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微创方法治疗战士腕舟骨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患者 2 2例 ,年龄 19~ 2 7岁 ,骨不连时间 11~ 5 4个月 ,平均 16个月。X线检查骨不连部位均在舟骨腰部 ,骨不连间隙 2~ 5mm ,平均 2 .5mm ,6例骨折断端有囊性变 ,3例骨折断端硬化、移位。在X线透视下将 1枚骨穿针穿入骨不连部位 ,保留该针。用另 1枚骨穿针在任意一侧髂嵴部位穿刺抽取红骨髓 5~ 10ml,并即刻由腕部的骨穿针注射至骨不连部位。腕部用弹性束带或管型石膏固定于功能位 ,平时鼓励患者做握、抓、捏等动作。每隔 1个月摄X线片复查 ,必要时重复一次骨髓注射。结果  19例骨不连愈合 ,愈合时间 3~ 15个月 ,平均 6个月。3例未愈合 ,骨不连时间均超过 3年 ,骨折断端硬化、移位。无感染及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该法治疗腕舟骨骨不连患者痛苦小 ,住院时间短 ,医药费用低 ,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2.
目的:骨髓除了具有造血功能外,还具有成骨作用,对骨髓促成骨作用的应用研究可指导临床实践。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骨髓移植物促成骨作用相关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文献。①通过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网上免费资源(www.nlm.nih.gov)对1976-01/2004-12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bonemarrow,bonedefectorbonenonun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www.wangfangdata.com.cn1998-01/2004-12文献,检索词为“骨髓血,骨缺损或骨不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条件:①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②前后对照临床研究。③个案报告。排除条件:重复研究和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共收集30篇文献,通过查找全文,重点引用文献25篇。排除的5篇为重复研究和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骨髓移植物的成骨机制:1987年一项研究发现在塑料培养皿中培养出的贴壁骨髓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此种单核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骨髓及浓缩骨髓成骨作用的临床应用:15例骨不连患者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3例在5~9个月愈合,2例未愈合。据报道每毫升骨髓中只有约2000个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骨髓血浓缩办法很难将注射骨髓血中的间充质干细胞数目提高到骨组织工程骨间充质干细胞接种的数量级,因此骨髓  相似文献   
33.
目的:采用新型骨缺损修复材料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carbonatedhy-droxyapatitecement,CHC)作为椎体强化的充填材料,观察椎体成型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椎体高度及疼痛的改善情况。方法:2000-10/2003-08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对3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采用椎体成型术治疗,其中23例采用CHC作为椎体充填材料,11例充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作为对照,观察CHC的生物相容性、椎体高度恢复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CHC充填到椎体内生物相容性良好,椎体压缩率由术前(43.1±21.4)%恢复到(31.8±16.7)%,椎体高度恢复率为(27.3±18.5)%,术前VAS评分为91.5±21.7)分,术后为44.5±27.2)((分,并随手术时间延长VAS评分逐渐降低,4周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CHC作为椎体成型术充填材料安全、有效,可恢复患者的椎体高度,并缓解疼痛症状,但短期缓解疼痛效果不如PMMA。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方法15只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治疗组、非治疗组,治疗组在手术造模的同时进行PLDD治疗。2周后对各实验组动物分别测定L6神经根神经传导速度及椎间盘中的磷脂酶A2(PLA2)活性。结果非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01);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快于非治疗组(P〈0.001)。治疗组PLA2活性较非手术组显著降低(P〈0.001);非治疗组PLA2活性较假手术组显著性升高(P〈0.001)。结论椎间盘纤维环损伤后PLA2水平升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PLDD可以降低受损后椎间盘内PLA2活性,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总结5.12汶川地震伤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伤员收容和医疗救治特点。方法通过病案查阅及调查问卷等方法,回顾成都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12日-28日救治的1 070例地震伤员临床流行病学特点、震后伤员就诊时间分布特点以及入院后救治措施和患者预后等。结果震后48h内入院人数达692例,占入院总数的64.7%。骨科伤员710例,占总伤员数的66.4%,其中最常见的为四肢骨折(371,34.7%)、软组织伤(191,17.9%)、脊柱骨折(122,11.4%)、骨盆骨折(49,4.6%)及挤压综合征(CS)(17,1.6%)。1 070例中死亡5例(0.5%),其中挤压综合征3例,腹部损伤伴失血性休克1例,地震相关非创伤性疾病(心肌梗死)1例。结论地震伤员中骨科伤为最主要伤型;地震后24-48h运送至医院就诊的伤员最多。挤压综合征患者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应用腓骨横向搬移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4年4月至2009年10月收治4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男3例,女1例;年龄14~62岁,平均27岁.胫骨缺损长度为13~25 cm.采用环形外同定支架固定,腓骨远、近端分别截骨后用2根橄榄针穿过腓骨固定于牵引器上,术后逐渐牵拉腓骨至胫骨骨缺损区,并于断端取髂骨植骨.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60个月(平均34.6个月)随访.4例患者应用腓骨横向搬移修复胫骨大段骨缺损均获成功,治疗时间(安装外固定支架至拆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12~26个月,平均19个月.全部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复发,牵引过程中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2例患者有针道感染,均为表浅软组织感染,无需特殊处理,拔除牵引针后愈合.随着负重行走等功能锻炼,腓骨逐渐增粗,未发生再骨折.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均能完全负重行走.结论应用Ilizarov外固定支架进行腓骨横向搬移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psilateral fibular transport with an Ilizarov frame for treatment of massive tibial bone loss. Methods From April 2004 to October 2009, 4 cases of massive tibial bone loss were treated with an Ilizarov frame and ipsilateral fibular transport. They were 3 men and one woman, aged from 14 to 62 years (average, 27 years). Their tibial losses ranged from 13 to 25 cm. The whole tibia was first fixed with an external Ilizarov ring frame. Osteotomy was then performed at both distal and proximal parts of the fibula, before the isolated fibula was fixed to the Ilizarov frame with 2 olive wires. Next, the isolated fibula was gradually distracted to the site of tibial bone loss at a speed of one mm per day. Bone grafts were transplanted where and when the isolated fibula touched the tibia at last. Results The 4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an average duration of 34. 6 months (range, 12 to 60 months). The external fixation time ranged from 12 to 26 months, (average, 19 months). Two patients had superficial pin site infection during fibular transport and healed spontaneously after removal of the pins. All the wounds were completely healed and no wound infection recurred. No nerve injury occurred during the fibular distraction.After full-weight bearing exercise, the isolated fibula became thicker gradually and no refracture happened.All patients regained good walking with full weight-bearing. Conclusion Gradual ipsilateral fibular transport with an Ilizarov frame is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therapeutic method f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tibial bone loss.  相似文献   
37.
