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7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3篇
口腔科学   65篇
临床医学   263篇
内科学   127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49篇
特种医学   14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17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62篇
  2篇
中国医学   227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生长因子(GDNF)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用24只SD大鼠半横断法制作脊髓损伤动物模型;随后随机分为单纯脊髓损伤组(对照组)和脊髓损伤加GDNF组(实验组),应用Hochesst法检测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并计算凋亡指数;手术后应用行为学(BBB评分)观察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伤后1、2周实验组凋亡指数(10.86±0.99、14.32±1.27)较对照组(13.85±1.54、16.4l±1.28)降低(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伤后6周BBB评分实验组(5.30±0.52)明显高于对照组(3.6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DNF能抑制脊髓损伤后细胞凋亡,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36例无症状脑梗死(silentbraininfarction,SBI)飞行人员头颈部动脉狭窄情况及飞行适应性。方法回顾空军总医院近10年收治的SBI飞行人员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头颈部动脉狭窄组和非狭窄组,比较两组的脑血管危险因素。观察在检出SBI后2年内的飞行情况。结果共纳入36例SBI飞行人员,均为男性,其中头颈部动脉狭窄10例(动脉狭窄组),非头颈部动脉狭窄26例(非狭窄组)。高血压病12例(33.33%);糖尿病2例(5.56%);血脂异常5例(13.89%);吸烟史16例(44.44%)。两组飞行人员的年龄、飞行时间及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例SBI飞行人员中在观察期内无一例发展为症状性卒中。有6名在观察期内复查MRI时发现SBI病灶增多,但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停飞20例,其中动脉狭窄组停飞6人,非狭窄组停飞14人,停飞与否和头颈部动脉狭窄无明显相关性(P=1.00)。停飞的20名飞行人员中5名因SBI合并中重度血管狭窄(包括头颈部动脉和冠状动脉),7名伴随反复头晕、头痛症状,2名在地面或飞行训练中出现晕厥,4名伴随焦虑抑郁状态,2名合并其他疾病;无一例因单独的SBI而停飞。结论头颈部血管狭窄的飞行人员2年内的停飞比率未显著高于非狭窄组,SBI不是停飞的直接原因。但由于SBI存在影响飞行安全的潜在风险,应定期进行复查评估。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碘对比剂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收集行CTPA的受检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男27人,女23人,年龄31~77岁,平均(55.1±8.4)岁,管电压80kV,碘海醇30ml(含碘量300mg/ml);对照组:男24人,女26人,年龄30~72岁,平均(54.3±7.1)岁,管电压100kV,碘普罗胺30ml(含碘量370mg/ml)。两组间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碘摄入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21,P>0.05)。实验组肺动脉强化CT值、噪声值[(336.6±41.0)HU、(15.0±2.5)HU]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36.2)HU、(10.4±1.5)HU],SNR(23.6±5.8)明显低于对照组(29.1±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18、0.660、1.061,P<0.05)。实验组、对照组ED分别为(1.8±0.2)mSv、(3.9±0.9)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61,P<0.05)。实验组碘摄入量(9.0g)较对照组(11.1g)降低了约18.9%。结论 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碘摄入量在CTPA中是可行的,能明显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相似文献   
84.
患者 男,65岁,高血压病史2年,吸烟史 20年.2014-02-26 因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于外院行PCI术,左前降支置入支架1枚.术后1月余再发胸闷、不能平卧,入本院急诊.听诊二尖瓣区 3/6 级全收缩期杂音,向左腋下传导.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心尖部室壁瘤,室间隔前部穿孔,最大径1.2 cm(图1).急诊心脏 CT 血管成像(心脏CTA)示陈旧性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室间隔前部穿孔,最大径1.9 cm;左前降支支架开通(图2,3).行内科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症状明显好转后出院.后于 6个月内 3 次入本院内科治疗.2014-08-18再次入院,为进一步明确支架情况、穿孔部位、大小、心功能等,复查心脏CTA和超声心动图,结果同前.拟行室间隔穿孔修补、室壁瘤切除术.术中见心尖部与心包粘连,室壁明显变薄,室间隔前部穿孔,最大径1.9 cm.术后7 d复查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分流.术后14个月复查心脏 CTA 示室间隔处未见交通,左前降支支架开通(图4).  相似文献   
85.
