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0篇
  免费   211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32篇
妇产科学   81篇
基础医学   92篇
口腔科学   16篇
临床医学   319篇
内科学   16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47篇
特种医学   99篇
外科学   289篇
综合类   661篇
预防医学   306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382篇
  9篇
中国医学   313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107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分析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指导全省麻疹控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吉林省2006-2013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同时分析麻疹病例含麻疹类疫苗(measles-containing vaccine,MCV)接种情况。结果 2006年麻疹暴发流行,通过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疫情迅速得到控制。但是经过两年低发病后,又出现反弹现象。2010年全省强化免疫后,2011-2012年麻疹发病率下降到1/100万以下,2013年略有升高。结论 MCV强化免疫可以有效控制麻疹疫情,但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麻疹还会出现暴发流行;吉林省麻疹发病主要以局部高发为主,病例多发生在散居儿童;因此麻疹控制中需要科学地实施强化免疫,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麻疹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索医院药师培训考核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和信息化工具研发,全面提高药学培训质量,促进药学人才队伍建设。方法:回顾我院药师培训历程,从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个方面培训情况入手,分阶段分析问题,明确培训优化重点。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研发完善信息化教学工具,不断提升培训质量。结果:根据药师培训目标,拓展理论培训内容与方法,强化技能训练贴近实际操作,提高培训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利用信息化技术研发教学工具,建立综合培训信息平台,增强培训多样性和考核全面性,促进培训质量持续改进。结论:医院药师培训中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利用,信息化工具研发,有助于药师理论技能的全面提升,为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支持治疗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制。方法将200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谷氨酰胺支持治疗组)和对照组(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组)各100例,均于起病后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a(TNF-α)水平的变化及反应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指标: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水平、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尿乳果糖/甘露醇(L/M)水平的变化,比较治疗后7天生化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CRP、IL-6、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血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DAO、IFABP、L/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IFABP、L/M水平低于治疗前,DAO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观察组谷草转氨酶、血清肌酐、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治疗可下调急性炎性反应,减少各脏器炎性打击,保护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患者临床结局的良好转归。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尿乳果糖/甘露醇( L/M)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入院48h后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正常剂量,鼻饲营养方式,每天热量供给30~35kCal/kg,蛋白质1.5~1.8g/(kg? d)。观察组采取低剂量供能方式,每天热量供给16~20kCal/kg,蛋白质1.2~1.6g/( kg? d)。连续治疗1周后,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CRP、IL-6、TNF-α水平及L/M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炎症指标CRP、IL-6、TNF-α水平及L/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2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及L/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减少,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低剂量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减少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急性炎性反应,减轻肠壁黏膜炎性损伤,减少肠黏膜乳果糖排出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65.
毛细胞性白血病过去以“自血性网状内皮增生症”为人所知,推测病变细胞来自组织单核细胞系。现较普遍的看法是:此病属于与 B 淋巴细胞有关的淋巴增生性疾病,其主要根据是病变细胞具有B 淋巴细胞膜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具有单核细胞或 T 淋巴细胞特征的病变细胞较少见。对于这种差异的解释是损害发生在多能干细胞,而受损多能干细胞多向 B 淋巴细胞分化,较少向其他系列细胞分化。在西德 Kiel 恶性淋巴瘤分类中,毛细胞性白血病被列为低恶性程度恶性淋巴瘤亚组中的 B 淋巴细胞淋巴瘤。1970年 Plenderleith 提出毛细胞性白血病这一名称是由于本病血液涂片中能见到胞浆  相似文献   
66.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前后血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变化申洪达,陈超,杨尊峰,李春伟近代研究显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各有较高的血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为了探讨ALL患者血TNF水平的变化,我们测定了ALL患者完全缓解前后血TNF水平...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内皮祖细胞(EPCs)与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和脑室内出血(IVH)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NICU住院的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分别于出生时、生后7、14、21和28d及纠正胎龄36周时收集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EPCs水平,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等水平。结果68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纳入分析,其中对照组30例,BPD组20例,ROP组10例,IVH组8例。BPD组与对照组出生时EPCs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后7d时点EPCs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34+KDR+:(0.019±0.009)%伽(0.026±0.012)%,P〈0.05;KDR+CDl33+:(0.004±D.002)%傩(0.008±0.004)%,P〈0.01;CD34+KDR+CDl33+:(0.005±0.002)%船(0.008±0.004)%,P〈0.05。从出生时至生后21d,BPD组血浆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ROP组出生时至生后28d的EPCs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纠正胎龄36周时KDR+CDl33+和CD34+KDR+CDl33+EPCs与对照组相比略有升高趋势。与对照组相比,IVH组生后不同时点的EPCs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后早期的EPCs和VEGF水平降低可能参与了早产儿BPD的发生,但其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8.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引起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VP1区氨基酸位点的特征性变异位点。方法对2009--2012年分离于吉林省HFMD病例的70株EV—A71分离株的VPl编码区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分析VPl区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特征以及基因亲缘关系。结果2009--2012年在吉林省分离到的70株EV—A71均属于C4a基因亚型,其中69株与2008年安徽阜阳的分离株亲缘关系最近,并且这69株病毒在VPl编码区第22位氨基酸位点均由谷氨酰胺转变为组氨酸(Q—H),与2008年安徽阜阳株一致。结论引起2009-2012年吉林省HFMD流行的EV-A71可能:来源于安徽阜阳流行株延续传播。  相似文献   
69.
目的了解腹膜透析能否改变终末期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4+/CD8+比值和NK细胞。结果与腹膜透析前相比,腹膜透析后6个月、12个月,CD3+、CD4+、CD4+/CD8+比值均升高,CD3+透析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继续升高。CD8+腹膜透析后无变化。NK细胞腹膜透析后6个月、12个月分别与透析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结论腹膜透析可以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北人民医院行ERCP检查的300例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分为两组,A组为十二指肠憩室患者,B组为非十二指肠憩室患者,比较两组患者胆管结石的复发率、不同憩室类型的胆管结石复发的差异、ERCP应用于高龄胆管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A组胆管结石复发率为32.08%,B组为18.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十二指肠憩室内乳头患者的胆管结石复发率高于憩室旁乳头及憩室间乳头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00例患者的取石成功率为93.00%,其中一次性成功取石231例,48例行第2次ERCP术后完全取出,21例取石失败。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其中高淀粉酶血症8例,一过性胆管炎2例,轻型急性胰腺炎3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 应用ERCP治疗高龄胆管结石的安全性较好,十二指肠憩室可促进胆管结石形成,其中憩室内乳头对结石的复发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