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1831篇
  国内免费   7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15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004篇
综合类   291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09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19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0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陈琪 《药物与人》2014,(10):317-317
新生儿从出生到适应环境,是一个特殊时期,需要经历一系列重要的调整和复杂的变化,才能适应新环境。此期新生儿的发病率,死亡率最高。因此,加强新生儿期护理,特别是家庭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与胆囊穿刺造瘘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接受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保胆取石组)和胆囊穿刺造瘘后行Lc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L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等。结果6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带管时间14d-2个月,平均30d。4~8周后,保胆取石组30例成功行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100%,取石过程中无出血、漏胆、继发胆总管结石、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LC组28例三孔法完成LC,2例因粘连组织难以分离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中出血量(8.8±1.7)ml,显著少于LC组(18.9±1.2)ml(t=-25.968,P=0.000);保胆取石组住院时间(4.4±0.6)d,显著短于LC组(5.6±0.5)d(t=-8.243,P=0.000)。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3、6、12个月,B超检查1例复发,5例有上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16.7%(5/30),LC组术后21例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70.o%(21/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7.376,P=0.000)。结论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操作简便,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远期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胆囊造瘘后行LC。  相似文献   
103.
本文报道原发性腰椎肌上皮瘤影像表现一例。患者男,59岁,平扫CT示腰4椎体及右侧附件见分房样溶骨性骨质破坏,膨胀性生长。MRI示病灶内呈多发分房囊性信号,边缘清晰,病灶囊性成分不强化,分隔及实性成分明显强化。遂行椎骨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提示为肌上皮瘤。  相似文献   
104.
105.

目的:分析丙肝相关性肝癌(HCV-HCC)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针对复发时相的个体化临床干预。 方法:回顾98例行HCV-HCC根治术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根治术后复发规律,对复发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病毒因素进行分层分析。 结果:全组根治术后有2个复发高峰,以24个月为界分为早、晚期;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镜下微血管侵犯为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病毒载量为晚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术后病毒载量持续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明显长于术后持续高病毒载量或病毒载量不稳定者(P<0.001)。 结论:HCV-HCC根治术后早、晚期复发影响因素不同;早期复发率较高,预防性TACE可改善早期复发高危者预后;术后抗病毒治疗可改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供肝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方法:分别用单纯UW液(模型组)或含乌司他丁(乌司他丁组)、HO-1诱导剂CoPP(CoPP组)、HO-1抑制剂ZnPP(ZnPP组)的UW液灌注切取的供体大鼠肝脏并保留灌注液1 h后,原位移植受体大鼠。移植后24 h取移植肝脏与受体大鼠血标本,行肝脏病理学检查及评分;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olt法检测肝组织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2和IL-10的含量。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供肝的损伤明显减轻、Suzuki评分降低,而ZnPP组损伤加重、Suzuki评分升高(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HO-1 mRNA与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而ZnPP组明显下调(均P<0.05);乌司他丁组与CoPP组大鼠血清中IL-2水平明显降低、IL-10水平明显升高,而ZnPP组IL-2水平明显升高、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上调移植大鼠肝脏的HO-1水平,减轻再灌注损伤、抑制排斥反应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比较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法行肝硬化大鼠肝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及对肝脏、小肠损伤的影响。 方法:大鼠采用CCl4加乙醇复合法诱导肝硬化模型后行Higgins法70%肝切除。根据术中肝血流阻断法的不同分为A组(Pringle法);B组(半肝血流阻断法);C组(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D组(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阻断时间均为30 min。比较各组手术成功率,肝切除24 h后动物存活率及肝细胞及小肠病理改变。 结果:A、B、C、D组手术成功率各分别为90.9%(10/11)、76.9%(10/13)、80.3%(10/12)、76.9%(10/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切除术后24 h存活率分别为3/10(30%)、10/10(100%)、9/10(90%)、10/10(100%),B、C、D组大鼠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均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A组肝组织、小肠黏膜明显损伤,除C组小肠黏膜损伤与A组类似外,其他各组肝组织损伤均较A组轻微,且小肠黏膜基本无损伤。 结论:在肝硬化大鼠肝切除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法、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门静脉转流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法的手术安全性及肝损伤程度均优于Pringle法。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肝尾状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的外科处理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肝尾状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 结果:术前将患者Child-Pugh评分均调整至A级,CT及三维立体重建检查,了解肿瘤与肝动、静脉及门静脉的关系;2例患者依照左右路径+前路劈肝路径切除,另2例行左半肝+尾状叶联合切除。患者均安全顺利地实行了肝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切除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术前充分评估,术中精细操作,手术治疗肝尾状叶巨大血管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微小RNA 22(miR-22)启动子区域的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收集1 020例确诊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HCC患者(病例组)和1 046例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静脉血标本。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方法对miR-22启动子区域多态位点rs6502892(C→T)和rs721576(A→G)进行基因型检测,结合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HBV相关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rs6502892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而rs721576的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s6502892野生型(CC)比较,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的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调整后OR=1.23,95% CI=1.02~1.47,P=0.029)。进一步的分层分析表明,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的危险效应在52岁以下年龄组、女性、吸烟者和饮酒者中更明显(均P<0.05);而rs721576突变基因型(AG/GG)在男性和非吸烟者中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降低(均P<0.05)。结论:miR-22 rs6502892突变基因型(CT/TT)增加中国人群HBV相关肝癌的发病风险,而rs721576突变基因型(AG/GG)降低男性和非吸烟者患HBV相关肝癌的风险。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吸入七氟醚对低浓度顺铂预处理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机制。方法 建立低浓度顺铂预处理细胞模型,噻唑蓝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梯度七氟醚对SH-SY5Y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和LC3Ⅱ蛋白表达,利用钙成像技术分析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低浓度顺铂预处理后,0.6%七氟醚对SH-SY5Y细胞增殖活性未产生影响,但可诱导细胞LC3-Ⅱ表达增加,而1.7%七氟醚显著抑制SH-SY5Y细胞增殖活性(P<0.01),诱导LC3-Ⅱ和Caspase-3表达增加(P<0.01),并且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P<0.01);当部分干扰IP3R-1表达后,1.7%七氟醚诱发的LC3-Ⅱ和Caspase-3表达减少(P <0.05)。结论 1.7%七氟醚诱导低浓度顺铂预处理SH-SY5Y增殖活性的降低,可能与IP3R-1介导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致细胞凋亡增加以及自噬水平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