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中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由于其产生和发展是在农业和手工业社会基础上的,没有条件如同西医学那样以技术实验手段来认识人体和疾病,这使得中医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三亚市人民医院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及耐药性变化,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与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率的相关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方法采用BD pheonix细菌鉴定仪鉴定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3种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药物敏感性,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用SPSS13.0分析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DDDs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8-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平均检出率为22.98%,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总DDDs值、头孢吡肟DDDs值、头孢他啶DDDs值、头孢哌酮/舒巴坦DDDs值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008-2013年总DDDs值同比增幅分别为57.51%、17.98%、106.96%、-2.14%、-15.75%。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3种抗菌药的平均耐药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8.41%、23.54%、5.83%。鲍曼不动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与抗菌药DDDs之间呈显著相关(r=0.872,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的用药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要高度重视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规范使用,以避免或延缓其耐药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特点,以及胸腰段脊柱力线对骨折发生的风险分析。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因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住院,并行椎体成形术的绝经期女性患者396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4岁(55~72岁);对照组选取因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住院手术的患者271例,平均年龄62岁(55~84岁)。记录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骨密度定量CT(QCT)、骨折椎体。利用站立位X线影像测量胸腰段(T11~L2)矢状位和冠状位的Cobb角。利用患者胸腰段椎体的平均Cobb角,修订并推算骨折前患者T11~L2的矢状位和冠状位Cobb角。分析胸腰段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点和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患者中,T11椎体骨折患者69例(19.6%),T12椎体骨折153例(43.5%),L1椎体骨折174例(49.4%),L2椎体骨折70例(19.9%)。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和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修订后的胸腰段矢状位Cobb角为(13.6°±7.6°),对照组为(5.9°±6.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修订后胸腰段冠状位Cobb角为(0.4°±4.0°),对照组为(0.1°±4.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ROC曲线和尤登指数计算胸腰段矢状位Cobb角,对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最佳分界值为7.5°,OR值为7.6(95%可信区间为2.5~22.8)。结论胸腰段矢状位后凸会增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后凸Cobb角度>7.5°时,骨折风险增加7倍,但冠状位的侧弯不增加骨折的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下鼻甲黏骨膜瓣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效果.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2月对铜梁县和大坪医院23例鼻中隔穿孔在鼻内镜下采用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的方法分离鼻中隔穿孔周围的黏软骨膜及骨膜,取合适大小的下鼻甲黏骨膜瓣用医用胶固定于鼻中隔黏软骨膜及骨膜袋内,完全封闭鼻中隔穿孔并局部应用...  相似文献   
25.
26.
山苦茶抗疲劳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山苦茶对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对照组小鼠灌胃蒸馏水,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5g/kg、1.0g/kg、2.0g/kg的山苦茶,连续30d。分别测定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血乳酸、血尿素氮。结果:各剂量组小鼠的3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山苦茶可提高小鼠抗疲劳的能力,具有保健作用。  相似文献   
27.
铁皮石斛对运动疲劳小鼠能量代谢和CNTF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通过建立T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壮尔颗粒对小鼠体内细胞因子平衡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玉屏风颗粒组,壮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ig给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ig给予按玉屏风颗粒溶液(3.38 g·kg-1),壮尔颗粒高、中、低剂量组(4.04,2.02,1.01 g·kg-1)。给药10 d后,空白组经鼻滴入10 μL无菌生理盐水,其余各组经鼻滴入10 μL肺炎链球菌悬液(密度为1×105CFU/mL),制备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动物模型。应用流式微球技术(CBA)分别测定小鼠血清和小鼠脾脏白介素(IL)-2等细胞因子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脾脏中IL-2和IL-4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同时IL-4,IL-6,IL-10,IL-17A的水平有显著性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壮尔颗粒高、中剂量组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和脾脏中IL-2,TNF,IFN-γ水平(P<0.05),同时IL-4,IL-6,IL-10,IL-17A的水平均有显著性下降(P<0.05),并且小鼠脾脏IL-2表达上调和IL-4表达下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尔颗粒能够通过调节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平衡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加味桂枝茯苓汤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瘦素(LP)的影响.方法:94例PCO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次,1次/d;盐酸二甲双胍片,0.5g,3次/d,均于月经第5天开始口服,经期停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加味桂枝茯苓汤,1剂/d.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分泌5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L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睾酮(T)及泌乳素(PR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LH,E2及T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I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观察组BMI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P水平为(9.68±2.59)μg·L-1低于对照组的(10.75±2.67) μg· L-1 (P <0.05).结论:加味桂枝茯苓汤能明显下调PCOS患者血LH,E2,T,LP水平,降低BMI,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弓形虫ROP5基因疫苗和基因免疫佐剂IL-12共免疫对昆明小鼠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性。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pcROP5和pcmIL-12,以100 μg的剂量同时免疫昆明小鼠,PBS组和pcDNA3.1空质粒组作为对照。用ELISA法测定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IgG亚型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因子IFN-γ、IL-4的含量,MTT法测定淋巴细胞转化率,观察小鼠受攻击感染弓形虫后的存活时间。结果 质粒pcROP5和pcmIL-12共免疫小鼠3次后,与pcROP5质粒单独免疫组和对照组相比,IL-12基因佐剂的共免疫提高了免疫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及IgG亚型IgG2a的表达水平,提高了细胞因子IFN-γ的含量,增加了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但IgG1和IL-4的表达水平变化不大;攻击感染后,质粒pcROP5和pcmIL-12共免疫组小鼠存活时间显著延长。结论 弓形虫ROP5基因与基因佐剂pcmIL-12共免疫能增强对小鼠的免疫保护性。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对PCPA大鼠治疗后下丘脑中Glu、GABA含量的影响以及Glu/GABA比值的影响,以期应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为今后治疗失眠提供更多科学依据。方法对SD雄性大鼠进行造模、筛选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穴方)组、安定组,共3组,每组10只。另设空白组(10只)。针刺组予壮医针刺脐环内穴合失眠穴方针刺治疗,安定(地西泮)组予灌胃治疗,空白组、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仅予相同时间的捉抓刺激。干预6天后,分离下丘脑,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中GABA的含量,用葡萄糖测定法检测各组中Glu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PCPA模型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明显减低,Glu的含量明显增多;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下丘脑GABA含量明显增加,Glu的含量降低,有显著差异(P0.01);安定组能升高GABA水平及降低Glu水平,使之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安定组相比,针刺组优于安定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安定组Glu/GABA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可通过升高PCPA失眠大鼠下丘脑GABA的含量,并降低Glu含量来发挥其抗失眠作用,提示针刺脐内环穴合失眠方是通过提升抑制性神经递质含量来调节兴奋与抑制的动态平衡而起到抗失眠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