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通过RNA干扰技术诱导产生的CD8+ CD28-抑制性T淋巴细胞(Ts细胞)的免疫学特性.方法 取SD大鼠骨髓,培养分离树突状细胞(DC),设计、合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小片段干扰RNA(siRNA),以MHC Ⅰ siRNA转染DC.先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刺激转染MHCI siRNA的DC,然后将DC与从SD大鼠脾脏分离得到的CD8+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通过磁珠法分离出Ts细胞.分别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反应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刺激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数量不等的Ts细胞,检测反应细胞增殖情况;分别以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和卵白蛋白(OVA)刺激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然后再按不同比例加入Ts细胞,检测各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在由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可溶性重组白细胞介素2(rrIL-2),观察IL-2对Ts细胞功能的影响;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Ts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γ干扰素(IFN-γ)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和实时PCR检测Ts细胞上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 Ts细胞对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细胞之问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具有抑制作用,但对于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和OVA之间的MLR则无抑制作用.在SD大鼠脾脏淋巴细胞、Wistar大鼠肠系膜淋巴组织液和Ts细胞组成的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rrIL-2后,SD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并无明显增加(P>0.05).与CD8+CD28+T淋巴细胞和CD8+ T淋巴细胞比较,Ts细胞的TGF-β和IFN-γ mRNA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P<0.05),而CD25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采用经MHC I siRNA干扰的DC能够诱导CD8+T淋巴细胞产生CD8+ CD28-Ts细胞;Ts细胞在体外具有免疫抑制特性,其免疫抑制作用不被外源性IL-2所逆转,且其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原特异性.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修饰之间的关系,以及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30例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表达及去甲基化试剂5-杂氮-2'-脱氧胞苷(5-Aza-C)干预对结直肠癌细胞COLO205、LoVo和SW480的γ-synuclein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亚硫酸氢盐修饰测序(BSP)法检测5-Aza-C处理前后CpG岛的甲基化情况.采用巢式甲基化PCR(NMSP)及实时荧光定量MSP法检测67例结直肠癌组织和30例相应癌旁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 mRNA的表达水平0.66±0.34,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的0.45±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Aza-C处理后,COLO205、LoVo和SW480细胞γ-synuclein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同时γ-synuclein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降低.80.0%(24/30)的结直肠癌组织和50.0%(15/30)的相应癌旁组织的γ-synuclein基因被去甲基化,结直肠癌组织中γ-synuclein基因去甲基化的趋势明显强于相应癌旁组织(P=0.030).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及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结直肠癌中γ-synuclein基因的上调表达与启动子区CpG岛的去甲基化状态有一定关联,γ-synuclein基因的去甲基化水平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患者判断预后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23.
Tau基因表达与紫杉醇治疗胃癌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的Tau基因表达丰度与紫杉醇治疗敏感性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PCR筛选出Tau基因高表达和低表达的胃癌细胞株各一,然后观察两细胞株对紫杉醇的反应;并应用细胞增殖实验(CCK8方法)、流式细胞技术(AnnexinⅤ标记)检测紫杉醇在体外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对于Tau基因高表达的胃癌细胞,通过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等技术,观察其敲低Tau基因表达后,对紫杉醇的敏感性有无变化。结果:体外增殖实验显示,紫杉醇对Tau表达低的胃癌细胞的增殖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P0.05)。而体外凋亡实验显示,紫杉醇更能促进Tau基因低表达胃癌细胞的凋亡(P0.05),在整个细胞周期中以G2/M期为主。而应用siRNA技术将Tau基因高表达的胃癌细胞降为低基因表达后,紫杉醇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增高(P0.05),更能促进转染后细胞的凋亡(P0.05);且对整个细胞周期,以作用于G2/M期为主。结论:紫杉醇对Tau基因表达低的胃癌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作用,且更能促进其凋亡。而对干扰后的胃癌细胞,紫杉醇具有更强的抑制增殖作用,且更能促进其凋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导至SGC-7901胃癌细胞株,观察IRX1基因转染后蛋白表达与细胞内定位.方法 PCR扩增IRX1全长1443 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人pGEM-Teasy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IRX1基因导入后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IRX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IRX1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成功,在荧光显微镜下IRX1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细胞内表达,这将为IRX1在胃癌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安普贴薄膜外贴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的效果。方法将79例确诊为尿布皮炎的新生儿按入院顺序号的奇偶数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清洗患处皮肤后贴上剪裁合适的安普贴薄膜,每天更换1次;对照组清洗患处皮肤后予TDP神灯照射患处皮肤1次/8h,每次15min,照射后予鞣酸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5d后的效果。结果两组尿布皮炎患儿治疗5d后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2,P〈0.05),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安普贴薄膜外贴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效果明显,简便易行、安全、省时、能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从而促进患儿睡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6.
