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7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目的 通过分析尿蛋白/尿肌酐(Upro/Ucr)、尿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尿蛋白/尿渗透压(Upro/Uosm)及尿白蛋白/尿渗透压(Ualb/Uosm)与24 h尿蛋白定量(24-UP)的相关性,建立并验证尿蛋白排泄量预测方程.方法 将参与本研究的5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开发组300例,验证组23...  相似文献   
132.
随着科学技术及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预计到2030年,≥65岁的老年人口将达到目前人数的2倍,且与年龄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将随之升高。由于老龄化与发生肾脏疾病的风险相关,因此研究肾脏衰老相关机制,对于降低老年肾脏病发生率、延缓老年肾脏病发展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减轻家庭、社会经济负担。本文旨在回顾既往发表文献,总结肾脏衰老的可能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33.
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肾脏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肾脏具有排泄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稳态、控制血压及产生激素的作用[1]。肾脏疾病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及生活。目前肾病科常用药物有皮质类固醇激素、质子泵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2]等。西药疗效明确但使用不当易加剧肾脏损伤[3-5]。中药在治疗病因的基础上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34.
目的筛选适用于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危险因素研究的统计方法,为腹膜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选择九种统计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包括:不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时依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泊松回归、负二项回归、COX回归、AG模型、PWP-CP模型6个模型,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的COX回归、AG模型、PWP-CP模型3个模型。统计数据来源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腹膜透析中心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数据收集至2018年12月。分析腹膜炎的临床特点,对比各统计模型拟合情况和统计结果,筛选统计模型。 结果从腹膜炎临床数据构成来看,作为因变量,腹膜炎事件由"发生时间"、"发生次数"、"发生顺序"三个要素构成,作为自变量,大部分协变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三维的因变量和变化的自变量共同构成了复杂的临床数据。从"腹膜炎三要素"纳入情况看,只有PWP-CP模型能够全部纳入,最大限度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从统计模型拟合程度看,泊松模型存在过离散,不适用于本研究数据;使用时依协变量的模型较使用基线数据的模型拟合好。从统计结果看,含时间依存性协变量的模型避免了单纯使用基线数据造成的偏差,使统计结果更接近于真实情况。 结论在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只有尽可能地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才能得到更真实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通过剖析腹膜炎的数据构成,对比各模型的统计结果,发现含时依协变量的PWP-CP模型更适用于腹膜炎危险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5.
目的?观察合并与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2型糖尿病肾病(DKD)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13例2018年8月—2019年1月DKD患者的中医问卷及临床指标,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DKD患者分为无DR(NDR组)80例和DR组133例。观察所有DKD患者中医症状、证素、证型,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证素及证型情况。结果?DKD患者中医症状频次从高至低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健忘、口唇紫暗、皮肤瘙痒、肢体困重、腰膝酸软、手足抽搐、水肿、齿松动脱发、咽燥口干、面色晦暗。DKD患者本虚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标实证的证素中发生的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气郁证、血瘀证、燥热证、湿热证、痰湿证,病位主要以肝、脾、肾为主。N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夜尿增多、口唇紫暗、健忘、神疲乏力、手足抽搐、齿松动脱发、腰膝酸软、皮肤瘙痒。DR组中医症状频次最高的十个症状依次为:视物模糊、健忘、夜尿增多、口唇紫暗、水肿、皮肤瘙痒、神疲乏力、肢体困重、面色晦暗、腰膝酸软。NDR组患者中医证素中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阴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湿热证为主。DR组患者本虚证以阳虚证、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与NDR组比较,DR组燥热证、血瘀证患者比例更高(P<0.05)。结论?DKD患者本虚主要以脾肾阳虚为主,标实证以气郁证、血瘀证为主,DKD合并DR与不合并DR患者的标实证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6.
目的:了解急性肾损伤患者不同透析时机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01月~2017年08月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且行RRT治疗的住院患者,收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伴随疾病、RRT启动时的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RRT方式及时间,分析AKI病因。以RRT前24 h体重调整后每小时中位数尿量为界,分为早期RRT治疗组及晚期RRT治疗组。对比早期RRT组与晚期RRT组之间的数据特点,通过倾向评分减少两组间的差异后,再对比患者28天死亡率和肾脏预后。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总体患者28 d死亡率34. 4%,早期组死亡率30%,晚期组死亡率38. 9%,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 097),通过倾向评分匹配后,早期组死亡率29. 8%,晚期组38. 8%,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 136)。无论是否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早期的肾脏预后都要好于晚期组(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肿瘤、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结论:早期开始RRT治疗并没有给患者短期生存带来收益,但肾脏预后要好于晚期。影响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是年龄、肿瘤、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137.
540例IgA肾病高血压发生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探讨影响IgA肾病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540例IgA肾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其高血压发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有高血压者214例,总发生率39.6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男性、高血压家族史,病程≥3年、蛋白尿≥2.0g/d血肌酐≥133μmol/L高脂血症1肥胖、系膜增生程度、肾小球硬化率,新月体形成比率,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肾小动脉病程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建立人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转基因小鼠。方法 利用构建的高效真核表达载体pCAGGS-PAI-1,制备注射用DNA。以显微注射法将目的DNA注入小鼠受精卵,再将受精卵移植到受体母鼠,制备转基因小鼠。经鼠尾组织DNA提取、PCR筛选、Southern杂交、DNA序列测定对转基因小鼠进行鉴定。结果 对获得的29只小鼠经PCR筛选、Southern杂交分析、DNA序列测定,得到了2只整合了人PAI-1 cDNA的转基因小鼠。在刚出生的转基因小鼠尾部及后肢发现出血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到肾脏局部PAI-1表达稍有增高。结论 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人PAI-1基因传基因小鼠,为进一步研究PAI-1在肾脏疾病中调控细胞外基质降解的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为研究利用抗凝、促纤溶疗法慢性肾炎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9.
近年来对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进展。尽管目前在病原学及易感因素方面仍所知甚少,但已经确认肾小球疾病多为免疫介导炎症性疾病或代谢异常所致疾病。利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体外实验研究中已经证实,在各种慢性进展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不仅肾脏局部浸润的炎症细胞可以释放炎症介质,受刺激活化的肾脏固有细胞也可以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等形式刺激邻近的细胞产生更多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促进炎症病变的持续进展,导致肾小球的硬化与小管间质的纤维化。此外,大量蛋白尿、高血脂、高血糖以及…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1、-2)的表达及凝血酶对它们的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凝血酶促进肾小球损伤及硬化过程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Northern杂交和Western印迹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观察了凝血酶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TIMP-1、-2的诱导作用.结果在无血清RPMI 1640培养12 h后,RT-PCR、Northem和Western分析显示,系膜细胞可表达基础水平的TIMP-1、-2 mRNA及其蛋白质;凝血酶(0.5、1.5、4.5 HIU/ml)可浓度依赖性地上调系膜细胞TIMP-1、-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分析证明凝血酶还可以上调系膜细胞表达TIMP-1、-2蛋白水平;凝血酶的上述作用可被其特异性抑制物一水蛭素部分性阻断.结论正常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在基础状态下可以表达TIMP-1、-2,我们首次证实凝血酶在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水平促进系膜细胞表达TIMP-2,从而参与病理状态下肾小球内细胞外基质的异常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