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介绍后路经椎板间隙入路显微内窥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探讨其疗效、适应症及并发症。方法:用上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9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1例,均为单间隙突出;其中L45左侧24例,L45右侧9例;bs1左侧30例,L5S1右侧6例,术中平均出血量35ml,手术时间平均72分钟。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疗效优57例,占82.6%,良9例,占13%,可3例,占4.4%,优良率95.6%。术中有4例发生硬膜损伤,未发生神经根、马尾神经损伤,术后血肿及腔血管损伤等其它并发症。结论:绝大部分单侧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合镜下手术,具有对脊柱稳定结构损伤小,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42.
马原  项泽文等 《新疆医学》2001,31(3):180-182
目的:探讨脊柱后柱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后凸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例强直性脊柱后凸患者采用三种术式:91)脊柱后柱截骨加压缩棍、植骨;(2)脊柱后柱截骨 Luqes棍;(3)后路V无一例假关节形成或大出血、瘫痪。患者外观改善,向前视野变得开,腹肌挛缩改善,肌力增强,精神状态改观,无一例因并发症死亡。结论:经脊柱后柱截骨加有效的内固定手术操作安全有效、方便,手术视野开阔,病变显露清楚,截骨和内固定相结合同时完成,是治疗强直性脊柱后凸更完善并不断改进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3.
我院自1983年以来,先后应用哈氏棍、鲁克氏棍、分叉钩棍及推板下钢丝手术治疗脊柱畸形及骨折脱位病人1450例,其中372例做了内固定取出手术,共取出哈氏棍523个,推板下钢丝1069个,哈林顿上钩523个、下钩388个,鲁克氏棍8个。除4个推板下钢丝取出困难留在推板骨质内,其余全部顺利取出。无硬膜破裂、脑脊液外漏发生。1例先天性脊柱侧凸抽出推板下钢丝后,发生左小腿麻木、胫前肌无力、破行,半年后随访,胜前肌肌力4级,左膝关节以下痛觉减退,行走正常。手术方法术前拍全脊柱正侧位片,了解内固定的部位、数目。仔细研究,确定手术刀口的…  相似文献   
44.
随着老龄人口得增多,退变性滑脱的病人随之增加,选择有效的治疗方式是很重要的。Cloward曾报道了椎间植骨融合的良好疗效。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存在不足之处:1、手术时问延长;2、失血量增加;3、术后取骨处疼痛;4、感染风险增大。老年人骨质疏松,髂骨变脆,支撑力量差,易致融合失败。复位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脊柱外科普遍采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式。在复位基础上,彻底减压中央管、椎间孔和侧隐窝可确保疗效。我科自2004年~2005年采用切除的半椎板和关节突椎问植骨对20例轻度退变性腰椎涓脱的病人手术治疗,术后随访一年。本文对此种术式的并发症、融合率及临床疗效做一评价。  相似文献   
45.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在术后疼痛管理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6月~2012年12月我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行腰椎后路融合术的患者共206例,根据患者住院时自行选择分为多模式镇痛组114例和常规镇痛对照组92例.观察两组术后的6h、12h、24 h、48 h时和72 h疼痛的VAS 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模式镇痛组和常规镇痛组术后6、12、24、48、72 h疼痛的VAS评分分别是:(3.2±1.1)和(4.7±0.7)、(3.5±1.0)和(5.5±0.9)、(4.0±1.1)和(5.4±1.2)、(2.9±1.4)和(3.6±1.1)、(2.9±0.6)和(3.1±0.6);首次下床时间为:(4.3±2.8)d和(5.4±2.2)d;住院日数为:(13.2±2.8)d和(14.8±4.6)d.两组相比较,在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术后首次下床时间和住院日数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多模式镇痛较常规镇痛方式能缓解患者疼痛、减少卧床时间和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46.
背景:节段融合辅以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疾病可提高融合率。 目的:比较单、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和融合率。 方法:将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双侧与单侧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并植骨后外侧融合。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失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临床疗效、融合率和对临近间盘的影响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侧内固定组手术操作时间较双侧内固定组明显缩短(P < 0.001)。双侧内固定组置入186枚椎弓根螺钉中有3枚穿透皮质刺激神经根而行二次手术;单侧内固定组置入90枚螺钉未发生与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表明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行单侧和双侧椎弓根钉置入并植骨内固定后外侧融合效果相同,但单侧内固定成本费用低、节省手术时间,置钉时穿破椎弓根皮质刺激神经根的风险小。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52例共包括82个骨质疏松型压缩骨折的椎体,采用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测量患者术前和术后椎体高度、Cobb's角、术前和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平均随访9个月(37周,4~99周);椎体前柱和中柱分别增高了4.6mm、3.9mm( P <0.05);Cobb's角增加了3.4°(P <0.05);VAS评分增加了7分(P <0.05);术后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骨水泥外渗率为9.8% .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型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可恢复椎体高度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