熵指数监测在胆囊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下胆囊切除手术应用七氟醚复合舒芬太尼、丙泊酚麻醉中熵指数—反应熵和状态熵的变化。方法ASAⅠ~Ⅱ级,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麻醉诱导:丙泊酚2~2.5 mg/kg,舒芬太尼0.3μg/kg,罗库溴铵0.8 mg/kg。麻醉维持:七氟醚吸入,维持在2.0%~3.5%的有效浓度,必要时追加丙泊酚。麻醉全程中监测熵指数,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即刻、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即刻、牵拉胆囊、胆囊切除、恢复期吸痰及拔管各时间点所对应的状态熵、反应熵、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值。结果状态熵的基础值低于反应熵,诱导后状态熵、反应熵均显著下降,恢复期明显回升,但未能回到基础值。结论熵指数能够及时反映麻醉期间患者意识水平变化,也能反映插管、拔管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TAGL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PCR、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AGLN在40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7株胃癌细胞株及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中的表达;分析TAGL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运用细胞侵袭和移动试剂盒检测高表达TAGLN的CAFs或沉默TAGLN表达后的CAFs对胃癌细胞株MKN45侵袭及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方面,各胃癌细胞株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应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TAGLN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AGLN蛋白表达于胃癌组织间质中的成纤维细胞、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及肿瘤浸润的黏膜肌层中的肌细胞,且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组织TAGLN蛋白的表达为3.751±0.681,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084±0.328(P<0.05)。细胞侵袭和移动试验结果显示,高表达TAGLN的CAFs能够促进胃癌细胞株MKN45的侵袭及移动能力;而经siRNA沉默TAGLN表达后的CAFs则明显降低胃癌细胞株MKN45的侵袭及移动能力。结论TAGLN基因在胃癌组织的基质中高表达,其表达上调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构建逆抗原表达载体,以获得理想的肿瘤疫苗。方法运用RT-PCR方法合成MAGE-3cDNA,分别将RANTES基因分泌段前导序列和受体Fc段克隆至MAGE-3cDNA两端(pS-MAGE-3-Fc)再转染入DC表达,将致敏的DC与外周血T细胞和胃癌细胞共培养,观察产生的免疫效应。结果转染pS-MAGE-3-Fc的DC诱导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CTL杀伤效应均显著高于转染pMAGE-3的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逆抗原策略是理想的肿瘤疫苗策略,能够显著提高肿瘤免疫效率。  相似文献   
29.
病历摘要患者男,52岁,因发热、干咳10d,右膝关节疼痛8d,于2003年入院。患者2003年11月21日因头痛、发热、干咳1d就诊于当地医院,当时体温38.7℃,无胸闷、气急及呼吸困难,无盗汗。血常规:白细胞18×109/L,中性粒细胞0.82。X线胸片:两下肺炎性阴影。B超:左侧少量胸腔积液。予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等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仍波动于39℃左右。为进一步治疗转来本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3℃,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紫绀,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两肺…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短时间内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改善脑供血供氧,严密观察病情,确保转运安全.结果 72例患者3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放弃治疗自动离院,其余病例均收入创伤外科作进一步治疗.结论 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为进一步的专科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