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4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5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158篇
  1篇
中国医学   100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目的探讨hsa-miR-200a对人子宫内膜腺癌HEC-1B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PCR)法检测hsa-miR-200a在人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中的表达水平;人工合成hsa-miR-200a模拟物、抑制剂,分别转染HEC-1B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检测上调及抑制hsa-miR-200a的表达对HEC-1B细胞增殖活性与凋亡的影响;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hsa-miR-200a指向的与增殖和凋亡相关的靶基因;Western blot、FQ-PCR检测转染前后靶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细胞HEC-1B表达hsa-miR-200a;FQ-PCR检测hsa-miR-200a模拟物、抑制剂转染HEC-1B细胞成功;MTT法检测结果表明hsa-miR-200a抑制剂转染组中细胞增殖抑制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hsa-miR-200a抑制剂转染组中细胞凋亡增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hsa-miR-200a调控的靶基因是SON、Pdcd4、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靶蛋白PTEN在转染模拟物组表达下调,抑制剂组中表达上调,且转染前后靶基因mRNA水平无显著变化,而蛋白SON、Pdcd4的表达量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HEC-1B细胞中hsa-miR-200a表达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表明hsa-miR-200a可能通过调节PTEN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影响HEC-1B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总结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PICC置管病人进行安全管理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并发静脉炎6例,穿刺部位渗血3例,导管阻塞2例,未发生导管感染、移位、脱管、断管等并发症,无病人投诉及护患纠纷。[结论]加强PICC置管的安全管理可有效防范和降低置管风险,避免护患纠纷。  相似文献   
173.
超声引导下经肘上留置PICC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7月经临床评估需行PICC但血管条件差的患者42例,于肘横线以上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42例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穿刺1.3次,其中1次穿刺成功26例,2次穿刺成10例,3次穿刺成功6例。穿刺时间(30±20)min。穿刺并发症:青紫3例,血肿1例。穿刺的血管:贵要静脉31例,头静脉9例,肱静脉2例。结论血管条件差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及漏诊和误诊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诊治的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83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双眼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详细记录角膜后沉着物(KP)的性质及分布、前房细胞的数量以及前房闪辉的程度,尤其是否合并纤维索性渗出、前房积脓,骶髂关节X线影像学检查。查阅以往的病史记录,统计分析诊断的一致性及漏诊、误诊的原因。结果患者83例,男77例,女6例,男女比例为12.83:1,患者年龄13~72岁,平均年龄为34.8岁。骶髂关节炎≥Ⅱ级者44例(53.01%),≥Ⅲ级者39例(46.99%)。双眼受累者76例,所有病例均有睫状充血、KP、前房闪辉以及前房细胞合并纤维素渗出或前房积脓19例(22.88%),HLA—B27阳性76例(91.57%),反复发作71例(85.54%)。结论强直性脊椎炎伴发葡萄膜炎多发生于男性,具有高复发、高致盲率的表现,有典型的骶髂关节x线影像学改变及HLA—B27高阳率的特征,缺乏对临床特征的认识是漏诊、误诊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5.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和普萘洛尔治疗后的血淋巴细胞β受体变化以及老年人的心肌β受体水平。 以放射性配基结合分析法测定梗死对照组、普萘洛尔组、老年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β受体密(bmax)和平均解离常数(kd)值,并对AMI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梗死对照组bmax,kd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普萘洛尔组bmax,kd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临床观察证实普萘洛尔组心绞痛发生次数和利多卡因的用量明显低于梗死对照组。结论 β受体AMI病情密切相关,AMI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有助于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缩小梗死面积,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6.
不孕女性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aemiainhibitoryfactor,LI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活性的细胞因子。随着对其深入研究,发现LIF在胚泡着床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小鼠的研究表明,在妊娠第4天(即胚泡着床期)的子宫内膜中,LIF出现突发性的强烈表达,这提示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可能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1],此外,无LIF基因表达的转基因小鼠能发育至成体,但不能发育,原因是胚泡不能在子宫中着床[2],这更有力地证明了LIF与胚泡着床密切相关。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不孕患者病因不明,这些患者中是否有部分患者的病因与其子宫内膜LIF基因表达缺陷相关,…  相似文献   
177.
目的:探讨活化的β-连环蛋白(active β-catenin)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孕第2日(d2)昆明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A组:孕d2单次背部皮下注射0.1ml米非司酮(1.2mg/ml);B组(溶剂对照):以等量1,3-丙二醇代替米非司酮;C组:不作任何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方法定性、定量、定位检测3组小鼠在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动态表达。结果:B、C组小鼠子宫内膜中活化的β-连环蛋白于孕d3在腺上皮和腔上皮、基质细胞质和细胞膜表达;妊娠d4在腔上皮细胞质和细胞膜强表达,并达高峰;妊娠d5 ̄7在腺上皮、血管内皮、腔上皮下基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且B、C组间在妊娠d3 ̄7各时间点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小鼠妊娠d3 ̄7活化的β-连环蛋白的表达较B、C组显著降低(P<0.01),在妊娠d4表达量未见高峰,且表达部位局限于基质细胞,腔上皮无表达。结论:米非司酮可能通过抑制孕激素与其受体结合而下调活化的β-连环蛋白表达,进而抑制子宫内膜黏附性,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而阻碍胚胎顺利着床。  相似文献   
178.
陈雪梅  罗满  华中昌  刘少鹏 《家庭护士》2009,7(19):1775-1777
[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现况.[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我院100名护士循证护理技能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循证护理技能得分(70.51±5.40)分,其中>80分5人,60分~80分90人,<60分5人;不同学历、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工作年限护理人员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是护理人员循证技能重要影响因素.[结论]护士具备一定的循证护理技能,学历是影响护理人员循证护理技能的重要因素,不同职称、职务护理人员基本体现出相应循证护理技能.  相似文献   
179.
目的:对儿科病房健康教育持续质量改进的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应用持续改进的观点不断将护理实际与护理质量标准对比,找出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改进目标,采取整改措施,并评价效果。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素质均得到提高,患者满意度由85%上升到97%以上,健康教育覆盖率由83%上升到100%。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儿科病房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0.
目的 研究缺氧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活性及损伤的影响,确定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最佳缺氧时间点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通以5%CO2+95%N2混合气体造成缺氧,分别观察缺氧不同时间段星形胶质细胞光镜下的形态变化,死亡细胞数目,培养上清液的氧分压、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结果 星形胶质细胞在缺氧条件下,随着时间延长,细胞逐渐出现肿胀、漂浮和坏死。与对照组相比,缺氧10h组死亡细胞数、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均有明显差异(P<0.05),且与缺氧时间呈正相关,其中缺氧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葡萄糖浓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而乳酸盐浓度和LDH活性则明显升高,而缺氧8h组虽然葡萄糖和乳酸盐的浓度及LDH活性的变化明显,但星形胶质细胞保存着多突触的形态。结论 缺氧可致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甚至死亡,缺氧8h可作为以体外培养的鼠脑星形胶质细胞为研究对象的缺氧生物学研究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