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7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10篇 |
口腔科学 | 4篇 |
临床医学 | 27篇 |
内科学 | 27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神经病学 | 2篇 |
特种医学 | 9篇 |
外科学 | 4篇 |
综合类 | 41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11篇 |
肿瘤学 | 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 观察氯沙坦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32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50mg/日~100mg/日,共6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其血压及心率变异性。结果 治疗第4周出现血压下降,以收缩压(SBP)下降为著(P<0.01);第6周SBP、舒张压(DBP)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前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I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降低程度与病程有关;反映副交感神经的时域指标rMSSD、PNN50与对照组无差异。治疗后SDNN、SDANN值升高(P<0.05)SDNNI值升高更著(P<0.01);而rMSSD、PNN50值虽升高,但无统计意义。结论 1.氯沙坦具有明确的降压作用;2.氯沙坦治疗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纹理分析在鉴别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中的价值。方法:纳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淋巴瘤25例和炎性假瘤24例,使用MaZda软件提取T 1WI对比增强(contrast-enhanced T 1-weighted images,CE-T 1W)肿瘤纹理特征。比较两组游程长矩阵(run-length matrix,RLM)的20个纹理特征参数,对差异有统计意义的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对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参数及主成分进行建模,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以评价模型效能。结果:淋巴瘤组灰度不均匀度(grey level non-uniformity,GLNU)、长游程优势(long run emphasis,LRE)的4个参数高于炎性假瘤(P<0.001),短游程因子(short run emphasis,SRE)、游程图像分数(fraction of image in runs,FIR)的4个参数低于炎性假瘤组(P<0.001);游程长不均匀度(run length non-uniformity,RLNU)的4个参数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中,以GLNU的参数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诊断效能最高,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95.9%、72.0%、0.905;PCA提取出的2个主成分建立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87.5%、88.0%、0.913。结论:基于CE-T 1W的RLM特征可有效鉴别眼眶淋巴瘤与炎性假瘤,其中以GLNU的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12月空军总医院收治的35例符合条件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计51处病灶,均采用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技术实现靶区层层递增的剂量模式,靶区勾画为肿瘤靶区、临床靶区,分别给予40~50Gv、50—60Gv的处方剂量,连续照射15~20次。结果随访率97.14%,完全缓解(CR)31.43%(11/35),中度缓解(PR)54.29%(19/35),轻度缓解(MR)8.57%(3/35),总有效率94.29%(33/35);中位起效时间为治疗后第6.5次;中位维持时间7个月;治疗部位病灶改善17例(50%);稳定状态16例(47.06%);恶化1例(2.94%);中位局部无进展生存期为7个月;急性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学毒性,I级11.43%,II级25.71%,III级2.86%,无Ⅳ级骨髓抑制。结论采用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技术实现靶区剂量层层递增的模式治疗脊柱转移瘤疼痛缓解率高,维持时间久,不良反应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人釉蛋白(Enamelin,ENAM)基因不同长度的上游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通过分析不同的启动子片段的活性,确定启动子的功能区域,为进一步研究Enamelin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PCR方法获取基因上游启动子片段,将其构建至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瞬时转染成釉细胞及Hela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来分析启动子区域的转录调控能力。结果成功地获得了不同长度的Ehamelin基因启动子目的片段,酶切鉴定表明不同长度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构建成功,不同长度的启动子在成釉细胞中活性不同,-1216~-554与-312~-133区域为特异的转录调控作用区。结论成功构建了不同长度的Enamelin基因启动子的pGL3-Basic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初步确定Enamelin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区,为进一步研究Enamelin基因转录调控特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调查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其社会学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社会学因素调查量表,调查驻青海省西宁市某支队530名武警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结果 (1)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PSQI总均分为(6.41±3.06)分,以PSQI≥7分作为判断睡眠质量问题的标准,则睡眠差者有187人,占36.24%;(2)相关分析: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睡眠质量与自然环境、工作满意度、学习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因素相关.结论青海高原武警官兵的睡眠问题高于一般人群,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使之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57.
58.
目的:观察、比较小鼠釉成熟蛋白(amelotin)和釉原蛋白(amelogenin)基因在牙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方法:利用Digoxigenin标记的cRNA探针,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对amelotin和amelogenin基因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然后从小鼠下颌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观察小鼠amelotin和amelogenin基因在小鼠下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出生后1d的小鼠下颌第一磨牙,随着前期牙本质形成,amelogenin在成釉细胞层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但未检测到amelotin基因表达;在出生后5d的小鼠,成釉细胞处于分泌期,amelotin和amelogenin基因在成釉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出生后10d小鼠下颌第一磨牙,amelotin和amelogenin基因在牙尖周围成熟期成釉细胞中的表达信号明显降低。利用RT—PCR技术,在新生小鼠下颌中未检测到amelotin基因表达,但amelogenin已开始表达;从出生1—7d小鼠下颌中均检测到amelotin和amelogenin基因表达;在出生后7d小鼠,amelogenin表达显著下降。结论:amelotin和amelogenin均参与了釉质发育过程;amelotin基因表达迟于amelogenin基因,提示两种釉质基质蛋白在釉质发育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黄褐斑人群与健康人群面部皮肤生理参数和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方法 随机调查上海地区494名志愿者,采用无创检测方法测量面部皮肤的生理参数,采集志愿者面颊处皮肤拭子样本,分别通过16S rRNA和ITS测序分析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物种组成。将其中25~50岁年龄段的47例女性黄褐斑患者设为黄褐斑组,以45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间的皮肤生理参数和微生物群落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黄褐斑组的红斑、a*、b*、色斑、棕斑和紫外线斑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L*值显著降低(P<0.05)。两组人群细菌和真菌的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及物种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褐斑与血红素水平升高、肤色发黄、色素沉着加剧以及亮度降低等皮肤状况的显著变化有关。黄褐斑的发生与面部皮肤微生物菌群变化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0.
曹乐清 周婧睿 陈育红 陈欢 韩伟 陈瑶 张圆圆 闫晨华 程翼飞 莫晓冬 付海霞 韩婷婷 吕萌 孔军 孙于谦 王昱 许兰平 张晓辉 黄晓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54(5):1013-1020
目的:探讨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SCT)后出现晚发重症肺炎(late-onset severe pneumonia, LOSP)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allo-SCT后出现LOSP的82例患者的治疗药物启用时间,尤其是抗病毒药物和激素类药物的启用时间与肺炎预后转归的关系。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χ2检验若涉及多组(n>2),其检验水准采用Bonferroni校正。结果:在82例患者中,LOSP的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20 d(93~813 d),患者60 d的生存率为58.5%(48/82),其中好转患者对应的中位好转时间为18 d(7~44 d),死亡患者的中位死亡时间为22 d(2~53 d)。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抗病毒药物启用距离LOSP发病的时间(<10 d vs.≥10 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