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6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61.
目的了解丁丙诺啡与氯氮平或硝西泮联用对戒毒患者睡眠影响的差异。方法60例二醋吗啡(海洛因)成瘾患者分别用丁丙诺啡与氯氮平联用(氯氮平组)及丁丙诺啡与硝西泮联用(硝西泮组),每组各30例,氯氮平用量为50mg,硝西泮为10mg。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头5d的丁丙诺啡用量和睡眠时间。结果两组患者丁丙诺啡的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犤氯氮平组(2.2±0.9)mg,硝西泮组(2.5±0.9)mg,P>0.05犦;氯氮平组睡眠时间明显长于硝西泮组犤氯氮平组(54±9)h,硝西泮组(47±8)h,t=3.08,P<0.01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氯氮平对戒毒患者睡眠的改善优于硝西泮。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 19)患者的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2020年 1月 21日~ 3月 2日在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就诊的 COVID 19患者,分为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和非糖尿病(non-diabetes mellitus,NDM)组,采用 Mann-Whitney U检验和 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组间常规检测指标的差异,并用 Logistic回归对重症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①共有 NDM组 36例,DM组 17例,DM组的年龄显著高于 NDM组(59.12±10.92 岁 vs 45.03±16.73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31,P=0.001);②与 NDM组相比, DM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 [(5.85±3.29 )×109/L],纤维蛋白原浓度(4.71±1.37 g/L),D-二聚体 [0.63(0.22,2.81) mg/L ] ,C反应蛋白 [18.30(12.81,54.10)mg/L]和白细胞介素 -4(2.55± 0.49pg/ml)水平显著高于 NDM组 [(3.41±1.93)×109/L,3.54±0.82 g/L,0.22(0.16,0.39) mg/L,8.05(1.59,16.45)mg/L,(2.01±0.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2.45~ 3.40,均 P < 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低于 NDM组 [(0.83±0.45)×109/L vs(1.32±0.50)×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2,P=0.001);③随着血糖水平的升高, COVID-19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逐渐降低 [(1.50±0.41)×109/L,(1.19±0.55 )×109/L,(0.78±0.33)×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3.93,P=0.001),而纤维蛋白原浓度( 3.24±0.54 g/L,3.90±0.98 g/L,4.63±1.53 g/L)、 D-二聚体 [0.16(0.12,0.42)mg/L, 0.27(0.16, 0.44)mg/L,0.63(0.22,2.81)mg/L ]和 C反应蛋白 [5.10(1.58, 10.84)mg/L,9.40(2.80,28.40)mg/L,27.93(12.81,64.39)mg/L]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9.30~ 13.32,均 P< 0.05);④ DM组患重症(包括重型和危重型) COVID-19的比例显著高于 NDM组(58.80% vs 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0.43,P=0.002),且住院时间显著长于 NDM患者(15.18±5.43天 vs 10.39±5.8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7,P=0.004)。调整性别和年龄后发现,淋巴细胞计数(风险比 [HR]=0.023,P=0.011)、糖尿病( HR=5.33, P=0.026)是 COVID-19患者罹患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并发 COVID-19患者处于高凝状态,炎症反应更显著,糖尿病是 COVID-19患者罹患重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流动人口婚恋择偶模式和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婚恋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深圳市流动人口男性841人和女性774人的婚恋观念和择偶模式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调查对象的基本社会学信息,统计分析流动人口婚恋观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1.男性平均年龄为28.14岁,女性平均年龄为25.12岁;男性平均月收入为2563.09元,而女性平均月收入为2086.46元;男女性对象文化程度以大专,高中或中专和中学学历比例高,女性三种学历合计占调查女性的91.9%,男性占87.6%。2.男女性择偶标准存在差异,女性更加注重对方的经济和能力,而男性对女性外貌和性格更加注重,但人品都是占据择偶标准首位,两者对学历和幽默感要求都较低。3.男性比女性交往对象的比例高,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接受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婚前多性伴等观念。4.在交往对象方式方面,男性通过自己认识和通过网络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更多通过朋友介绍,父母介绍或工作单位介绍。5.年龄,收入水平是影响择偶标准顺位的因素,而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来深时间都对择偶标准顺位无影响;年龄,来深圳时间是影响对象婚恋观念的影响因素,而文化程度对婚恋观念影响不显著;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是否独生子女、来深时间对对象交友方式影响不显著。结论:男女性在择偶模式上存在差异,年龄、收入水平和来深时间都是流动人口婚恋观和择偶模式的影响因素,在进行家庭婚姻指导时要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门诊患者28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高脂血症患者162例(研究组),非高脂血症患者120例(对照组); 采集所有患者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2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 收集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可能相关因素; 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 采用Spearman相关性方法分析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影响高脂血症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对高脂血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BMI≥23 kg/m2、高热量饮食占比高于对照组; 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TC,TG,HDL,TBIL均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TC,TG水平呈正相关(r=0.321,0.334,P<0.05); 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与HDL,TBIL水平呈负相关(r=-0.352,-0.341,P<0.05)。