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0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64排螺旋CT对86例AP患者行CT灌注成像检查,根据Balthazar分级将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管通透性(PS)等灌注参数,以及血尿淀粉酶(AMY)、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比容(HCT)等临床生化指标的差异,并将各灌注参数与各临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在AP患者中,BF与BV值随Balthazar分级增高而逐渐下降,且重症AP患者BF与BV值明显低于轻症AP患者(P=0.013,0.025),而MTT及PS值变化趋势不明显(均P>0.05);血尿淀粉酶在病程早期升高,进展为重症AP时开始下降,而CRP与HCT值随Balthazar分级增高呈逐渐升高趋势,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P患者BF,BV与HCT明显负相关(r=-0.515,r=-0.624,均P<0.05)。 结论:灌注参数BF,BV与生化指标HCT具有相关性,故螺旋CT灌注扫描对AP的诊断和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胎心电子监护是临床监测胎儿宫内状况,了解胎儿耐受力的主要方法之一。胎心率可以反映胎儿心功能状态,是胎儿结局的重要提示。孕晚期妇女发生低血糖的可能性较大,一旦血糖水平控制不好,将直接导致胎死宫内、胎儿宫内缺氧等不良后果,而妊娠妇女则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泌尿生殖道感染等,威胁母婴的健康甚至生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孕晚期妇女的血糖水平可影响胎心监护评分。本文报道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浙江省瑞安市妇幼保健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拟探讨RegⅣ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干扰该基因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九株胃癌细胞株中RegⅣ基因的mRNA表达. 针对RegⅣ基因设计三条小干扰RNA片段(siRNA1、siRNA2、siRNA3), 瞬时转染高表达胃癌细胞株, 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转染后RegⅣ基因的mRNA的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以永生化正常胃黏膜细胞株GES-1作为参照, 除MKN-45和SNU-1胃癌细胞株外, 其余胃癌细胞株中RegⅣ表达水平均升高5倍以上, 尤以SNU-16细胞株明显, 其RegⅣ的表达水平高出GES-1细胞数千倍, 遂选用SNU-16细胞进行RNA干扰. 合成的三对siRNA对RegⅣ基因表达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79.3%、77.4%和60.4%. 选用siRNA1干扰SNU-16细胞株后96 h和120 h, 其细胞增殖率受到明显抑制( P = 0.0057, 0.0173). 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72 h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 P =0.0231).结论:干扰RegⅣ基因具有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的作用, RegⅣ基因可能成为胃癌基因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导至SGC-7901胃癌细胞株,观察IRX1基因转染后蛋白表达与细胞内定位.方法 PCR扩增IRX1全长1443 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人pGEM-Teasy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IRX1基因导入后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IRX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IRX1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成功,在荧光显微镜下IRX1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细胞内表达,这将为IRX1在胃癌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导至SGC-7901胃癌细胞株,观察IRX1基因转染后蛋白表达与细胞内定位.方法 PCR扩增IRX1全长1443 bp编码序列,将PCR扩增产物连接人pGEM-Teasy载体,经测序确认序列无误后,亚克隆入pEGFP-N1载体,构建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SGC-7901胃癌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外源性IRX1基因导入后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与亚细胞定位.结果 成功构建有绿色荧光蛋白融合的IRX1真核表达载体,外源性IRX1基因在胃癌SGC-7901细胞中表达成功,在荧光显微镜下IRX1表达蛋白定位于细胞核内.结论 pEGFP-IRX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并可在细胞内表达,这将为IRX1在胃癌内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株中Ezrin的表达情况与胃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探讨Ezrin的表达与胃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Ezrin在胃癌细胞株的表达情况,运用以胶原为基础的细胞侵袭试验检测胃癌细胞株的侵袭能力。结果Ezrin在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表达存在差异,其中MKN-45表达水平最高,N-87表达水平最低;侵袭试验显示MKN-45的侵袭能力最强,N-87侵袭能力最弱。结论Ezrin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差异,Ezrin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癌组织中结直肠癌缺失基因(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noma.DCC)杂合性丢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银染法分析49例原发性胃癌组织中DCC的杂合性丢失。结果:D18S484位点发生LOH的频率为26.6%(12/45),D18S487为23.9%(11/46),DCC发生LOH的频率为36.7%(18/49)。36.8%(7/19)的肠型胃癌发生DCC LOH,24.0%(6/25)的弥漫型胃癌发生DCC LOH,而100%(5/5)的混合型胃癌为DCC LOH(P<0.05)。在淋巴结有转移的胃癌中,52%(13/25)的原发性胃癌发生DCC LOH,无转移者中为20.8%(5/24)(P<0.05);发生远处转移者,原发性胃癌DCC LOH为100%(3/3),而无转移者为32.6%(15/46)(P<0.05);在TNM Ⅲ、Ⅳ期中DCC LOH为50.0%(12/24),有高于TNM I、Ⅱ期(24%,6/25)的趋势(P=0.059)。DCC LOH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的杂合性丢失可能在胃癌的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是胃癌发展后期的重要分子事件。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技术在胃癌相关标志物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 建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从中发现有意义的胃癌相关标志物。方法 采用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总蛋白,银染显色,PDQuest软件分析,从中选取差异表达蛋白质点,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或MALDI-TOF-TOF-MS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结果 获得重复性和分辨率较好的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发现23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15个得到鉴定,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有10个,其余5个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结论 建立了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应用质谱技术鉴定了1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0年1月-6月对30例70岁以上高龄手术病人采用硬膜外麻醉,对所用局麻药用量和浓度进行观察,现报告并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