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2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44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22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520篇
内科学   29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89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07篇
综合类   889篇
预防医学   373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336篇
  6篇
中国医学   267篇
肿瘤学   9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1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目的确立防感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应用正交试验和HPLC,以防感颗粒中R,S-告依春、白花前胡甲素、苦杏仁苷及甘草苷4种活性成分含量为指标,采用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确定防感颗粒的提取工艺。结果防感颗粒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乙醇浓度为60%。结论优选出的工艺稳定可靠,可用于防感颗粒的提取。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瘦素对低氧状态下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增殖及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常氧、低氧2种状态体外培养大鼠ASMC,按随机数字表法将低氧组细胞分为低氧组、50μg/L瘦素联合低氧组(L50组)、100μg/L瘦素联合低氧组(L100组)、200μg/L瘦素联合低氧组(L200组)、200μg/L瘦素联合低氧和瘦素受体抗体组(ob-R抗体组)。各组均孵育24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反转录PCR检测HIF-1α、NF-κB的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HIF-1α、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常氧组相比,各低氧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与低氧组相比,L50、L100、L200组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并与浓度呈正相关(r=0.992);与L50、L100、L200组相比,ob-R抗体组细胞增殖明显降低。与常氧组相比,各低氧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与低氧组相比,L50、L100、L200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并与浓度呈正相关;与L50、L100、L200组相比,ob-R抗体组HIF-1α、NF-κB的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结论瘦素能促进低氧状态下ASMC增殖,并且能够促进HIF-1α、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4.
目的了解评估2岁以内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访2014年9月至2018年2月经我院治疗的2岁以内ARM术后患儿,采用中文版Peds QLTM家庭信息表格(Peds QLTMFamily Information Form)和Peds QLTM婴儿生活质量量表(Peds QLTMInfant Scale)对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ARM术后患儿与健康儿童生活质量的差异,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ARM术后患儿生活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回收问卷128份,纳入调查ARM术后患儿68例,健康儿60例。ARM组生活质量总分为(89.15±4.60)分,健康儿组生活质量总分为(86.08±13.52)分。其中两组情感功能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门直肠畸形类型是影响ARM患儿生理健康得分的主要因素。结论 2岁以内的ARM术后患儿生活质量总体与同龄健康儿相似,针对不同疾病类型的患儿治疗护理侧重点应区别对待,实施个体化的方案,从而促进患儿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等级医院评审对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中的促进作用。方法医院等级评审中领会评审条款的内涵,完善组织管理结构,建立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将等级评审内容及标准进行指标管理,应用戴明环(PDC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输血质量持续改进,收集改进前后的相关资料,对临床输血管理的质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院等级评审后各项管理指标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临床用血申请单合格率从65.3%提高至82.8%,输血病历规范率从70.7%提高至92.3%,自体输血率从12.7%提高至20.7%,临床用血合理率从71.95%提高至92.57%。结论该院以评审为契机,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输血管理持续改进,有效提高该院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的水平及临床用血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浙江省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梅毒和丙型肝炎(丙肝)感染水平、相关行为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方法 2011年在浙江省6个城市对戒毒人员进行匿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使用毒品种类、性行为、接受干预情况,并采集血液进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抗体检测。利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调查3 253人,其中新型毒品使用者1 298人,占39.9%,北部和中部地区、女性、≤25岁年龄组、浙江省户籍和有商业性性行为的吸毒者中使用新型毒品的比例较高。1 298例新型毒品使用者中,使用冰毒者占91.2%,HIV抗体阳性率为0.1%(95%CI:0.0%~0.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8.1%(95%CI:6.6%~9.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17.3%(95%CI:15.2%~19.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12.7%,有注射吸毒史者占9.2%,最近一年有商业性性行为者占29.6%。曾接受安全套发放和咨询的比例为33.4%,曾接受艾滋病检测的比例为14.0%。多因素分析表明,来自中部和南部地区的新型毒品使用者的梅毒感染、丙肝感染和有注射吸毒行为比例高于来自北部地区者;女性是梅毒感染的相关因素;曾注射吸毒和最近一年有商业性性行为与丙肝感染相互关联;曾注射吸毒行为与最近一年商业性性行为相互关联。男性、浙江省户籍及未接受过安全套发放和咨询者更有可能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结论 新型毒品使用者梅毒和丙肝感染水平高,不安全行为发生率高,接受干预服务比例低,提示需要提高对该人群的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感染风险的认识,设计制定针对该人群的有效干预措施,扩大干预覆盖率。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和教学效果。方法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科临床见习为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平台,以兰州大学201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平行分组对照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通过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法的认可程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考核成绩显示,实验组较对照组学生考核成绩高(P<0.01)。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PBL教学法有较高的兴趣,大部分学生认同此教学法。结论在传染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法。PBL教学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探索并运用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及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妊娠中晚期妇女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血脂的相关性。方法 353名孕妇,孕期12~36周时,空腹采血检测25-羟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按照血清25-(OH)D水平分为维生素D缺乏(≤20ng/mL)、维生素D不足(21~29ng/mL)及维生素D正常(≥30ng/mL)三组,比较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差异,分析血脂各指标与血清25-(OH)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在353中晚期妊娠妇女中,221例(62.61%)为维生素D缺乏,89例(25.21%)为维生素D不足,43例(12.18%)为维生素D正常,维生素D水平级别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为正相关(相关系数rs分别为0.075、0.082、0.071),与高密度脂蛋白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s=-0.02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在妊娠中晚期妇女中普遍存在,但与血脂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GCR)结合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配体结合法测定白细胞GCR结合量。结果61例SLE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白细胞GCR结合量为(4156±1408)位点/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5072±1312)位点/细胞(t=3.506,P=0.01)。3个以上重要器官或系统受损者白细胞GCR结合量显著减低(t=3.262,P=0.002)。SLE患者治疗前白细胞GCR水平与SLE病情活动指数呈负相关(r=-0.487,F=18.372,P=0.001)。白细胞GCR结合量较低的患者应用GC的疗效较差,副反应较多见。结论SLE患者白细胞GCR结合量显著减低,这种变化与SLE患者病情活动性、重要系统器官受损情况以及GC的疗效和副反应等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0.
<正> 本文对受检者均做全面体检,记录病史,测血压、身高、体重,检查大小便及血常规,胸透,眼底检查和心电图等。根据体检资料将无心血管及肝、肾疾患者列入健康组;按世界卫生组织分类标准,将Ⅱ期高血压患者定为Ⅱ期高血压病组;同时按1981年全国冠心病评定标准,将有关患者分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高冠心病组)及冠心病组。健康组32例,全部为男性,年龄5(?)~69岁;Ⅱ期高血压病组38例,均为男性,年龄50~69岁;高冠心病组31例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