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中不同来源精子对胚胎继续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该中心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2697例患者剩余胚胎的囊胚率,按不同受精方式分为体外受精(IVF)胚胎组和显微受精(ICSI)胚胎组,其中ICSI胚胎组又根据精子来源不同再分为精液精子组胚胎和附睾精子组,序贯培养后比较不同受精方式及不同来源精子对剩余胚胎的囊胚形成率及优质囊胚率的影响。结果2697例患者共培养胚胎8426枚,其中 IV F组7048枚囊胚形成率53.18%,ICSI组1378枚囊胚形成率49.27%,IVF组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与常规IVF组相比补救受精组剩余胚胎的囊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ICSI组与PESA组的剩余胚胎囊胚形成率和优质囊胚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受精方式及ICSI精子来源的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改进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促排卵药物以国产药为主,通过改进超排卵方案、胚胎操作环境及胚胎培养方法,对84例不孕症患者实施IVF—ET。结果:完成IVF—ET85个周期,周期妊娠率43.53%,周期临床妊娠率达37.53%。结论:改进IVF—ET技术治疗不孕症是安全、有效的,能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3.
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3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盆腔炎性包块患者 33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1999年 6月~ 2 0 0 2年 6月我院妇科住院的盆腔炎性包块患者 6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N1) 33例与对照组 (N2 ) 34例。观察组年龄 15~ 4 4岁 ,平均 ( 2 9 4 2± 3 65 )岁 ,未婚 2例 ,包块大小为5 5cm× 4cm× 4cm~ 12cm× 9cm× 7cm ;对照组年龄16~ 4 6岁 ,平均 ( 2 8 76± 3 13)岁 ,未婚 1例 ,包块大小 5cm× 4cm× 3 5cm~ 11cm× 9cm× 7cm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1.2 …  相似文献   
24.
25.
卵巢低反应临床周期取消率高,妊娠率低,是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医生如何选择个体化最佳的促排卵方案,以避免卵巢低反应的发生迫在眉睫。本文就卵巢低反应的病因、诊断标准、临床上常用预测指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排卵、超促排卵过程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的诱因及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行促排卵人工授精及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发生中、重度OHSS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OHSS发生的高危因素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年轻体瘦,应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妊娠。妊娠者病程长、病情重。扩容防止血液浓缩,静脉滴注白蛋白,腹腔穿刺为治疗OHSS的有效措施。结论:OHSS是促排卵、超排卵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应给予正确防治。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08~2009年经过IVF-ET治疗后行胚胎移植术的患者1416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注射HCG日血清P水平,分为P〈2ng/ml(A组),2ng/ml≤P〈3ng/ml(B组),P≥3ng/ml(C组),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窦卵泡数、获卵数、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内膜厚度、窦卵泡数、获卵数、胚胎数、优胚数、移植胚胎数均无显著性差异。A组种植率为27.81%、临床妊娠率为42.89%;B组种植率为22.36%、临床妊娠率为36.48%;C组种植率为15.96%、临床妊娠率为27.27%,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IVF-ET中,注射HCG日血清P水平升高可引起临床妊娠率和种植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新鲜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冷冻,再经囊胚复苏移植与冻融胚胎复苏后再行囊胚培养形成囊胚后移植的效率比较。方法解冻后有2个以上的II级胚胎或者Ⅲ级胚胎超过4个者行囊胚培养,形成3CC以上囊胚则进行移植,同期将新鲜卵裂期胚胎移植或冷冻部分优胚后剩余的胚胎进行囊胚培养,形成3CC以上的囊胚进行冷冻,再次复苏囊胚移植。结果冻融胚胎解冻行囊胚培养共139个周期,解冻存活694个胚胎,形成3CC以上囊胚228个,囊胚形成率32.85%,有囊胚形成的119个周期,移植118个周期,移植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41.5%和30.2%,同期进行新鲜剩余胚胎的囊胚培养141个周期共1204个胚胎,形成3CC以上的囊胚386个,有囊胚形成的128个周期进行冷冻,解冻移植38个周期,移植妊娠率和种植率分别为50.0%和35.7%。结果解冻囊胚移植的妊娠率与种植率比解冻后养囊胚获移植的妊娠率与种植率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新鲜胚胎养囊胚和冻融胚胎复苏后养囊胚的形成率和取消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历多次优质胚胎移植后妊娠失败的患者可考虑将复苏胚胎行囊胚培养后移植囊胚来改善妊娠结局;在新鲜周期移植冷冻部分优胚后剩余的胚胎行囊胚培养后再冷冻,可提高胚胎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29.
蔡军  韦继红 《微创医学》2003,22(5):630-632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成功率因素.方法对183例不育夫妇采用多管上游法体外筛选优质精子,用于配偶间人工授精.结果IUI共妊娠42例,妊娠率22.95%,授精226个周期,周期妊娠率18.58%.结论研究发现IUI成功率与精子处理方式、精子膜完整性、女方年龄及不育年限有关,在连续治疗3个周期未受孕者应改变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卵巢反应性与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临床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734个IVF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的临床资料。根据获卵数分3组,卵巢低反应组(A组)获卵数≤5个;正常反应组(B组)5个<获卵数<20个;卵巢高反应组(C组)获卵数≥20个。结果 A、B、C3组平均基础窦卵泡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分别为(7.8±3.1)、(10.5±3.5)、(12.3±3.4),获卵数分别为(3.7±1.4)、(10.9±3.5)、(22.9±2.5),基础FSH值分别为(8.2±3.5)、(7.0±2.0)、(6.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Gn用量高于B组和C组(P<0.05);三组不孕因素构成比无差异;B组平均移植胚胎数及移植优胚率均高于A、C组(P<0.05);种植率、妊娠率B组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OHS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剩余胚胎冻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效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周期获卵数与年龄、AFC、基础FSH值密切相关,影响卵巢的反应性;获卵数通过影响可供移植胚胎数量及剩余胚胎冻存数量进而影响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周期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