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脾肾相关理论基于中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及脏象学说,依据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连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变的原理,体现了脏腑同病病机和整体观念.  相似文献   
12.
13.
患者男,33岁.主因"四肢关节肿痛反复发作2年伴右手震颤1个月余"由门诊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收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闪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双腕关节、双踝关节对称性肿痛,于当地医院注射激素等药物(具体剂量不详)治疗后,症状短期缓解.后于河南郑州某医院诊断为:RA,给予白芍总苷胶囊、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阎小萍教授是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科主任医师、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擅长多种风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到的见解,笔者作为阎教授的学生,现将阎小萍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部分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0年10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pSS患者150例,采用欧洲风湿病联盟(EULAR)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ESSPRI)进行症状评估,EULAR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SSDAI)进行疾病活动度评估,采集患者的中医证候、免疫学、疾病活动度等。χ2检验分析各证候要素的免疫学特点,二元Logistic回归探索各证候要素与ESSPRI、ESSDAI的相关性。结果?150例pSS患者中,常见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75.3%(113/150)]、阴虚证[69.3%(104/150)]、痰湿证[52.0%(78/150)]、血瘀证[46.0%(69/150)]、气滞证[42.0%(63/150)]、燥热证[38.0%(57/150)]。χ2检验发现,pSS气滞证患者较非气滞证患者抗核抗体(ANA,χ2=4.790,P=0.029)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χ2=6.069,P=0.014)的阳性率低。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瘀证较非血瘀证患者ESSPRI5分(OR=2.728,95%CI 1.255~5.928, P=0.011)和ESSDAI5分(OR=3.968,95%CI 1.912~8.234,P=0.000)的比例更高,气虚证较非气虚证患者ESSPRI5分的比例更高(OR=4.384,95%CI 1.601~12.004, P=0.004)。结论?约50%的pSS患者存在气虚、阴虚、痰湿及血瘀证,气虚证与ESSPRI5分相关,血瘀证与ESSPRI5分、ESSDAI5分均相关。  相似文献   
16.
17.
正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在医学教学中备受关注[1]。风湿病是一类累及多器官系统的难治性疾病。中医风湿病兼具多个学科和中医学的特点,要求医生既要有横贯各个学科的思维,又要有中医辨证论治的能力。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阶段,此阶段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还需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对教师而言极具挑战。课题组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痛风(gout)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对不同证型痛风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进行统计学分析,总结痛风不同证型下中医治疗的证治规律。方法 回顾性统计3287例痛风患者的临床数据,然后进行中医药治疗疗效、安全性、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有330例,按辨证划分为湿热蕴结证224例、痰瘀互结证67例和脾虚湿阻证39例。3种证型在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尿素氮(blood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blood uric acid,BUA)、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尿酸达标率和安全性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苍术等中药治疗,并形成苍术-黄柏、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苍术、黄柏、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这一新核心药方;痰瘀互结证痛风常用土茯苓、薏苡仁、茯苓等中药,形成薏苡仁-秦艽、土茯苓-威灵仙等药物组合和新核心药方为山茱萸、葛根、土茯苓、独活、防风、杜仲、威灵仙、赤芍、地龙、秦艽、川牛膝、薏苡仁、绵萆薢;脾虚湿阻证痛风常用茯苓、苍术、土茯苓等药物和苍术-威灵仙、茵陈-虎杖等药物组合,并形成伸筋草、茵陈、虎杖、陈皮、茯苓这一新核心药方。结论 在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背景下,系统阐述了中医药治疗痛风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安全性和证治规律,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痛风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索补骨脂对骨关节炎(OA)软骨细胞模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确定补骨脂干预细胞的高、中、低剂量分别为3 600、1 800、9 00mg/L。将细胞分为正常组、模型组(10 ng/mL IL-1β)、补骨脂低剂量组(10 ng/mL IL-1β+ 900 mg/L补骨脂)、补骨脂中剂量组(10 ng/mL IL-1β+ 1 800 mg/L补骨脂)、补骨脂高剂量组(10 ng/mL IL-1β+ 3 600 mg/L补骨脂 )。采用10 ng/mL IL-1β诱导人软骨肉瘤细胞(SW1353)炎症反应,构建OA软骨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MP-1、MMP-3、MMP-13 mRNA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MP-1、MMP-3、MMP-13、NF-κB p65、NF-κB 抑制蛋白 α (IκB-α)蛋白表达,及免疫荧光观察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内MMP-1、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增加,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骨脂高剂量组细胞内MMP-3、MMP-13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核内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胞浆中IκB-α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免疫荧光显示,高剂量补骨脂能部分抑制胞浆中NF-κB p65蛋白转移至胞核内。结论?补骨脂可通过抑制NF-κB通路,下调MMP-3、MMP-13表达,起到保护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