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00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41.
目的 通过建立免疫受损 (ICH)铜绿假单胞菌 (PA)肺炎大鼠模型 (ICH组 ) ,并与正常大鼠PA肺炎 (对照组 )比较 ,检测肺血管内皮钙粘蛋白 (VE cadherin)的动态表达 ,以明确VE cadherin是否参与ICH肺部PA感染肺微血管损伤机制及其意义。方法 用环磷酰胺 (15mg·kg- 1·d- 1)联合醋酸可的松 (10 0mg·kg- 1·d- 1)建立ICH大鼠模型 ,通过气管内注入PA溶液 (0 2mlATCC2 78536× 10 8CFU/ml)复制肺部PA感染模型。采用免疫点印迹方法测定血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中VE cadherin的含量 ,免疫组化 (二步法 )测定肺组织VE cadherin的表达。结果 两组血清VE cadherin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差异较少 ,表达稳定 ,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灌洗液中VE cadherin的含量时序分析显示 ,感染前两组均有一定量的表达 ;感染后均出现下降 ,ICH组感染后3h和 6h最为明显 (P <0 0 5) ,感染后 9h呈上升趋势 ;对照组在感染后 6h出现最低点 ,各时间点表达与感染前无明显差别。肺组织的VE cadherin在感染前两组肺组织中均有少量表达 ;ICH组在PA感染 6h后呈下降趋势 ,感染PA后各时间点的VE cadherin阳性细胞数与感染前相比 ,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正常对照组PA感染后VE cadherin阳性细胞数呈增多趋势 ,但组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银染法分析49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DCC的杂合性丢失。结果:D18S484位点发生LOH的频率为26.6%(12/45),D18S487为23.9%(11/46),DCC发生LOH的频率为36.7%(18/49)。36.8%(7/19)的肠型胃癌发生DCC LOH,24.0%(6/25)的弥漫型胃癌发生DCC LOH,而100%(5/5)的混合型胃癌为DCC LOH(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中,52%(13/25)的原发性胃癌发生DCC LOH,无转移者中为20.8%(5/24)(P<0.05);发生远处转移者,原发性胃癌DCC LOH为100%(3/3),而无转移者为32.6%(15/46)(P<0.05);在TNM Ⅲ、Ⅳ期中DCC LOH为50.0%(12/24),有高于TNM I、Ⅱ期(24%,6/25)的趋势(P=0.059)。DCC LOH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的杂合性丢失可能在胃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胃癌发展后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胃癌细胞中SerpinB5能与MAFbx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位点.方法 采用酵母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方法检测SerpinB5与MAFbx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RNA干扰及瞬间转染pGBKT7-SerpinB5调节SerpinB5表达水平.在胃癌细胞株SUN-16中研究SerpinB5对MAFbx表达的影响.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出MAFbx的结构信息;并以分子对接的手段来预测SerpinB5与MAFbx相互作用的位点.结果 酵母双杂交及免疫共沉淀均证实SerpinB5能与MAFbx相互作用;MAFbx的表达水平随着SerpinB5的表达水平变化而变化.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SerpinB5与MAFbx蛋白相互作用的关键残基是PR0261、ASN361和LYS362.结论 胃癌细胞中SerpinB5能与MAFbx相互作用,且SerpinB5上的PR0261、ASN361、LYS362残基是其与MAFbx蛋白相互作用的可能位点.  相似文献   
44.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基因的过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有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及组织中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mRNA和蛋白质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胃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株GES-1、胃癌细胞株SUN-16、KATOIII、MKN45、AGS、N87及60份新鲜切除的胃癌组织中 STK15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RNA干扰技术(RNAi)抑制MKN45、AGS、N87细胞株STK15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速率变化,数据行秩和检验及t检验。结果 SUN-16、KATOⅢ、MKN45、AGS、N87中STK15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均明显高于GES-1;60份胃癌组织中STK15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中位值分别为3.175×10-3与1.261,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0.532×10-3与0.224(P<0.05);胃癌组织中STK15 mRNA水平与胃癌分化及浸润深度有关(P< 0.05);而蛋白质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有关(P<0.05)。抑制STK15表达后,MKN45、AGS、N87细胞株 G2期DNA含量细胞分别为(26.1±6.1)%、(25.6±7.9)%及(20.6±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5 ±4.9)%、(10.9±4.4)%及(8.7±3.5)%(P<0.05);细胞增殖速率减慢(P<0.05)。