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08篇
综合类   61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 研究大鼠切口痛模型中右美托咪定(DEX)对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成5组:对照组(C),切口痛组(I),切口痛+瑞芬太尼组(R),切口痛+DEX组(ID),切口痛+瑞芬太尼十DEX组(RD).ID、RD组于七氟醚麻醉前10min腹部皮下注射DEX50 μg/kg.除C组外均需制作切口痛模型.切口痛制作方法:右后爪跖肌位置纵行切开1 cm长的皮肤和筋膜,皮肤行褥式缝合.各组均测定并计算出术前24h(T0),术后6h(T),24h(T2),48h(T3)大鼠右后爪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MW)及热缩足反射阈值(PWTL).结果 在T1、T2、T3时点,与I组[(7.70±0.67)g,(10.79±1.83)g,(10.97±1.87)g]相比,R组[(3.72±0.71)g,(6.54±1.27)g,(7.27±1.53)g]的PMW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20.74±2.72)s,(16.56±1.38)s,(22.55±2.01)s]相比,R组[(11.81±2.52)s,(11.27±2.30)s,(12.30±2.21)s]的PWTL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ID组只能缓解T1时点PMW的降低(P<0.05).与R组相比,RD组可以缓解T1[(14.03±1.01)g]、12[(14.27±1.33)g]、T3(14.26±1.58)g]时点的PMW值的降低(P<0.05)及T1[(23.56±1.53)s]、T2[(16.54±3.24)s]时点的PWTL值的降低(P<0.05).结论 大鼠切口痛模型中,瑞芬太尼可以诱发切口周围组织的痛觉过敏;右美托咪定可以预防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12.
区域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麻醉和神经阻滞等,是我国使用最多的麻醉方法之一。由于此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要达到满意的麻醉效果常需辅助镇静镇痛药。目前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镇静镇痛药右美托咪啶,它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剂量依赖性的镇静催眠作用,具有镇痛、抑制交感活性、无呼吸抑制,增加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同时减少其他麻醉及镇静用药等临床特点[1]。本研究旨在探讨右美托咪啶和芬太尼+咪唑安定分别用于区域麻醉患者的镇静疗效及安全性,以指导其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对下肢外周动脉疾病(PAD)血管重建术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0例PAD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用椎管内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记录两组在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整理及分析。结果在术后一般麻醉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两项指标上,A组的发生比例都明显低于B组(P<0.05);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和麻醉方法都是围手术期麻醉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的OR值分别是1.08(95%CI1.02~1.13)和205.84(95%CI57.70~734.11),均P<0.05。病变范围是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的重要危险因素,OR值是3.86(95%CI1.31~11.36)。结论在下肢PAD血管重建术中,椎管内麻醉引起的并发症低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替代丙泊酚对妇科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A组)20例和丙泊酚组(B组)20例,A组:诱导剂量0.5μg/kg,10 min输注完毕,术中维持剂量2.5μg/(kg.h)。B组:诱导剂量1.0 mg/kg,术中维持剂量100μg/(kg.min)。记录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气管插管后即刻(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后30 min(T5)、手术结束时(T6)时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及氧分压(SpO2)。结果与B组比较,除T1时点外,A组其余时点HR均显著下降(P<0.01),T4、T5、T6时SBP、DBP、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替代丙泊酚用于维持腹腔镜手术的全凭静脉麻醉,麻醉过程平稳,镇静深度充分。  相似文献   
115.
氯胺酮预先给药对雷米芬太尼术后疼痛与痛觉过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米芬太尼是新型μ阿片类受体激动药,起效快,停药后无蓄积,作用时间短[1],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中。但在实践中发现,雷米芬太尼使用后,术后疼痛不仅发生早,而且疼痛程度强,大剂量的雷米芬太尼使用后易产生痛觉过敏[2]。氯胺酮是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非特异性拮抗药  相似文献   
116.
