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目的将含hTERT基因的重组慢病毒液感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鉴定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分别将含hTERT基因重组慢病毒液、空病毒液感染大鼠BMSCs,实验分为MSChTERT组、MSC-GFP组和MSC组(未感染组)。体外培养扩增后,通过定量PCR对各组目的基因表达进行检测。观察MSC组及MSC-hTERT组的体外传代次数及细胞形态变化,分析细胞周期。流式细胞仪检测MSC-hTERT组细胞标志物,评估其成骨、成脂分化能力。结果MSC-hTERT组目的基因mRNA表达均高于另两组,体外培养过程中MSChTERT组传代次数和增殖指数高于MSC组,且具备多向分化潜能。结论转染hTERT的BMSCs具备BMSCs同样的生物学特性,且细胞增殖能力加强,可为组织工程研究以及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可靠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26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与之功能相关的自身抗体和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2例RA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自身反应性B细胞比率及RA和骨关节炎(OA)患者(n=10)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h2的表达。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RA患者及正常对照者PBMC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黏着斑激酶(FAK)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格局;用ELISA法检测和分析RA及O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同时检测RA患者血清及关节滑膜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状况。结果:相对于正常对照者,RA患者外周血中存在高表达CD19+的自身反应性B细胞;同时其PBMC中ERK基因相对表达量提高、NF-κB信号通路磷酸化活跃。相对于OA患者,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显著升高。RA患者关节滑膜液中MMP-3及TIMP-1等水平较其自身血清中升高。结论:RA患者自身反应性B细胞及相关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是介导RA发病的又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63.
一种简单快速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一种特异快速地诱导扩增人外周血γδT细胞的方法。用 5~ 10ml外周血通过CD3细胞的富集、γδ单抗的诱导以及肿瘤细胞刺激的培养体系进行γδT细胞的体外扩增。结果显示 ,γδT细胞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大量扩增到 10 9~ 10 10 的数量级 ;诱导 4周的CD8、γδ阳性的细胞百分率分别为 42 6 9%和 5 8 6 7% ,明显高于诱导前的 2 3 97%和 6 6 2 % ;γδT细胞对NK敏感的K5 6 2细胞和NK抵抗的Daudi细胞均有较高的杀伤活性 ;γδT细胞对经抗HSP单抗封闭后的Daudi细胞的杀伤率明显下降。该培养体系是一种用血量少、特异、经济、快速的人外周血γδT细胞体外扩增方法。  相似文献   
264.
综合干预措施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了解中山医院ICU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率趋势,评价干预措施对VAP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2004年9月-2009年12月对中山医院6个ICU进行前瞻性监测,感染控制人员在各ICU收集入住ICU的病例资料≥2次/周,实施了不同的干预措施,包括宣教和培训、氯己定口腔护理,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床头抬高30度等;统计分析和比较VAP的季度发病率.结果 共监测28 533例ICU病例,入住ICU为122 098 d,呼吸机使用率0.32%,发生VAP 481例;VAP发病率平均为12.16例/1000通气日,VAP的死亡率为8.32%,平均延长ICU住院时间14.2 d;通过综合干预措施,VAP发病率从24.57例/1000通气日(2004年10月-2005年9月)下降至5.34例/1000通气日(2009年1-12月).结论 虽然医院VAP发病率仍高于美国,但是近年来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已使VAP发病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65.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祖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 ia/Reperfusion,I/R)损伤后骨髓及循环中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 i-tor cells,EPCs)的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手术对照组),C组(I/R组),术后12、24、48 h,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和循环中EPCs的数量,分别采用ELISA法和western b lot检测循环中VEGF、TNF-α含量及肝脏VEGF表达,TUNEL法原位检测肝脏内皮细胞凋亡。结果手术创伤可以引起骨髓及循环中EPCs数量的一过性增加(12、24 h,P<0.05),并伴有循环中VEGF、TNF-α的升高(12h,P<0.05)。肝脏I/R后骨髓和循环中EPCs的数量显著增加(P<0.01)并伴有高水平的VEGF、TNF-α(P<0.01),骨髓和循环中EPCs数量与血浆VEGF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和0.86),I/R后12 h肝脏VEGF表达增加。I/R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结论肝脏I/R损伤后骨髓和循环中EPCs数量显著增加,其变化主要源于VEGF的动员和趋化作用,EPCs可能参与了肝I/R后损伤内皮的修复。  相似文献   
266.
