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2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18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34篇 |
预防医学 | 13篇 |
药学 | 4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81.
82.
目的 探讨低强度激光治疗对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小鼠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小鼠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小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组(PSCI组)和脑梗死后认知障碍低强度激光治疗组(PSCI+LLLI组); 采用短暂性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小鼠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模型,各组小鼠在相同的环境下分别饲养28 d后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前额叶皮层的ATP和线粒体复合物含量。结果 与Sham组小鼠比较,PSCI组小鼠水迷宫成绩显著下降(P<0.05),PSCI组小鼠前额叶皮层ATP含量和线粒体复合物的含量降低; PSCI+LLLI组小鼠水迷宫成绩较PSCI组有显著改善(P<0.05); 与PSCI组小鼠比较,PSCI+LLLI组小鼠脑内ATP和线粒体复合物的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低强度激光治疗可以改善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小鼠的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脑内AT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米氮平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64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2例),分别给予米氮平联合治疗与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神经损害评分(NIS-LL)、神经症状改变评分(NSS)、焦虑(SAS)、抑郁(SDS)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NIS-LL评分、NSS评分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更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VS对照组为93.75%VS78.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氮平能够促进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神经症状改善,缓解焦虑、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和机制。方法 选择择期行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观察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并于肝门阻断前吸入2%的七氟烷30min,洗脱15min。于术前(T0)、手术结束(T1)、24h(T2),术后3天(T3)、5天(T4)、7天(T5)各个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炎性因子TNF-α、IL-6、IL-10,记录术后住院天数。结果 观察组血清AST、ALT、MDA、TNF-α和IL-6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观察组AST、ALT和MDA在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TNF-α和IL-6在T1、T2、T3和T4等时间点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OD和IL-10浓度于术后明显升高,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观察组血清SOD和IL-10浓度于T1、T2、T3、T4和T5等时间点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七氟烷预处理能减轻肝脏部分切除术患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IL-6激活和释放,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和脂质过氧化,促进IL-10的激活和释放来达到的。 相似文献
85.
目的 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ERK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am,n=30),缺血再灌注组(IR,n=30),PD98059组(PD,n=3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后2,6,12,24,48,72 h给予处死,标本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SD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形态、细胞凋亡计数及P-ERK和Caspase-3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PD组损伤较IR组轻.免疫组化结果表明,PD组海马CA1区12-72 h P-ERK表达和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较IR组明显减少(P<0.05).TUNNEL染色显示,PD组各时间点凋亡指数显著小于IR组(P<0.05).结论 PD98059抑制全脑缺血再灌注后SD大鼠海马CA1区Caspase-3表达,减少了细胞凋亡.提示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ERK表达参与了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治疗伴椎基底动脉闭塞的后循环轻型卒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通过对2例伴椎基底动脉闭塞轻型卒中患者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并引用文献进行分析,探讨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结果:2例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轻型卒中通过机械取栓治疗均取得良好的效果,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结论:对合并椎基底动脉闭塞的轻型卒中进行机械取栓治疗安全有效;治疗过程中准确评估血栓长度及部位,采取综合措施再通血管同时防止血栓远端脱落是最关键的治疗要素。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检测赖氨酰氧化酶(LOX)蛋白和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组织中表达情况,并研究其表达与OSCC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探讨其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手术切除明确诊断为OSCC的癌组织和其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80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LOX、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LOX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癌组织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X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E-cadherin在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OSCC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均<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以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均>0.05),并且LOX和E-cadherin在OSCC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8,P<0.05)。结论 LOX、E-cadherin在OS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存在差异表达,并且其差异表达和... 相似文献
88.
患者。女,28岁,以“发作性肢体抖动7年余,行走不稳数月,加重半个月”为主诉入院。7年前逛街时,突然出现头部抖动,约1分钟缓解,无意识障碍及肢体抖动,未在意,后反复出现发作性肢体抽动。常在光刺激、情绪波动及环境改变时发作,有烦躁的先兆,持续几秒钟至几分钟可缓解。后渐渐出现言语不流畅,语速缓慢,找词困难等。上述症状渐加重,间断发作,数月前行走不稳,呈醉汉步态。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院内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5月河南省11家市级、县级医院神经内科连续收治的发病6 h内
接受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院内全因死亡率,采用多因
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内死亡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共入组444例患者,平均年龄60.19±11.61岁,男性296例(66.7%),院内死亡25例(5.6%)。多
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OR 3.006,95%CI 1.120~8.071,P =0.029)、溶栓前
NI HSS评分(OR 1.130,95%CI 1.079~1.183,P<0.001)及心房颤动病史(OR 3.671,95%CI 1.282~10.511,
P =0.015)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发病至溶栓时间3~6 h、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心房颤动病史是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
血性卒中/TIA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