头颅CT扫描时,准确的扫描位置是CT图像质量和正确诊断的基本保证。但在严重脊柱后突畸形引起驼背的病人,使用常规的摆位法,因胸背部后突,平卧后头呈极度的后仰姿势,扫描后显示的图像不符合标准要求,给诊断带来困难。采用调整头颅托架,或倾斜扫描架角度等办法,其听眦线往往仍不能  相似文献   
86.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研究了5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全切标本中bcl2和P53在正常、异生上皮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显示:bcl2表达在正常和轻度异生上皮仅限于基底层,在中度和重度异生则可见于中上层,27例癌标本bcl2阳性,并与癌分级显著相关;随着异生恶性度的增加,P53阳性病例也逐渐增多(P<0.01),38例癌组织P53呈阳性,并与肿瘤分期分级和生存率明显相关;低分级或浅表型肿瘤的“bcl2丢失”现象明显增多,“P53逞现”现象则在高分级或浸润型肿瘤更显著;双抗体免疫组化显示,bcl2和P53通常表达于不同的异生或癌细胞;癌组织中bcl2和P53均阴性的患者其生存率显著高于两者均阳性者(P<0.05)。结果提示bcl2在TC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7.
病中杂感     
人在病中,万事消沉.没病时,不觉得健康重要,不懂得珍惜,夜以继日地挥霍,拼命疯狂地消耗,直到精气神透支过度,身体垮毁,卧床不起,才恍然醒悟:原来健康是如此重要. 没病时,想这想那,干这干那;这里不满意,那里不称心;一副积极入世的面孔,一颗锱铢必较的狭心,一个寸步不让的社会之人.有病了,心思乱成一团,情绪烦躁不定,除了学画家倪瓒"满壁江山作卧游"外,只能望着天花板让思绪天马行空地畅游了.以前想争的都不想再争,以前想买的不想再买了;以前总是看着别人红红火火,现在却觉得那是瞎折腾.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不同方法治疗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的疗效。方法:67例SAE患者,其中HBO组35例,药物组32例,对治疗前、后患者的智能状态、大脑局部血流量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HBO)组各疗程治疗后患者智能均明显改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计算力改善,大脑灰质血流量降低,白质血流量显著增加,全血多切变粘度下降,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药物组各疗程治疗后患者智能无明显变化,大脑灰质血流增加,白质血流无明显变化,血浆比粘度和全血低切变粘度下降。两组1个疗程临床有效率相差非常显著。结论:HBO能够改善SAE患者的智能状态,效果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中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脑动脉狭窄分布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青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及68例中年患者行DSA检查,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前循环血管狭窄率显著降低,后循环及联合病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青年组颅内血管狭窄率显著高于颅外及颅内-外联合病变率(均P0.01),中年组颅内-外联合病变显著高于颅内及颅外病变(均P0.05)。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颅内血管狭窄率显著降低,颅外及颅内-外联合病变率显著升高(P0.05~0.01)。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颅外动脉轻度狭窄的比率显著降低,中度狭窄及重度狭窄的比率显著增高(均P0.01)。与青年组比较,中年组颅内动脉轻度狭窄的比率显著降低,重度狭窄的比率显著增高(均P0.05)。与中年组比较,青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比率显著增高(P0.01),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比率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脑动脉狭窄以前循环病变为主,单纯大脑中动脉狭窄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较高,伴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对偏少。中年缺血性卒中患者后循环病变增多,串联及联合病变更多见,动脉狭窄程度更重,伴发的动脉粥样硬化性相关疾病更多。  相似文献   
90.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脑卒中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 cy)水平对脑卒中临床亚型、复发及痴呆的影响,并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与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检测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临床亚型,脑白质损伤组与非脑白质损伤组,青年组与老年组,痴呆组与非痴呆组。对不同类型脑卒中患者血浆H cy水平进行比较,对HH脑卒中传统危险因素进行相关与回归分析。结果首次发作(FCS)组血浆H cy水平明显低于复发(RCS)组(P<0.01),HH发生率比较RCS组明显高于FCS组(P<0.05)。痴呆组血浆H cy水平与对照组有差别(P<0.01)。饮酒者血浆H cy含量明显高于不摄入酒精者(P<0.05)。结论HH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脑卒中患者普遍存在HH,在复发性脑卒中患者中尤其明显。血浆H cy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同时HH与血管性痴呆和/或变性性痴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