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199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2752份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85%,其中联合用药占13.21%;抗菌药物使用目的中,预防性用药占51.66%,治疗性用药占34.29%;治疗性用药中经验性用药占88.99%,标本病原学检查送检率只占11.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断技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将1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60例为研究组,乙组60例为对照组,比较宫腔镜下定点活检与传统分段诊刮术对早期子宫内膜癌宫颈管受累诊断符合率。结果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判断宫颈管受累符合率甲组为97.7%,乙组为91.6%。甲、乙两组术中腹腔冲洗液阳性检测率分别为8.3%和6.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腹腔冲洗液阳性患者预后与合并高危因素有关。甲组5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中无1例复发,乙组4例腹腔冲洗液检测阳性者均合并高危因素,2例复发。结论宫腔镜探查术未加剧腹腔细胞播散风险,其术前诊断率高于传统分段诊刮术,患者病情复发与宫腔镜探查术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与前列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PRP)治疗高危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HP)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总结预防控制术后并发症的经验。方法 将53例年龄≥75岁且合并内科性疾病又需要手术治疗的BHP患者随机分入PVP组(25例)及PRP组(28例),记录患者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PVR)、生活质量(QOL)评分〕、前列腺体积(PV)、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指标(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月膀胱出口梗阻的改善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间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对比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术中出血量PVP组少于PRP组;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VP组均短于PRP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4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数据,其中PVP组21例,PRP组23例。术后3月两组组间在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IPSS、Qmax、残余尿、QOL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发生2例并发症,PRP组发生4例并发症。结论 PVP和PRP治疗高危高龄患者BPH,在良好控制内科合并症的情况下都安全有效。对于前列腺体积大的重度BPH患者,建议首选PRP。而手术风险高者,可选择PVP。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9月采用Intertan或短重建钉(TAN)内固定微创治疗的112例老年性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结合病史、查体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按照AO分型,31-A.1型34例,31-A.2型61例,31-A.3型17例.对手术时间、透视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7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Intertan组41例,TAN组37例.Intertan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分别为58.9±6.9、2.70±0.47min)明显短于TAN组(分别为75.6±5.9、4.40±0.47min),术中出血量(107.6±6.7ml)明显低于TAN组(127.8±6.8ml),髋关节Harris评分优良率(73%)高于TAN组(6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9%)低于TAN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ntertan和TAN两种微创固定方法 治疗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中Intertan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出血少、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世界心脏日主题是“运动与健康,吸烟的危害”。拥有健康的心脏,关键在于预防,其中重要的一项是规律地服用阿斯匹林。最近医学界学者发现阿斯匹林与胰腺癌有关联。美国学者强调该项发现还需要更多的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胸腔镜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并对不同的体外循环建立策略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在该院行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3例(2例中转)围术期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相关资料等.结果 共计实施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43例,2例中转(均为前外侧切口的病例,1例因升主动脉壁薄,出血难以控制;1例为上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后肺出血,重新阻断后加宽上腔静脉),全组患者无死亡病例.颈静脉/股静脉置管组整体手术病例和单纯房间隔缺损病例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短于股静脉双极管组(P<0.05),在转流时间、总手术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稳妥、可靠的周围体外循环,强化术中体外循环的管理,对于减少主动脉阻断、体外循环转流和手术时间,降低甚至预防各种相关潜在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20年1月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术后学龄期儿童73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评估患儿术后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并调查其一般资料、骨折状况及气质特征,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独生子女、居住地、家庭状况及主要看护人,骨折状况包括骨折的类型、部位、原因、骨折地点及骨折至就诊时间,气质特征采用中国学龄儿童气质问卷(CSTS)评估,通过统计学分析判断以上各因素是否为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73例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完全依从性29例,仅占39.7%,部分依从38例,占52.1%,不依从6例,占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独生子女、主要看护人、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及气质特征是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学龄期儿童四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的完全依从性较低,应当引起高度关注,其受到患儿年龄、独生子女、主要看护人、骨折类型、骨折部位及气质特征多种因素影响,综合以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帮助患儿及其家长正确对待并积极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8.
<正>气腹建立后术前腹腔内应用局麻药可显著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疼痛,但关于局麻药复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用于LC术后疼痛的文献鲜有报道。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腹腔内喷洒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可延长罗哌卡因的作用时间并增强镇痛效果,有效缓解肩部痛,但对术后早期(4h)切口痛缓解不明显[1]。因此本研究拟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地塞米松腹腔内喷洒联合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9.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管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8年3月间施行的1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行瓣膜置换术的体外循环(CPB)管理体会。方法采用中度低温(26℃-30℃),中高流量[2.4~3.01/(min·m^2)]灌注。心肌保护采用4℃冷晶体停搏液或7℃~10℃ 4:1稀释血停搏液顺灌或持续逆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AVR)、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DVR)均采用冠状静脉窦逆灌。结果本组CPB总时间99~22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2~141min,16例均顺利脱离CPB。14例痊愈出院,术后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颅内出血。结论良好的设备、控制胶/晶比值、积极应用超滤器、加强ACT和凝血功能的监测,以及注重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ervical inl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处重要地位,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同样密切相关.早期对CIN及HPV进行治疗,对阻断宫颈癌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