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7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20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63篇
预防医学   85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3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在泌尿外科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等19家医疗中心收治的86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临床诊断包括肾肿瘤78例,膀胱癌2例,肾上腺肿瘤2例,肾囊肿1例,前列腺癌1例,汗腺癌淋巴结转移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盆腔转移瘤1例。其中,32例接受标准腹腔镜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LPN)27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2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2例;54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分别为肾部分切除术(RAPN)51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1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例,盆腔转移肿瘤切除术1例。两种术式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其中RAPN 23例,LPN 18例。男26例,女15例;中位年龄53.5(24~76)岁;中位R.E.N.A.L评分7.8(4~11)分。专业工程师根据86例术前增强CT检查图像和诊断报告重建全息影像。术前,全息影像可帮助术者对供应肿瘤或手术切除部位的动静脉血管、淋巴结和神经的立体空间结构及相互关系有更直观的认识,协助术前手术规划。在术中将全息影像与腹腔镜监视器中的术野图像进行实时追踪和融合,实现术中导航。结果本组8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通过人工调整全息影像,可提示重要血管如肾动脉和肾静脉在体内的投影位置,帮助术者定位血管、淋巴结和其他重要解剖结构的位置,便于精准分离。本研究采用标准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中共41例有可统计的临床数据。41例中位手术时间140(50~225)min,其中RAPN为140(50~215)min,LPN为160(80~225)min;中位热缺血时间23(14~60)min,其中RAPN为21(17~40)min,LPN为25(14~60)min;中位出血量80(5~1200)ml,其中RAPN为150(30~1200)ml,LPN为50(5~1200)ml。术中无周围重要脏器损伤。2例LPN患者出现ClavienⅡ级并发症,1例出血1200 ml给予输血,另一例血肿未予处理,自行吸收。此2例分别为前、后肾门肿瘤,R.E.N.A.L评分均为11分。结论全息影像术中导航可协助术者在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中对重要的解剖结构进行定位、识别,在减少术中组织和器官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通过人员培训、人员配置和排班、建立和实施各项制度与流程、做好医护人员心理疏导和营养保障、加强质控与环节管理5个环节落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房的护理管理。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0日,收治确诊重症患者130例,治愈出院30例;所有医护人员未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结论 系统的护理管理策略可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隔离病房有序运行,有效完成救治任务,保障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24.
2020年7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3种,涉及217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17个)、登革热(35个)、麻疹(15个)、霍乱(8个)和基孔肯雅热(8个)。 病死率位于前4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43.1%)、鼠疫(21.9%)、拉沙热(20.8%)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4.0%)。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登革热、麻疹和埃博拉病毒病。 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埃博拉病毒病、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和麻疹;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麻疹。  相似文献   
25.
韩辉  伍波  张瑾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2,37(8):991-993
2022年7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9种,涉及234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34个)、猴痘(78个)、登革热(31个)、麻疹(27个)和霍乱(15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埃博拉病毒病(100.0%)、马尔堡病毒病(75.0%)、拉沙热(19.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12.3%)和西尼罗热(7.0%)。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疟疾、登革热、霍乱和麻疹。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霍乱和登革热;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鼠疫、霍乱、黄热病、拉沙热、疟疾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寨卡病毒病;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猴痘。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丹参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耐药性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丹参(SAL)处理耐药系SGC7901/ADR及敏感系SGC790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系的毒性及半数抑制率(IC50),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丹参对两种细胞内ADM浓度和细胞周期的影响,SP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种细胞P-糖蛋白(P-gp)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的表达。结果丹参的非细胞毒性药物剂量为500 mg/L以下;丹参可逆转SGC7901/ADR细胞对ADM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1.89(P<0.01);提高细胞内ADM浓度,ADM增加1.55倍(P<0.05);丹参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1、G2期;对细胞膜P-gp的表达轻度下降、TopoⅡ的表达略有增加,但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丹参对SGC7901和SGC7901/ADR细胞无杀伤作用。其机制是丹参能增加耐药细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使DNA合成期(S期)细胞含量下降。  相似文献   
28.
韩辉  伍波  张波  贾娇娇  宋悦谦 《疾病监测》2023,38(3):246-248
2023年2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64种,涉及235个国家和地区。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235个)、猴痘(110个)、登革热(26个)、麻疹(17个)和霍乱(16个)。病死率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马尔堡病毒病(100.0%)、尼帕病毒病(72.7%)、人感染甲型H5N1禽流感(52.6%)、拉沙热(16.4%)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5.6%)。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疟疾、霍乱、麻疹和登革热。亚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登革热和尼帕病毒病;非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黄热病、马尔堡病毒病、拉沙热和猴痘;美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霍乱、猴痘和登革热;欧洲主要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侵袭性A群链球菌感染。  相似文献   
29.
韩辉  伍波  宋亚京  贾娇娇 《疾病监测》2019,34(9):779-781
2019年8月全球共监测到传染病58种,涉及79个国家和地区。 除流感外,涉及国家和地区数量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32个)、麻疹(30个)、霍乱(10个)、西尼罗热(8个)和脊髓灰质炎(8个)。 病死率位于前4位的传染病为埃博拉出血热(66.8%)、中东呼吸综合征(34.5%)、拉沙热(22.1%)和西尼罗热(9.2%)。 死亡病例数位于前5位的传染病为登革热、埃博拉出血热、麻疹、霍乱和西尼罗热。 非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埃博拉出血热、鼠疫、霍乱、黄热病和拉沙热;亚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中东呼吸综合征和登革热;美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登革热和麻疹;欧洲流行的传染病主要为西尼罗热和麻疹。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药物人参、玉竹、川芎组合对体外培养脑缺血再灌注合并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神经干细胞培养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高糖模型组、缺血再灌注后高糖加益气养阴活血药物血清组。BrdU掺入法观察神经干细胞的增殖,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试验检测细胞活性。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干细胞增殖显著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高糖可抑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降低细胞活力;益气养阴活血药物血清可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高其活力。结论益气养阴活血药物可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后高糖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提高细胞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