为进一步了解注射用氨基糖苷类新品种硫酸依替米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采用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治疗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及其它系统感染 2 2 12例。给药方法分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 ,前者每次 10 0 mg,q12 h或每次 2 0 0 mg,qd;后者将硫酸依替米星与已获批准文号的抗菌药物合用 ,疗程 5~ 10 d,结果显示 :单一用药总痊愈率为 6 1.2 % ,总有效率为 91.8% ,细菌清除率为 91.7%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3% ;联合用药总痊愈率为 48.5 % ,总有效率为 85 .1% ,细菌清除率为 8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4%。一般反应轻微 ,患者可耐受 ,其中听力平衡功能异常 14例 ,发生率 0 .73% ,肝肾功能异常 7例 ,发生率0 .37%。注射用硫酸依替米星是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较低 ,安全有效的新产品。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与 期临床结论相似 ,对重度感染患者联合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67.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4q28位点杂合性缺失(LOH)的频率,并验证该位点候选基因FAT4mRNA表达情况。方法:在4q28位点选择与FAT4连锁的2个微卫星标记D4S2975和D4S1644,应用PCR产物毛细管电泳法分析68例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中这2个微卫星位点的LOH频率;应用RT-PCR法验证9个胃癌细胞株及39例新鲜胃癌加配对正常组织中该位点FAT4mRNA的表达水平。将相关检测结果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8例胃癌组织中D4S2975和D4S1644位点的LOH频率分别为35.56%(16/45)和40.74%(11/27),2个微卫星位点平均LOH频率为38.15%。检测39例新鲜胃癌及配对正常组织的FAT4mRNA表达水平,其中12例(30.77%)胃癌组织的FAT4mRNA表达较其配对正常组织明显下降。经与多种临床病理参数比较分析发现,FAT4mRNA表达下调与胃底贲门部胃癌密切相关(P=0.029),40岁以下青年型胃癌有FAT4表达丢失倾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结论:胃癌中4q28位点存在较高频率的LOH,对该位点内候选抑癌基因FAT4mRNA表达验证显示,部分胃癌组织存在FAT4表达下调,该基因下调与胃癌的发生部位及患者年龄间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68.
p38在甲硫氨酸限制抑制胃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限制是否会激活胃癌细胞内p38蛋白信号传导通路.方法:观察甲硫氡酸限制环境中胃癌细胞形态的变化及增殖活性的变化:检测甲硫氨酸限制环境中胃癌细胞磷酸化p38的表达.结果:甲硫氨酸限制培养液中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P<0.05);甲硫氨酸限制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胃癌细胞中可检测到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结论:甲硫氨酸限制诱导的胃癌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与p38蛋白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269.
实验旨在研究CD4+CD25+T细胞在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的调节作用。将小鼠脾脏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分为两组,即去除CD4+CD25+T细胞组和未去除CD4+CD25+T细胞组,测定树突状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多肽刺激不同T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因子IFN-γ分泌,以及多肽特异性CD8+T细胞对同源性胃癌细胞株MFC的杀伤活性。结果显示预先去除未致敏T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所诱导的特异性CD8+CTL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增强,表现为反应性T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提呈的肿瘤抗原多肽增殖反应增强,IFN-γ分泌量提高及CD8+T细胞对MFC杀伤活性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预先去除未致敏T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肿瘤抗原多肽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效能可明显增加。CD4+CD25+T细胞在CD8+T细胞抗肿瘤免疫中起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270.
胃癌细胞甲硫氨酸依赖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的技术筛选并鉴定与胃癌SGC-7901细胞甲硫氨酸依赖性相关的蛋白质.方法 将胃癌细胞株SGC-7901在同型半胱氨酸替代甲硫氨酸的培养液(M-H+)和正常培养液(M+H-)连续培养5 d后抽提细胞总蛋白,应用双向电泳与质谱技术筛选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并用Western blot方法 进一步验证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筛选并鉴定出10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涉及信号传导、抗氧化和药物代谢、细胞内蛋白运输等.结论 限制甲硫氨酸环境可能通过激活p38激酶信号传导通路、破坏胃癌细胞抗氧化防御机制及药物解毒功能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