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41篇
临床医学   522篇
内科学   29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110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890篇
预防医学   375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36篇
  6篇
中国医学   268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许多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其受体表达异常,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疗效及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关系[1,2].IL-2和TNF-α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在抗病毒、抗肿瘤免疫及免疫调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5].我们观察了73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IL-2受体(sIL-2R)和TNF-α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及治疗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2.
993.
目的研究禾本科香茅属植物芸香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鉴定了其中3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尿囊素(3)。结论3个化合物都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不同光照应激对大鼠性激素水平和卵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性成熟SD雌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25 W、40 W、60 W、100 W光照组,对照组大鼠置于正常光照条件下,光照组大鼠持续光照干预6个月.观察大鼠动情周期变化,应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性...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品种在用电子血压计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的情况。方法 根据地理位置和经济水平选择北京市、深圳市、石家庄市、大同市及石河子市作为调查地区,从5个城市中分别选择1家三甲医院、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20户拥有电子血压计的家庭,每家医院选择10台、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择5台、每户家庭选择1台,共200台电子血压计,登记每台血压计的品牌、型号、生产企业等信息。通过查询Medaval、Stride BP等6个电子血压计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登记网站以及Pub Med、CNKI论文数据库,明确受调研电子血压计是否经过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结果 受调研的200台在用电子血压计中,除1台在国外购买外,其余199台均在国内购买,分属109个品种。其中,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合格的有23个品种,占所有品种的21.1%;三甲医院为37.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34.8%,家庭中为13.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不合格的电子血压计品种占1.8%,其余77.1%未开展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评价。结论 我国医疗行业及家庭中在用电子血压计品种众多,但经独立临床准确性验证的比...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瑞金市中医院内科收治的60例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接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TC、TG、HDL C水平、眩晕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腺癌盆腔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为临床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18例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8~69岁,孕次0~11次,产次0~5次,体质量指数15.15~32.42 kg/m~2。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及阴道不规则流血多见,分别占43.78%(183/418)及31.10%(130/418)。临床分期以ⅠB1期为主,有244例(58.37%);组织学类型以子宫颈腺癌普通型为主,有219例(52.39%)。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7.46%(73/418)。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未行新辅助化疗、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直径、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旁浸润、切缘浸润、阴道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IGO临床分期Ⅱ期(OR 3.658,95%CI 1.950~6.680)、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OR 4.962,95%CI 2.110~11.669)、淋巴脉管间隙浸润(OR 2.279,95%CI 1.190~4.363)、宫体浸润(OR 2.124,95%CI 1.115~4.047)、输卵管转移(OR 6.429,95%CI 1.473~28.063)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早期子宫颈腺癌患者中,FIGO临床分期Ⅱ期、子宫颈间质浸润深度≥1/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宫体浸润、输卵管转移的子宫颈腺癌患者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可能性大,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98.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34岁。主因进行性口、舌、四肢不自主运动5年,于2008年12月8日入我院治疗。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口、舌不自主运动,表现为不自主咬舌、咬唇,反复下唇及舌咬伤,进食障碍,舌不自主运动经常将食物推出。同时逐渐出现四肢及躯干不自主舞蹈样动作,行走时步态慌张、蹒跚,头部不自主晃动,经常摔倒,磕伤头部,以及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当地医院诊断为"舞蹈病",给予氯硝西泮、氟哌啶醇(具体剂量不详)等对症治疗,自觉  相似文献   
999.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发现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目的 回顾本实验室3922例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发现,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984年4月至2003年4月CSF细胞学检查3922例,CSF标本经自然沉淀法或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一格一姬染色,部分标本行.PAS染色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观察。结果 CSF细胞学特异性发现包括感染性病原体与恶性肿瘤,共55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1.40%。其中感染性病原体包括新型隐球菌5例,镰刀菌1例。恶性肿瘤49例,包括转移性癌26例,转移性淋巴瘤/白血病7例,脑生殖细胞瘤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4例,胶质母细胞瘤2例,来源未明的肿瘤6例。PAS染色对新型隐球菌的形态显示良好。转移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上皮膜抗原(EMA)和(或)细胞角蛋白(CK)阳性,淋巴瘤细胞可见LCA,CD20或CD34等标记物阳性。结论CSF细胞学对临床有重要意义,其特异性发现所见的肿瘤细胞以转移癌多见,病原体以新型隐球菌多见。CNS镰刀菌病是罕见的霉菌感染,CSF细胞学可检出镰刀菌。CSF免疫细胞学方法有助于鉴别肿瘤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000.
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活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CT或MRI引导立体定向对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手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用CT或MRI引导的脑立体定向地605例脑深部病变进行活检以期获得病变的组织学诊断,其中男357例,女248例,年龄:2.5-78岁,平均37.7岁,用CT引导立体定向活检515例,用MRI引导的定向活检90例。结果:522例(86.28%)获得脑肿瘤的病理组织,39例(6.44%)为炎性病理组织,其他病理组织23例(2.4%),16例(2.65%)未能提供病理学诊断,阳性诊断率97.35%,并发症发生13例(2.47%),死亡2例,死亡率为0.33%,结论:采用CT或MRI引导的立体定向脑深部病变活检是一种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创伤轻微,死亡率极低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