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补肾强督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45例AS患者(AS组,给予补肾强督方,每日1剂,疗程为6个月)治疗前后及40名健康人(健康组)血清Dickkopf1蛋白(DKK1)水平,并检测AS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中医证候积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巴氏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枕墙距、指地距、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水平。治疗过程中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AS组治疗前血清DKK1水平较健康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血清DKK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ESR、CRP、中医证候积分、BASFI、BASDAI、枕墙距、指地距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Schober试验、胸廓活动度均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患者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强督方能明显改善AS患者临床症状、体征,且安全可靠,其可能作用机制与升高血清DKK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调查本社区孕妇口腔疾病患病状况及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对150例本社区孕妇进行口腔临床检查和口腔健康知识调查。结果:本社区孕妇口腔疾病患病率74.00%,其中龋齿患病率58.66%,牙周病患病率60.00%,智齿冠周炎患病率26.66%,龋病牙周病和智齿冠周炎同时患病率20.66%。主动口腔保健率10%;对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40.66%。结论:本社区孕妇口腔卫生状况欠佳,虽然对相关口腔卫生知识有一定了解,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卫生宣教。  相似文献   
33.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 AS)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及中轴关节为主的慢性结缔组织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等,骶髂关节是最常受累部位,属中医学“痹证”、“大偻”范畴,笔者采用“五连环”综合治疗方法(健康教育、医疗体育、中药辨证、配合外治、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4.
针对临床特色模块学生为长学制的五年级学生,其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不具有完备的临床诊疗思维,在中医风湿病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培养学生能力,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探索风湿病临床特色模块教学中适宜的问题设置,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参考.纳入17名2018年中 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的临床特色模块学生,采用...  相似文献   
35.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 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相似文献   
36.
双调脾肾法治疗虚劳证的体会陶庆文,阎小萍(中日友好医院100092)关键词:双调脾肾法;虚劳;贫血临床上血虚所致的虚劳证因于肿肾两虚者较为多见,其主要见症为:面色苍白无华、精神疲惫、体倦乏力、爪甲不荣等,酷似现代医学的贫血。我们在临床上以双调脾肾法治...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相似文献   
38.
路平  阎小萍  陶庆文 《武警医学》2009,20(5):459-461
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主要累及全身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症状为主,还可出现腺体外的病变.临床常见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症状,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免疫和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此病呈全球性发病,文献[1]报道患病率为0.4%~0.7%.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激素、免疫抑制药、生物制剂等方法,但疗效不确切,不良反应较多,患者依从性差.阎小萍教授以中药治疗干燥综合征,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免疫,降低复发率,避免不良反应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现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39.
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96例2010年5月—2011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门诊AS肾虚寒湿证或肾虚湿热证患者,按1∶1随机分中药组及西药组。中药组48例,按证型分为:肾虚寒湿证组(A组,22例,补肾壮骨祛寒汤+西药安慰剂)及肾虚湿热证组(B组,26例,补肾壮骨清化汤+西药安慰剂);西药组48例,按证型分为肾虚寒湿证组(C组,27例,SASP加中药安慰剂)及肾虚湿热证组(D组,21例,SASP+中药安慰剂)。各组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AS患者总和指数(BAS-G)、AS功能指数(BASFI)、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脊柱痛、夜间痛、中医证候评分、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CRP,以ASAS20、ASAS50、ASAS70、BASDAI50及中医疗效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BAS-G、BASFI、BASDAI、脊柱痛、夜间痛、中医证候评分、指地距、Schober试验、ESR及CRP均改善(P〈0.01,P〈0.05),A、C两组治疗后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均改善(P〈0.01,P〈0.05);B组治疗后枕墙距、脊柱活动度均改善(P〈0.01,P〈0.05)。与C组比较,A组治疗后BAS-G、BASFI、BASDAI、脊柱痛、指地距、胸廓活动度、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CRP均改善(P〈0.01,P〈0.05)。与D组比较,B组治疗后BASFI、BASDAI、脊柱痛、夜间痛、中医证候、指地距、枕墙距、脊柱活动度、Schober试验、ESR改善(P〈0.01,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ASAS20、ASAS50、ASAS70及BASDAI50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 运用补肾壮骨方加减治疗AS在改善AS患者的症状、体征、中医证候评分和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方面疗效明显优于SASP。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检测1051例强直性脊柱炎(AS)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探讨其与五种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酶联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检测1051例AS患者及2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清骨钙素、骨碱性磷酸酶、I型胶原羧基端延长肽、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及尿脱氧吡啶啉水平.双能X线法检测对照组与AS组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并检测AS组ESR、CRP水平.探讨不同证型AS患者上述指标的异同.结果 五个证型患者的腰椎BMD均显著降低,除湿热伤肾证的股骨颈BMD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减低外,其余四个证型的股骨颈、股骨粗隆BMD及湿热伤肾证的股骨粗隆BMD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S患者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证的ESR、CRP高于其他证型,尤高于肾虚督寒、邪及肝肺证.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骨生成指标低于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骨吸收指标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骨吸收水平均显著增高.结论 AS患者的BMD的降低,是骨质受损的外在表现,与肾督亏虚密切相关.五个证型均存在着肾虚督亏骨质受损的表现,并存在着正气的偏虚、邪气的偏盛.但湿热伤肾、邪郁化热证的邪气更盛,治疗应更注重于驱邪;肾虚督寒、邪及肝肺、邪痹肢节证的正气更虚,治疗应更偏重于扶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