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缺口连接酶链反应检测沙眼衣原体DNA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缺口连接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沙眼衣原体.方法:根据编码CT主要外膜蛋白的基因(ompl)的稳定区设计2对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采用G-LCR和常规PCR扩增CT标准株DNA,并对二者检测CT的敏感性进行比较.结果:对5种CT标准株进行G-LCR扩增,均出现54bp长度的DNA片段.敏感性实验可检测出2个CT原体,而PCR可检测出20EBs.G-LCR较PCR敏感10倍;在特异性方面,不扩增肺炎衣愿体及其他细菌DNA,具有很高的特异性.结论:G-LCR用于检测沙眼衣原体特异、敏感、快速、准确,可为CT感染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2.
沈雁  韦红 《医学教育探索》2010,25(4):277-281
摘 要:目的 研究整合素 β1 和纤维连接蛋白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探讨瓜蒌薤白半夏汤(GXB)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法培养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建立 AngⅡ 诱导心肌纤维化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II 组,5%、10%、15% GXB含药血清组和缬沙坦含药血清组。空白对照组心肌成纤维细胞以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温育,其余各组均以 AngⅡ 1×10-6 mmol/L 刺激 24 h 后,再分别以空白对照组大鼠血清、5% GXB含药血清、10% GXB含药血清、15% GXB含药血清、缬沙坦含药血清温育 24 h。RT-PCR 法检测GXB对整合素 β1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 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的量;MTT 法检测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ngⅡ 1×10-6 mmol/L 作用心肌成纤维细胞 24 h,整合素 β1 mRNA 表达水平及纤维连接蛋白的量明显上调(P<0.01),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升高(P<0.01);经GXB含药血清干预后,与AngII组比较,整合素β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纤维连接蛋白的量减少(P<0.05),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 瓜蒌薤白半夏汤能够抑制 AngⅡ 诱导心肌纤维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纤维连接蛋白/整合素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鸟氨酸脱羧酶(ODC)在不同胃疾病中的动态表达情况并对其在胃癌前疾病及胃癌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34例胃黏膜标本中ODC的表达情况,其中浅表性胃炎32例,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28例,异型增生26例,胃癌48例。结果ODC抗原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和胃癌胃黏膜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4.4%、42.9%、65.4%和91.7%,从浅表性胃炎到萎缩性胃炎或异型增生再到胃癌,ODC阳性表达率依次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DC表达与胃黏膜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与胃疾病的发生发展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癌前疾病的诊断,对胃癌筛查、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认知干预、饮食指导、心理干预、运动干预、关注社会和家庭支持,采用KDQOL-SFTM量表进行生存质量评分,于护理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在KDTA和SF-36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KDTA的7个分支领域和SF-36的6个分支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肿瘤科、胸外科、呼吸科及老年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出院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42例,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K-M法进行单因素分析,Log-rank法评价生存差异,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对多个变量分析确定影响预后的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分别探讨了性别、年龄、体能状态(ECOG)、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合并症、治疗方式等7个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我中心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男女性别比例为3.7∶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合并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ECOG评分、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合并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中心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男女比例稍高,性别、年龄对生存期无显著影响,而病理为腺鳞癌、ECOG评分高、临床分期晚、合并症多及姑息治疗方式是预后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由于发生部位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很难达到根治性切除,常因复发而导致治疗失败[1].导航引导下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技术能很直观地按照预定的手术路径进行精确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中凭经验的误差,减少了术中连续的X线辐射对患者和术者的伤害,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及安全性[2].2010年4~5月,我院开展导航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4例,均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7.
反流性食管炎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红  王裕宣 《临床医学》2007,27(12):14-15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5年8月至2006年8月7228例胃镜检出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相关信息。结果共检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218例,检出率3.02%,其中男146例,女72例,男女之比为2.03∶1,年龄18-78岁,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的增加有关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食管裂孔疝患者161例,检出率为2.23%,其中男110例,女51例,男女之比为2.16∶1,年龄19-81岁,食管裂孔疝病人的平均年龄明显大于无食管裂孔疝的反流性食管炎病人(P〈0.01)。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患者75例,占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34.4%,占食管裂孔疝病人的46.58%。结论食管裂孔疝是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反流性食管炎与食管裂孔疝是互为因果和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98.
目的:用质粒缺口-连接酶链反应(Gap—LCR)-ELISA法研究重庆地区围生期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现状及流行的主要基因型别,为其疫苗的研制提供分子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512例孕妇的首段尿(FVU)及其配对新生儿的鼻咽拭子为标本.用质粒Gap—LCR—ELISA法检测CT感染者,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DNA行ompl—VS4-PCR扩增。产物行双链DNA直接测序并作基因分型。结果:所检重庆地区孕妇CT感染率为7.42%,母婴垂直传播率为15.79%,以阴道分娩为主要传播途径。6对阳性母婴配对标本的CT基因序列一致,其中5对为E型。1对为H型,再次证实了CT的垂直传播途径。结论:质粒Gap—LCR—ELISA法可用于围生期无症状CT感染孕妇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重庆地区围生期CT流行型别仍以E型为主。  相似文献   
99.
黄连上清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黄连上清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方法:采用平皿记数法,分组分别使用5种实验菌验证。试验组取供试液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菌液组分别取各实验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稀释剂对照组取稀释剂加菌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供试品对照组取供试液注入培养基中培养。通过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分别计算各试验菌每次试验的回收率。采用观察大肠埃希菌、大肠菌群与阴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相同环境下的培养来验证控制菌的检查方法。结果:各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稀释剂对5种试验菌的回收率均高于70%。结论:采用常规法可以进行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足月新生儿胃穿孔(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NGP)的临床特征,为减少不良临床结局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0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胃穿孔的住院足月新生儿,收集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出院后3个月内短期预后情况,分析临床特征。结果:26例确诊胃穿孔的足月儿纳入研究。男性多于女性(88.5%vs.11.5%),中位入院年龄及发病年龄为分别为94.5(48.0,135.0)h及38.0(0.0,96.0)h。伴随临床表现中,以腹胀(69.2%)、呕吐(46.2%)和反应低下(30.8%)为主要表现。以血培养屎肠球菌(15.0%)、腹腔穿刺液培养溶血葡萄球菌(30.8%)为主,且2种培养结果的阴性率均高(55.0%、23.1%)。25例(96.2%)行腹部平片,21例(84.0%)检出气腹征象;9例(34.6%)行腹部超声,均无气腹征象,以腹水征象为主(88.9%)。胃穿孔部位最常见为胃底部(61.6%),以单发部位穿孔(92.3%)为主。18例(69.2%)行病理检查,以胃壁充血出血伴坏死(66.7%)为主。所有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