1 0 )、附加谷氨酰胺 (Gln组 ,n =1 0 )、附加生长激素 (GH组 ,n =1 0 )及附加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全肠外营养 (GG组 ,n =1 0 ) ,持续 6天 ,取 8只正常大鼠模拟手术后第一天处死 ,作为基础对照组 (Gontrol组 ,n =8)。分别应用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各组大鼠小肠粘膜上皮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结果 :谷氨酰胺能够显著增强小肠粘膜鸟氨酸脱羧酶和谷氨酰胺酶的活性 (P <0 .0 1 ) ,生长激素对这两种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而联合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可明显增强此两种酶的活性 ,效果优于Gln的单独应用 (P <0 .0 1 )。结论 :研究表明联合应用生长激素和谷氨酰胺能显著增强短肠大鼠小肠粘膜上皮谷氨酰胺酶和鸟氨酸脱羧酶活性 ,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对谷氨酰胺的代谢和多胺的生成 ,从而发挥其促进小肠粘膜细胞分裂增殖 ,防止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