背景: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多因骨盆骨折后不能及时治疗所致,致残率较高。 目的:探讨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不同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的效果。 方法:解放军总医院骨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患者9例,内固定治疗时间为伤后87-165 d,平均116.7 d。9例患者骨盆旋转畸形均大于30°。治疗前行走时持续性疼痛5例,严重疼痛不能行走2例,轻度间歇疼痛2例;双下肢不等长4例,患侧短缩平均2.25 cm。治疗操作均在球囊导管临时完全阻断髂总动脉下进行,采用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骨盆后环畸形的处理包括髂骨截骨5例,骶骨外缘(1.5 cm内)截骨1例,骶髂关节切开翻转融合3例。 结果与结论:9例患者植入物置入内固定治疗后获得随访12-48个月,平均随访24.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6-24周,平均愈合时间为20.6周。治疗后均未发生坐骨神经牵拉损伤。根据Mears DC报道治疗后评估标准,解剖复位6例(6/9,67%),满意复位3例(3/9,33%)。通过对9例患者随访发现,经扩大的髂腹股沟入路行骨盆植入物置入内固定联合截骨矫形治疗陈旧性骨盆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效矫正畸形,重建骨盆稳定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筛选研究萎缩性骨不连断段修复组织中异常表达的microRNAs(miRNAs),并对其可能的功能性靶基因进行预测分析。方法以萎缩性骨不连患者断端瘢痕组织(AN,3例)与正常骨折愈合后内固定钢板取出时钢板周围的骨痂组织(B组,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xiqon miRCURY^TM LNA microRNA芯片(11.0版)进行筛选分析,比较A组组织中是否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s,并采用浏览计算机预测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的方法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探寻miRNAs可能参与的萎缩性骨不连相关病理生理过程。结果A组相对B组有9种miRNAs发生1.5倍以上表达上调(hsa—miR-149,hsa—miR-221,hsa—miR-628—3p,hsa-miR-54—5p,以及5种hsa—miRPlus),9种miRNAs发生1.5倍以上表达下调(hsa—let-7b*,hsa—miR-220b,hsa—miR-513a-3p,hsa—miR-551a,hsa—miR-576-5p,hsa—miR-1236,kshv—miR—K12—6—5p,以及2种hsa—miRPlus)。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表达异常的miRNAs与多数成骨基因存在作用靶点。结论萎缩性骨不连的断端修复组织存在miRNAs的异常表达,其靶基因包括BMP家族在内的众多成骨性基因。数种miRNAs,特别是4种上调的miRNAs(hsa-miR-149*、hsa-miR-221、hsa-miR-628—3p和hsa—miR-654—5p)有可能在调控骨折向不愈合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9.
地震伤导致的脊柱骨折与平时外伤导致的脊柱骨折存在不同的特点[1],但目前文献对地震所致脊柱骨折的分型、评分和治疗报道较少.2008年5月12日14时58分,中国四川汶川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解放军总医院派遣的成都军区总医院医疗分队共收治65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均根据胸腰椎损伤分类与损伤程度评分(thoracolumbar injury classification and severity,TLICS)系统来分类并选择治疗方案,本文旨在探讨TLICS在地震伤致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观察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的成骨作用,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新途径。方法选健康家兔18只,建立双侧桡骨中段骨及骨膜缺损1cm模型,6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2ml,对照侧(左)骨缺损区经皮注射自身外周血2ml。在不同时间内进行X线片、组织学检查及新生组织钙、磷含量测定。临床应用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15例,其中腕舟骨不连7例,肱骨不连3例,股骨不连2例,胫骨不连3例。骨不连时间为7~48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实验侧骨缺损区在骨髓注射后不同时间的X线片、组织学检查均显示新骨形成逐渐增多,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侧。对照侧无成骨现象。临床应用的15例中,13例在5~9个月骨折愈合,2例未愈合。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有成骨作用,在临床上可作为治疗骨不连的方法,尤其适用于骨不连部位软组织条件差、不具备开放植骨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