目的 评价鞘内注射驱动蛋白17竞争性小肽抑制剂RC-13对骨癌痛小鼠的镇痛效果.方法 雄性C3H/HeJ小鼠40只,6~8周龄,体重20 ~ 2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5μ1 DMSO组(R0组)、骨癌痛+2.5 μg RC-13组(R1组)、骨癌痛+5μg RC-13组(R2组)和骨癌痛+10 μg RC-13组(R3组).R0组、R1组、R2组和R3组小鼠右侧股骨骨髓腔内注射含约2× 105个纤维肉瘤细胞的20μl α-MEM以制备骨癌痛模型.骨癌痛各组于接种肿瘤细胞后第14天开始,每天定时分别鞘内注射10% DMSO 5 μl和溶于10% DMSO的RC-13 2.5 μg/5 μl、5 μg/5μl、10 μg/5 μl,连续3d,每天1次.各组于接种前1d、接种后3、5、7、10、14 d时测定小鼠机械缩足阈值和自发抬足次数,R0-3组在给药结束后1、3、5和7d时行相同行为学测定.结果 与S组比较,其余组接种后7~14d时小鼠机械缩足阈值降低,自发抬足次数增加(P<0.05);与R0组比较,R1组给药结束后1d、R2组1和3d、R3 组1、3、5d时机械缩足阈值升高,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与R1组比较,R2组给药结束后3d、R3 组1、3、5d时机械缩足阈值升高,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与R2组比较,R3组给药结束后1和3d时机械缩足阈值升高,自发抬足次数减少(P<0.05).结论 鞘内注射驱动蛋白17竞争性小肽抑制剂RC-13对骨癌痛小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7.
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新指标分析顾月清,廖美琳,鲁顺德,顾小萍,郭雅萍,丁福琴,蔡唯分析283例最大呼气流速。容积曲线(MEFV)中呼气流量峰值(PEFR)出现时相应的肺活量百分比改变(PEFv%),为分析MEFV提供一新的指标。283例MEFV中...  相似文献   
118.
目的:观察使用右美托咪定(DDM)施行监测性麻醉管理(MAC)用于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术前预防性行PDT的口腔颌面肿瘤手术患者3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D组静脉注射DDM 0.5μg/kg,10 min泵完;M组静脉注入咪达唑仑2 mg+芬太尼1μg/kg。给药后,2组患者局部浸润麻醉后行PDT。观察记录给药前(T0)、用药后(T1)、切皮时(T2)、置入气管切开插管时(T3)各时点患者MAP、HR和Sp O2;记录气管切开过程中患者术中Ramsay评分、呛咳、呼吸抑制、心血管反应等不良事件,术后24 h随访患者对PDT不良回忆情况。结果:D组T1,T2时MAP,HR明显低于T0时,而M组T3时MAP和HR高于T0时(P<0.05);T1、T2和T3时D组MAP和HR明显分别低于M组(P<0.05);T0~T3时点D组呛咳、呼吸抑制低于M组(P<0.05)。结论:在PDT中采用监测性麻醉管理,与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比,单次输注右美托咪定更有利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呛咳和呼吸抑制。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KN93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的影响. 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每组6只):①空白对照组;②切口组;③瑞芬太尼组;④KN93 25 μg组;⑤KN93 50 μg组;⑥KN93 100 μg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制作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组及KN93 3个剂量组,手术过程中皮下输注瑞芬太尼(40 μg/kg,1 mg溶于40 ml生理盐水中)30 min.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前24h、术后2、6、24、48 h测定术侧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和热缩足潜伏期(paw withdrawal thermal latency,PWTL). 结果 与切口组比较,瑞芬太尼组术后出现痛觉过敏表现PWMT (20.9±2.6,19.6±1.8,21.9±2.0,22.3±1.9)及PWTL[(8.5±1.5)s,(8.6±1.5)s,(8.5±2.0)s,(9.1±1.5)s],P<0.05.鞘内注射KN93 25 μg对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无改善作用,鞘内注射KN93 50、100 μg能剂量依赖性改善瑞芬太尼所致痛觉过敏大鼠痛行为,P<0.05. 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KN93剂量依赖性的改善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120.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术中唤醒的影响. 方法 40例择期全麻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法均分为Dex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给予0.8 μg/kg Dex,C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10 min内静脉泵入,随后行常规诱导插管.术中D组使用维持剂量Dex 0.2 μg·kg-1·h-1至术毕.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停用麻醉维持药物(D组Dex不停用),从停用所有麻醉药物(Dex除外)到患者活动脚趾的时间定为唤醒时间,唤醒后维持药物继续使用至术毕.记录唤醒试验开始时、唤醒时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index,BIS)值、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指标,记录唤醒时间、唤醒质量评分及唤醒期间出血量. 结果 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试验开始时两组患者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唤醒时D组患者MAP和HR分别为(79±6) mm Hg(1 mm Hg=0.133 kPa)和(80±9)次/min,低于对照组MAP(88±6)mm Hg和HR(98±7)次/min(P<0.05);D组患者的唤醒质量要明显高于C组(P<0.01);D组患者在唤醒期间的出血量为(269±34) ml,小于C组同时期出血量(328±50) ml(P<0.05). 结论 Dex能明显提高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术中唤醒质量,不延长唤醒时间;并且能维持唤醒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唤醒期间出血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