结论 STK15 的过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可作为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新的判定指标;STK15的过表达与胃癌细胞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 建立粒细胞减少铜绿假单胞菌(PA)肺部感染的大鼠模型,研究其炎症反应的特点.方法 将5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用药组(25只)与对照组(25只),用药组联合应用环磷酰胺与醋酸可的松7 d.经气管内滴入0.2ml6×108CFU/ml的美国标准菌库(ATCC)27853 PA菌液诱导肺部感染,对接种前、后3、6、9、24 h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肺组织进行细菌学、细胞学、病理学研究,并测定BALF中的总蛋白(TP)和肺组织湿/干比(W/D).结果 (1)经药物处理后,用药组大鼠[(141±8)g]的体重减轻,与对照组[(201±14)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用药组[(0.06±0.05)g]胸腺萎缩,与对照组[(0.40±0.10)g]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01);用药组外周血及BALF中白细胞数[(0.9±0.3)×109/L]与对照组[(7.3±1.9)× 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2)接种PA后,BALF及肺组织中均培养到PA,W/D及TP较感染前明显升高,用药组大鼠活动度差,病死率高,肺组织充血、水肿、出血严重,/D及TP升高程度重于对照组;(3)大鼠接种PA后,肺部中性粒细胞(PMN)升高,6~9 h达高峰,但用药组[(102±13)个/高倍视野]反应弱于对照组[(291±20)个/高倍视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TP改变与肺部PMN浸润程度有一定相关性(r=0.926,P<0.05),但用药组W/D、TP的改变与肺部PMN浸润程度无明显相关(r=0.24、0.58,P=0.70、0.31).结论 外周血粒细胞减少大鼠肺损伤严重而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较轻,提示这种严重的肺损伤并不完全依赖于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强度.  相似文献   
47.
实验性胃癌大鼠脏免疫杀伤细胞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8.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病原学和耐药特点。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ICU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为对象,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VAP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98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52例发生VAP,VAP发生率为53·1%;VAP发病为每1000插管日32·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史、H2-受体阻断剂、抗生素应用种类及时间、肠饲营养、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胃液pH值、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重复气管插管、口咽部革兰阴性杆菌定植、意识障碍均与VAP发病有关。外科重症监护病房VAP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鲍曼不动杆菌(18·6%),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7%)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2·9%)。早发性VAP病原体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晚发性VAP以革兰阴性杆菌特别是非发酵菌为主,细菌耐药率高。结论明确VAP的发病因素和致病菌,有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防治VAP。  相似文献   
49.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在1962年临床应用以来,新的喹诺酮类药物不断被开发和应用于临床,特别是在C—6位引进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的问世,氟喹诺酮类的抗菌活性和抗菌谱有了很大提高,早期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主要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阳性球菌则作用较差。但近10年来开发的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吉米沙星(gemifloxacin)、加替沙星(gatifloxacin)和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显示出强大的抗革兰阳性球菌和厌氧菌的活性,对肺炎链球菌包括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和不典型病原体如肺炎衣原体和肺炎支原体的抗菌作用大大加强,同时保持了其良好的抗革兰阴性菌活性,这些优良特性使新氟喹诺酮类几乎成为呼吸道感染的理想治疗药物。另一方  相似文献   
50.
蛋白质组技术在胃癌相关标志物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建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从中发现有意义的胃癌相关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总蛋白,银染显色,PDQuest软件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或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获得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5个得到鉴定,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有10个,其余5个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建立了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1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