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1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c-myc癌基因蛋白在乳腺囊性增生病和乳腺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myc基因产物在乳腺冰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c-myc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毒性增生病上皮增生Ⅰ级者均无c-myc癌基因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22.
1 病历简介张 帆医师 :病人女 ,48岁。 3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头溢液 ,始为浆液性 ,未介意 ,逐渐转为血性 ,无乳房疼痛、乳房包块及其它不适。曾在外院门诊服中药治疗无效 ,以左侧乳头溢液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和腹部检查无异常发现。双侧乳房对称 ,轻度下垂 ,乳房皮肤无异常发现。乳头乳晕位置、形态正常 ,刺激收缩后乳晕收缩环两侧对称 ,乳头勃起正常 ,无偏斜。乳房内未扪及包块。按压左乳外上象限后轻轻挤压乳头 ,可见乳头一个导管开口处有少量陈旧性血性液体溢出。双侧腋窝淋巴结不肿大。收集乳头溢液…  相似文献   
23.
目的:分析该院11年来乳腺专科成立前后乳腺癌患者术前诊断和手术方式的演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8年1月~2002年12月及2003年1月~2008年12月专科成立前后在该院住院治疗的81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术前非手术活检确诊率、分期和手术方式的演变情况。结果:原位癌(0期乳腺癌)构成比平均为12.5%,2008年达到15.3%,专科成立前后无明显差异;术前非手术活检确诊率在专科成立后从无到有,总体呈上升趋势;手术方式1998~2002年以改良根治术、保乳术和单纯乳房切除术为主,2003年后增加了I、II期乳房重建术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结论:专科建设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手术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upervision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标本进行VEGF-C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计数资料间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月经状态无关(P0.05),而与肿瘤大小、分期、淋巴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肿瘤大、分期晚的患者,VEGF-C表达较肿瘤小、分期早的患者强,组织学高分级者VEGF-C表达较低分级者强,淋巴结阳性患者VEGF-C表达较阴性患者强。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中VEGF-C的表达可能在促进肿瘤生长、浸润及转移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5.
介绍32例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咯血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 护理要点:术前正确评估病情、警惕窒息、及时抢救、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术后合理镇静、有效制动、预防血栓形成和对比剂肾病、进行并发症护理及用药护理。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除1例因家长个人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31例均恢复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4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5例三阴性(TN)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发病年龄、月经状态、临床表现、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P53表达及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三阴性(NTN)乳腺癌进行比较。结果与NTN组相比,TN组的患者中位年龄较NTN组年轻(35岁比44岁,P=0.010)且绝经前患者较多(88.5%比67.3%,P=0.010);TN组浸润性导管癌较NTN组多见(91.4%比70.2%,P=0.008),且组织学分级Ⅲ级者较多(43.8%比22.5%,P=0.000);TN组淋巴结转移阳性者较NTN组少(31.8%比64.4%,P=0.000);TN组P53阳性表达率高于NTN组(51.4%比20.7%,P=0.000)。中位随访24个月,两组死亡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77)。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多见于年轻的绝经前妇女,主要病理类型为非特殊类型的高分级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少见,P53阳性表达率较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中成药平消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60只21 d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饮清水;B组(平消胶囊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后饮用平消胶囊混悬液;C组(他莫昔芬组)20只,腹腔注射甲基亚硝脲后饮用他莫昔芬水.观察各组大鼠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数量及体积;在鼠龄98 d 时,取各组大鼠乳腺肿瘤组织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采用χ2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大鼠乳腺IDC的发生率分别为100%(20/20)、60.0%(12/20)和50.0%(10/20),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01);B组IDC的发生率比A组低(P〈0.017),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P〉0.017).A、B、C组乳腺肿瘤的体积分别为(1042±102)、(398±42)、(520±33) mm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9,P=0.010);B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A组(P=0.009),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A、B、C组乳腺IDC组织VEF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115/138)、42.6%(29/68)和75.3%(58/77)(χ2=37.71,P=0.000),B组的VEGF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χ2=35.84、16.07,P均〈0.017).A、B、C组IDC的MVD计数依次为(68.2±8.6)、(29.6±1.2)和(59.1±7.1)个(F=4.31,P=0.015),B组IDC的MVD计数明显少于A组和C组(P均=0.000).结论 平消胶囊对实验性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实现的.平消胶囊对大鼠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化学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对超声检查为良性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治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本院乳腺病中心超声检查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级(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3、4级的良性乳腺实性肿块患者831例,所有患者行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对患者的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超声检查BI-RADS分级,2级167例、3级588例、4级76例。831例患者共检出肿块1383处,所有乳腺肿块均被准确、完全切除,全部患者切口隐蔽,乳房无变形,有较好的外观美观效果。831例患者中,良性病变822例,占所有病例的98.92%,乳腺癌9例占所有病例的1.08%,其中临床分期I期8例,Ⅱa期1例.418例不可扪及肿物患者中检出1例乳腺癌,占不可扪及患者的0.24%,占所有病例的0.12%(1/831)。413例可扪及肿物患者中检出8例乳腺癌,占可扪及患者的1.94%,占所有病例的0.96%(8/831)。588例BI-RADS3级病例中检查出3例乳腺癌,76例BI-RADS4级病例中检查出6例乳腺癌。结论真空辅助旋切微创手术诊治超声检查良性乳腺实性肿块不仅美容效果好,而且定位准确能全切除良性病变,更重要的是能检出临床上考虑良性肿块中的早期乳腺癌。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对乳腺癌腋淋巴结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不同分期乳腺癌患者共171例,于乳晕周围多点注射亚甲蓝2ml,6min后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改良根治术。检出的SLN及非SLN分别行病理学检查。结果SLN总的检出成功率为91.2%,总的准确性为95.5%,灵敏度为92.3%,特异性为100%,假阴性率为8.8%,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7.3%。其中Ⅰ期乳癌SLN的检出成功率、准确性及假阴性率与Ⅱ期及Ⅲ期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的分期、淋巴管示踪成功、示踪剂的注射部位以及学习曲线直接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成功率及假阴性率。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预测Ⅰ期乳腺癌的腋淋巴结状态。  相似文献   
30.
韩晓蓉 《中外医疗》2013,32(17):40-40,42
目的探讨和分析乙型肝炎五项测定结果与HBVDNA检出情况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采用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来检测592例乙肝血清的HBVDNA,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进行乙肝五项的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乙肝检查指标HBsAg(+)和HBcAb(+)以及HBeAg(+)(大三阳)的患者共225例,HBVDNA阳性例数为224例,阳性率是99.6%,160例检测指标为HBeAb(+)和HBsAg(+)以及HbcAb(+)(即小三阳),其HBVDNA指标呈阳性的共113例,阳性率是70.6%,94例患者检查指标为HBcAb(+)和HBsAg(+),其中HBVDNA显示为阳性的共48例,阳性率是51.1%,有113例患者检查指标为HBeAb(+)、HBcAb(+),其HBVDNA指标呈阳性的共41例,阳性率是36.3%。针对大三阳于小三阳中患者的HBVDNA阳性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2,P<0.05)。结论乙肝五项的结果与HBVDNA的结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都具备各自的临床意义,因此两者必须结合才能正确地对乙肝患者的病情作出正确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