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 探讨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为马鞍山母婴健康队列1 241对母子。使用食物频率问卷收集母亲孕期饮食数据,分别在儿童出生时、3、6、12、18和24月龄6个时间段随访,收集队列儿童身高和体重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确定母亲孕期饮食模式类别,利用组基多轨迹模型拟合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的关联。结果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记为蛋白型、健康型、素食型、加工型和饮料型5种饮食模式,可解释总饮食变异的50.04%,其中蛋白型饮食模式能解释21.34%,为主要饮食模式。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记为偏瘦型、一般型和偏胖型变化轨迹,分别占42.9%、45.6%和11.5%。控制潜在混杂因素后,发现健康型和饮料型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有统计学关联(P<0.05)。偏瘦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健康型饮食模式低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瘦型变化轨迹(OR=1.286,95%CI:1.002~1.651)。偏胖型与一般型变化轨迹相比,饮料型饮食模式高水平组儿童在生命早期更倾向于偏胖型变化轨迹(OR=0.565,95%CI:0.342~0.935)。其他饮食模式与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母亲孕期饮食模式会影响儿童早期BMI变化轨迹,其中低水平健康型饮食模式为偏瘦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水平饮料型饮食模式为偏胖型变化轨迹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2.
目的 评价Trivex旋切去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 采用旋切去除系统(TrivexⅡ)治疗下肢静脉曲张92例(135条肢体).结果 旋切去除时间(不含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的时间)平均为16 min (3~40 min),小腿部平均手术切口为3.3个(2~7个),平均住院时间6.3 d(3~11 d).Trivex旋切去除术后下肢曲张静脉、下肢酸胀、皮肤色素沉着、溃疡消失.平均随访20.2个月,2例局部复发,小腿无明显疤痕.结论 Trivex旋切去除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适应证广,手术效果好,能较彻底去除曲张静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3.
糖尿病患者其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危险性较普通人群高2~3倍,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通过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血清及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以探讨缬沙坦对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的保护作用。1材料与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动态监测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9月本院DLB-CL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观察组不同临床分期患者及不同治...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 2C9酶(CYP2C9)及维生素K环氧化物还原酶(VKORC)高活性患者对心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的影响及对策。方法 2010年2月至2013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科对CYP2C9及VKORC高活性40例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40~51(45.18±2.93)岁。行二尖瓣置换术(MVR)18例,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术(TVP)14例,双瓣膜置换术(DVR)8例。根据术前是否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分为两组,A组:20例,术前未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B组:20例,术前已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术后定期复查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华法林用量,统计达到预期值时用药时间及并发症。随访时间3~12个月,出院后,每月1次电话随访,记录每次复查INR值、并发症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 A组2例术后发生脑梗死,2例发生腘动脉血栓,1例发生肺栓塞,1例出现瓣环血栓形成;14例分别于第15~20 d达到预期INR值,无明显血栓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其中17例为CYP2C9*1/*1(*2CC/*3AA)阳性,VKORC1-1639 GA阳性;3例为CYP2C9*1/*1(*2CC/*3AA)阳性,VKORC1-1639 GG阳性。B组患者术后第2 d给予华法林推荐量的同时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及低分子肝素(0.4 ml/d),分别于第5~9 d达到华法林预期值,后停用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随访6个月无明显血栓并发症,仅1例出现鼻腔出血并发症,经鼻孔填塞后好转。结论术前行CYP2C9和VKORC1基因多态性检测,对心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取心血管外科手术患者胸骨骨髓,Ficoll离心法获取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种植在猪去细胞主动脉瓣叶表面2周,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化结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种植情况.结果 经体外培养的入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纤维网状支架表面形成一层基本连续的细胞层.认为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组织是良好的纤维支架,可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在去细胞猪主动脉瓣叶上构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体内和体外实验的动态气体灌流染毒装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装修型室内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木质人造板材释放气体的生物学效应。为深入研究其释放气体的遗传毒性作用、器官组织氧化损伤作用等 ,本实验室于 2 0 0 1年 5月开展了相关体内和体外实验 ,现将所用动态气体灌流染毒装置介绍如下。1 暴露 染毒装置的结构1 1 源发生器小型环境气候舱是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设备〔1~ 5〕。我们所用的木质人造板释放气体的源发生器为武汉市宇信科技开发公司生产的WH 2小型智能型环境气候舱。由下列各部分组成 :(1)惰性内舱 ,体积 6 0L ,由不锈钢板制成 ;(2 )舱气温度自动测量、记录…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不同脱细胞方法对猪主动脉瓣的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新鲜猪主动脉瓣叶随机分为4组:新鲜瓣叶对照组(组Ⅰ)及脱细胞组(组Ⅱ、Ⅲ、Ⅳ)。脱细胞处理:组Ⅱ用0.05%胰蛋白酶;组Ⅲ用1 Tri-tonX-100+核酸酶;组Ⅳ用1 TritonX-100+核酸酶+0.05%胰蛋白酶。瓣叶分别于大鼠皮下包埋;测定生物学特性;血小板液中孵育,观察血小板黏附情况。结果组Ⅱ瓣叶纤维结构受损,极限抗张强度明显下降(P〈0.05),其余2组脱细胞组性能无明显变化。组Ⅳ瓣叶皮下包埋的炎症反应较组Ⅱ、Ⅲ为轻。血小板黏附性组Ⅳ瓣叶反应较组Ⅱ、Ⅲ为轻。结论组Ⅳ脱细胞方法能更好的降低瓣叶的免疫原性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是一种较为理想地脱细胞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特大儿发生的高危因素、产前诊断和分娩方式,以期进行早期预防,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 对近6年115例特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特大儿发生率1.02%,2002年-2007年特大儿发生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合宫高+腹围≥140 cm 及宫高×腹围+200 g,产前诊断符合率为73.9%.本组剖宫产90例,达78.3%,阴道分娩25例,占21.7%.结论 特大儿的发生与孕妇体质量指数和身高有关.提高特大儿产前诊断率,选择适宜分娩方式,是减少分娩并发症,保证母儿安全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分析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子痫前期(PE)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PE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予以硫酸镁及硝苯地平)、观察组(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拉贝洛尔),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胎儿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记录母婴结局、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及脐动脉S/D值、动脉搏动指数(PI)、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不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出生后5 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苯地平联合拉贝洛尔治疗PE可明显改善脐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利于确保获得良好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