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髙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以总结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治疗56例髙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例,其中食管癌35例,肿瘤位于胸上段为2例、中段为18例、下段为15例;贲门癌21例。肿瘤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为:食管上段采用胃食管颈部吻合,食管中段癌采用胃食管胸顶或主动脉弓上吻合,食管下段癌采用胃食管主动脉弓下或弓后吻合,贲门癌采用胃食管主动脉弓下吻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吻合口瘘2例,占3.6%;消化功能紊乱4例,占7.2%;肺不张、肺部感染3例,占4.8%。无死亡病例。结论对髙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外科治疗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治疗(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韩育宁万荣华苏金林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是罕见的先天畸形,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25%~0.46%,右冠状动脉或副冠状动脉开口于肺动脉者对寿命影响不大,无重大临床意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ALC... 相似文献
14.
韩育宁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00,22(2):148-150
胸腔镜 (VATS)技术近来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几乎包含了胸科疾病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现就近年来胸腔镜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 诊断方面虽然影象学和内窥镜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胸部疾病的现代化无创伤诊断手段 ,但VATS技术在获取明确的病理学诊断和临床分期、观察胸内详细病变和淋巴结情况等方面更为有利。Celik[1] 总结了 34 1例VATS的应用情况 ,其中171例用于诊断。1 1 (1)肺肿瘤 Nomori[2 ] 等通过对 44例患者的肺腺癌回顾对比研究 ,认为VATS对T1N0 Mo 的诊断率要远高于支气管镜 ,这是因为一些…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我们自1995年9月至1997年3月,连续243例行体外循环(CPB)下不阻断升主动脉心内直视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128例,女115例。年龄10个月~54岁,平均(15.86±12.28)岁。体重6~92kg,平均(29.23±... 相似文献
16.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IE)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通过1984~1997年外科治疗23例IE病例的分析,总结对IE外科治疗的经验。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为自然瓣膜。男13例,女10例,年龄(27.9±12.6)岁(7~57岁),体质量(48.4±11.4)kg(17~62kg),病程3~364d(平均108.5d)。体温升高者19例,贫血者17例,白细胞升高者12例,血沉增快者8例。合并肾功能异常者7例,脾大者11例,有血管栓塞及损害者4例。合并基础心脏病变13例,计有主动脉二瓣畸… 相似文献
18.
为总结重症肌无力胸腺切除的经验及治疗效果,选择1990年1月至2004年6月手术治疗的87例MG患者,年龄18~62岁,平均30.2岁;分析其术前、术后的处理及远期疗效。结果,全组术后无死亡患者,危象发生6例(6.9%),有效率为85.1%。认为重症肌无力一旦确诊,行胸腺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下不阻断升主动脉行心内直视术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此法行 30 5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术 ,男 15 6例 ,女 14 9例。年龄 3个月~ 5 (3 2 5± 1 36 )岁。体重 5~ 2 0 (14 6 2± 3 71)kg。病种包括 :室间隔缺损 (VSD) 2 33例 ,房间隔缺损 (ASD) 2 8例 ,法洛四联症 (TOF) 2 7例 ,法三 (F3) 4例 ,房室通道 (AVC) 5例 ,部分性肺静脉畸形引流 (PAPVC) 3例 ,肺动脉瓣狭窄 (PS) 3例 ,三房心 (TA) 1例 ,三尖瓣下移 (Ebstien) 1例。在浅低温心脏跳动下手术 2 0 8例 ,中低温停跳下手术 97例。结果 随访 2个月~ 3年。并发症 :低心排 6例 ,阵发性支气管痉挛 3例 ,肾功能衰竭 2例 ,血尿 32例 ,二次止血 2例。无脑气栓和传导束损伤。全组死亡 7例 (占2 2 9% )。结论 不阻断升主动脉 ,浅、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 ,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心肌保护安全有效 ,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ASA I~II级行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20例,以咪唑安定0.1 mg/kg、丙泊酚1.5~2 mg/kg、维库溴铵0.12mg/kg、瑞芬太尼1~2μg/kg诱导插管,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同时丙泊酚4~8mg/(kg.h)泵入维持麻醉。分别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1min(T2)、插管后1min(T3)、插管后3min(T4)、插管后5 min(T5)、切皮(T6)、开胸后即刻(T7)、转流前(T8)、停机后10 min(T9)、关胸后(T10)SBP、DBP、MAP、HR及BIS值,同时采集10例患者诱导前、插管后5min、开胸后即刻、转流前、转流后15 min、停机后10 min各时点动脉血3mL,观察围麻醉期应激激素(ACTH、Cor)变化。结果血压在诱导后、插管后5 min及转流前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R在诱导后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HR与诱导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与诱导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流前Cor与诱导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CTH及Cor在转流后15 min和停机后10 min与诱导前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获得满意的血流动力学,但不能完全抑制应激激素的释放,作为快通道麻醉的用药还需加强完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