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6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7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49篇 |
内科学 | 3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14篇 |
外科学 | 41篇 |
综合类 | 141篇 |
预防医学 | 39篇 |
眼科学 | 33篇 |
药学 | 50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26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18篇 |
2009年 | 24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7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52.
目的 评价体动记录仪(Actigraphy)在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34例,对照组20例.采用体动记录仪评价睡眠效果,同时,采用匹茨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受试者最近1个月睡眠质量.结果 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平均每次觉醒时间显著延长(P<0.01),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时长显著降低(P<0.01),同时平均活动分数和割裂指数显著升高(P<0.05).PSQI评定结果发现,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PSQI均>7,达到16.88±4.56;对照组PSQI均<7,为4.53±1.6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非器质性失眠症的诊断方法中,体动记录仪可以成为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3.
EGFR基因突变及HER2/HER3蛋白表达水平与吉非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不一,如何选择对吉非替尼敏感的患者,提高药物的疗效是临床中的难点。本研究探讨了中国人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突变及HER2/HER3蛋白表达与吉非替尼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疗效的关系。方法:2002年5月至2005年2月,符合入组条件的106例患者每日口服250mg吉非替尼一次,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收集吉非替尼治疗前的肿瘤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nest PCR技术扩增EGFR基因的18~24外显子,并从正反两个方向进行DNA测序和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肿瘤组织中的HER2/HER3蛋白的表达。结果:106例肿瘤标本中32例(30.2%)发生了突变。HER2高表达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的患者(36.8%vs.17.4%,P=0.044)。HER2/HER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进展时间(TTP)及总生存期(OS)无关,但HER2/HER3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期较低表达组略长(9.1个月vs.6.1个月,P=0.725;9.0个月vs.6.1个... 相似文献
54.
腰硬联合麻醉已成为产科剖宫产常规麻醉方法之一,现蛛网膜下腔用药配伍也有多种方法[1~3],但大多数研究均以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评价以及产妇生命体征为主要指标,产妇对不同配伍腰麻液的主观感觉观察研究较少。本观察采取手术医师评价结合术后产妇对麻醉效果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为临床麻醉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小儿最常见的眼内原发恶性肿瘤[1].其治疗难度大,周期长,医疗费用高,给患儿父母的身心带来沉重的负担.亲职压力(parenting stress,PS)是指父亲或母亲在其亲子系统内所感受到的压力[2].为了减轻视网膜母细胞瘤患儿家长的亲职压力水平,我院对Rb患儿家长的亲职压力及相关因素进行探索,制订干预措施,为其身心健康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位点杂交相结合的DNA芯片技术检测宜昌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分型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医师对指导患者选用何种抗病毒药、继续使用该抗病毒药及换用何种抗病毒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宜昌地区共160例乙肝阳性且乙肝DNA检测结果大于103的患者血清标本。对160例患者采取性别、年龄、DNA检测结果分组的方法分析该地区HBV感染分布;采用DNA芯片技术检测基因分型HBV-B、HBV-C、HBV-D,以及rt180、rt204、rt207、rt181、rt236、rt184、rt202、rt250基因位点突变情况。结果 DNA芯片检测出感染HBV-B、HBV-C、HBV-D患者分别为87例(54.37%)、63例(39.38%)、0例,同时感染HBV-B及HBV-C的患者为10例(6.25%)。药敏试验显示该地区HBV对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4种药具有耐药性且耐药情况各有差异,4种同时全部耐药的有0例,全部敏感的有31例,未检测出耐药突变的有54例。DNA芯片检测rt180、rt204、rt207、rt181、rt236、rt184、rt202、rt250基因位点,8组基因位点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被检测出,其中野生型最多的为rt236,有150例,突变型最多的为rt180,有23例,野生型与突变型同时被检测出的最多的是rt250,有31例,被检出率最高的为rt180,为98.13%(157/160)。被检测出突变的有106例,突变率最高的为rt180M(为39.62%);rt184F及rt250I未检测到突变;检测出单基因位点突变的有48例,双位点突变的有29例。结论宜昌地区感染HBV-B的患者最多。该地区HBV对LAM、LdT、ADV和ETV总耐药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性HBV感染者远高于女性,20~60岁感染率最高且耐药率最高。DNA检测结果在105~107感染率最高,103、105及106耐药率最高且多为同时耐2种或2种以上药物。单个基因位点突变的概率最大,双位点突变的概率其次。 相似文献
57.
目的通过直方图法分析磁共振动态对比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定量评估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120例脑胶质瘤患者中,低级别(Ⅰ、Ⅱ级)28例,高级别(Ⅲ、Ⅳ级)92例。采用改良的extended Toft双室模型,获得DCE渗透性参数K~(trans)、K_(ep)、V_e、V_p和灌注参数时间浓度曲线对比剂首过的曲线下面积(initial area under gadolinium concentration time curve,IAUGC)、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应用非配对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级别胶质瘤DCE直方图参数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比分析各不同参数的诊断效能、敏感度和特异度及相应的诊断阈值。结果高、低级别胶质瘤K~(trans)、K_(ep)、V_e和IAUGC、MT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AUGC和V_e的诊断效果最佳(P0.05)。与平均值相比,K~(trans)的第75百分位数诊断效能升高最明显,IAUGC的第95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最高。结论基于直方图分析法的DCE参数对定量评估脑胶质瘤的分级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探讨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预防及减轻奥沙利铂(OXL)引起急慢性神经毒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结肠癌术后使用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使用OXL化疗前后给予GSH,另一组不给予GSH,观察两组患者急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发生程度,分析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是否有差异。结果急性神经毒性在试验组总的发生率为88.8%,对照组为90.3%(P值=0.8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神经毒性治疗组总发生率为8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P<0.05),随着OXL累积剂量的增加,神经毒性的发生率也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中位随访46.0个月和46.5个月后,中位PFS分别为51.8个月与49.2个月(P值=0.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OXL治疗前后使用GSH可以减轻慢性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和程度,而对急性神经毒性无影响。GSH不影响OXL的治疗疗效,对患者的中位PFS无影响。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管特异结合短肽CGNSNPKS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初步筛选短肽CGNSNPKSC的受体.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GNSNPKSC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分化程度的关系;以CGNSNPKSC作为"探针"免疫筛选表达型λZAP噬菌体cDNA文库,筛选CGNSNPKSC可能的受体,并利用生物信息学对阳性克隆进行初步分析.结果:CGNSNPKSC受体在高,中,低度分化胃癌的血管中表达率依次为12/18(67%),17/23(74%),22/24(92%);在低分化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组织(P<0.05).cDNA文库筛选获得43个独立候选克隆,生物信息学显示分属于13种不同的基因.结论:CGNSNPKSC与胃癌的血管特异结合,可作为肿瘤血管抑制治疗的靶向载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