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诊断高脂血症的最佳截断点为9.51%,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灵敏度为87.04%,特异度为81.67%。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较高,是影响高脂血症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高脂血症发病风险有关,对于高脂血症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应用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CO2气腹下不同腹内压(IAP)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三组:IAP分别为8mmHg(A组)、12mmHg(B组)、15mmHg(C组)。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麻醉后5min(T0)、气腹后1min(T1)、气腹后5min改变体位时(T2)、气腹后15min(T3)、气腹结束恢复体位后1min(T4)、5min(T5)时HR、MAP、CVP、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心输出量(CO),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三组HR明显增快,MAP和SVR明显升高(P<0.05);T1~T3时A组、T2、T3时B组CVP明显升高(P<0.05);T1~T3时B、C组CO明显降低(P<0.05)。T1~T3时C组的HR明显快于,MAP和SVR明显高于A、B组(P<0.05);T1~T3时B、C组CO明显低于A组,且C组明显低于B组(P<0.05)。C组术中心律失常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B组(P<0.05)。结论 FloTrac/Vigileo系统监测下的CO2气腹腹内压12mmHg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适合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介入治疗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于PCI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24~36h。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及PCI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48h后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6个月冠状动脉再狭窄发生率为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有效地减低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冠状动脉再狭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病理特点,分析病灶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收集2007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内镜下黏膜剥脱术或外科手术的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根据多发性胃癌中对主、副病灶的定义,探究病灶间的关联性。  结果  56例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平均年龄为(63.82±11.88)岁,男性多见,占75%(42/56),伴有病灶周围黏膜萎缩患者为25例(44.64%)。主、副病灶的浸润深度均以T1期为主。主、副病灶的直径呈正相关(r=0.797,P < 0.001),病理类型具有关联性(P=0.007);内镜分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P < 0.001);在空间分布方面,主、副病灶也具有关联性,其中垂直位置列联相关系数c=0.484(P=0.002),水平位置列联相关系数c=0.535(P=0.007)。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瘤变中主病灶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是否合并黏膜萎缩等方面与单发性胃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存在差异。  结论  同时性多发性胃癌和(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高危人群为合并黏膜萎缩的老年男性,在胃镜检查时应注意根据主、副病灶间的关联性仔细观察,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68.
69.
陆天才  陶林  潘晓琳 《农垦医学》2002,24(6):426-428
课堂教学要提倡启发式 ,这已是大家的共识 ,而怎样搞好启发式教学 ,也要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 ,体会到要搞好启发式教学 ,教师要具备四个要素 ,灵活应用四个技巧。我们称之为“课堂启发式教学的四、四法”。四个要素是 :丰富深厚的专业基础和实践经验 ;能认真分析、吃透教材的能力 ;懂得一些教育心理学和唯物辩证法及善于用专业的观点、流畅生动的语言分析表达的素质。四个技巧是 :懂得取舍、设置悬念、活化内容和课外检索。我们这篇文章主要是以病理学教学为例 ,谈谈在启发式教学中应用这四个技巧的体会 ,限于篇幅 ,不能…  相似文献   
70.
陶林  张玲  王春华 《中国性科学》2005,14(2):31-32,38
目的:研究想改变性别的高中生是否与父母养育方式有关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现状。对象与方法:在校高二年级学生915名,使用自行编制的性健康调查问卷和标准的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对性别不满意的占4.9%,想改变的占17.2%。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学生与其他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评分比较接近,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按性别分开统计,男性有性别认同障碍的男生比其他男生评分明显增高,但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女生比其他女生父母养育方式的评分略低,说明她们的家教方式更好,但也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虽然有性别认同障碍的女生比其他女生评分都略高,但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但男性的评分都明显高于其他男生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中生当中存在性别认同障碍,男性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比女性严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