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141篇
预防医学   39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50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3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研究经内毒素“一次打击”和“二次打击”后致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建立稳定和可靠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模型,并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大肠杆菌脂多糖(LPS)较大剂量(10mg/kg)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致伤大鼠,复制“一次打击”ARDS模型;LPS小剂量(1mg/kg)腹腔注射致伤大鼠后,再予中等剂量LPS(5mg/kg)气管滴入,建立“二次打击”ARDS模型。连续3d动脉血气分析,结合肺湿重/干重比值(W/D)及肺组织病理观察,评价3种ALI/ARDS模型异同。测定血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NF-α、IL-1、IL-10水平,探讨LPS二次打击法可能致病机制。结果:(1)单次LPS打击(无论是静脉注射或气管滴入)仅引发大鼠ALI和一过性低氧血症,LPS二次打击法可以引发大鼠更为持久的低氧血症和特异性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ARDS的动物模型。(2)LPS二次打击法引发的ARDS发病机制与全身失控性炎症反应与肺的特异性损伤有关。结论:LPS二次打击法可建立更为稳定可靠的符合诊断指标的大鼠ARDS模型,并能更好地反映肺损伤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2.
目的:构建卓越现场管理模式,探讨其在耳鼻喉专科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卓越现场管理模式采用调研和抽查的形式分析耳鼻喉专科手术器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层组建管理团队,在实施卓越现场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日常监督和考核反馈,动态优化管理目标和管理计划。选取2021-2022年医院耳鼻喉专科临床在用的230台(套)手术医疗器械,根据管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卓越现场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手术室现场器械的处理有效性、整合规范度、流程差错率和医护人员对管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每月无关器械数量为(3.50±1.88)台(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38,P<0.05);观察组通用医疗设备、专用医疗设备和手术治疗器具的整合规范性评分分别为(90.92±5.77)分、(93.26±3.90)分和(93.79±4.09)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7,t=4.294,t=5.367;P<0.05);观察组手术器械的备用检查、使用操作、回收清洗及维护维修差错率分别为6.7%(4/60)、3.3%(2/6...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比外科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纳入45例胃间质瘤患者,其中26例行ESD治疗(ESD组),19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外科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病理学资料、术后相关指标及随访结果。结果 与外科组相比,ESD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较小(P<0.001)、血红蛋白较高(P<0.001);外科组与ESD组相比,除了表现为腹痛、腹胀外,黑便、呕血也较为常见;两组在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病变侵犯深度、FAR、PLR、NLR方面无统计学差异。ESD组以极低危(76.92%)为主,外科组以低危(52.63%)为主,两组在危险度分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核分裂数和细胞类型分布上,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外科组相比,ES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更短(P<0.001)、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更短(P<0.001)、平均禁食时间更短(P=0.001)、中位出血量更少(P<0.001)、平均手术费及平均住院总费用更低(P<0.001)。ESD组总并发症(11.54%)与外科组总并发症(2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都达到...  相似文献   
44.
通天口服液治疗偏头痛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勤  韩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41-2941
  相似文献   
45.
46.
结核病耐药趋势严峻 ,传统的检测结核分子杆菌耐药方法均操作繁杂、费时。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 SSCP)方法是一种快速检测基因突变与缺失的方法〔1〕。我们采用该方法分析 80株结核分支杆菌 rpo B基因突变情况 ,研究 rpo B基因与耐利福平(RFP)之间的关系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7.
观察人端粒酶mRNA(hTR)在各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分级及预后的关系。作者回顾性分析了67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对照组的正常膀胱上皮、膀胱良性病变各10例,对石蜡标本用地高辛标记的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hTRET)寡核苷酸作为RNA探针,原位检测端粒酶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标本的端粒酶mRNA表达强度与膀胱TCC分级、预后显著相关(P<0.01)。提示hTR可能成为判断膀胱TCC的独立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8.
目的对比观察奈达铂(nedaplatin,NDP)联合氟尿嘧啶(5-Fu)和顺铂(cisplatin,CDDP)联合5-Fu治疗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采集61例病例,NDP+5-Fu组(NF组)30例,CDDP+5-Fu组(DF组)31例,NF组采用NDP80~100mg/m2,静脉滴注,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注,d1、2,5-Fu400mg/m2,静脉推注,然后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注约22h,d1、2;DF组采用CDDP30mg/m2,静脉滴注,d1~3,其他药物的用法同NF组。结果NF组和DF组的有效率分别为53.33%和35.48%,无显著差异(P>0.05);NF组消化道不良反应小,肝肾毒性轻微。结论NDP治疗晚期食管癌近期疗效不低于CDDP,副作用易于耐受,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采用,对CDDP治疗失败或不能耐受CDDP不良反应的病例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9.
50.
目的:探讨基于T1加权增强成像(T1CE)的机器学习模型在鉴别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标准化治疗后真假性进展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7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标准化治疗。利用ITK-SNAP软件划取全部强化部分为感兴趣区(VOI),应用A. K.软件提取9675个特征。此外,采集的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KPS评分、切除范围、神经功能缺损和平均放疗剂量。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RF)建立分类模型,以鉴别GBM标准化治疗后的真假性进展。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真性进展51例,假性进展26例。真假性进展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基于影像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诊断效能相对较高,AUC值、准确性、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 79(95%CI:0. 63-0. 98)、72. 78%、78.36%和61. 33%。结论:基于T1CE增强图像特征建立的机器学习模型对GBM标准化治疗后真假性进展的鉴别效能相对较高,有助于临床医生尽早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