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27例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于胃肠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与病理方面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27例胃肠道MALT淋巴瘤,对其临床,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6例胃淋巴瘤中,病变位于胃窦部9例,2个病灶者1例,11例肠淋巴瘤中,病变位于回盲部5例,多发病灶4例,病灶直径≥5cm者16例,病理检查病变侵及粘膜下层2例,肌层8例,一全层12例,浆膜外组织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者9例,结论 本病误诊率  相似文献   
63.
8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学分析及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病理学分析和临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确诊87例GIST并分析其病理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位于胃者59例(67.8%),小肠23例(26.4%),结肠1例(1.1%),其他部位(系膜、网膜及后腹膜)4例(4.6%)。87例GIST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者为87例(100%),CD117 87例(100%),CD34 75例(86.2%),SMA 11例(12.6%),结蛋白8例(9.2%),S-10017例(19.5%),NSE 13例(14.9%)。诊断为良性GIST者11例(12.6%),潜在恶性18例(20.7%),低度恶性28例(32.2%),高度恶性30例(34.5%)。总的随访率为76/87(87.4%)。通过病史及随访发现复发或转移的病例共12例(13.8%)。所有病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3例有术后复发/转移的病人接受了格列卫治疗。结论:GIST的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CD117是诊断GIST的重要标记物。肿瘤大小和细胞核分裂数是判断良、恶性GIST的重要指标。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治疗GIST的关键;甲磺酸伊马替尼对治疗无法切除或者复发/转移的恶性GIST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对GIST病人术后的长期随访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术前经动脉化疗对胃癌患者肿瘤细胞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于术前行区域动脉化疗,并与同期20例患者行单纯手术作对照。观察化疗对术后恢复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活性的影响。术后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并以免疫组化法测定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Ki-67,以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结果 术前区域动脉化疗,不会增加术后并发症。手术后,化疗组的总T细胞较对照组显著上升,而NK活性有所下降,且恢复较慢。化疗后65%的患者肿瘤组织出现癌细胞变性、组织坏死、纤维增生等病理改变。化疗组的增殖指数PCNA和Ki-67分别为(70.1±12.3)%和(28.9±6.8)%,较对照组的(81.3±7.3)%和(41.8±9.8)%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指数则由对照组的(8.7±2.7)‰提高至化疗组的(12.7±6.2)‰(P<0.05)。结论 术前经动脉化疗能导致癌细胞变性坏死,并抑制肿瘤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在围下术期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5.
焦哲  陈治平 《上海医学》1999,22(10):629
患者,男性,40岁。入院诊断:肝修补术后,上消化道出血。入院前5个月因外伤所致“肝破裂”行修补术。术后2个月出现上腹部间歇性疼痛,伴呕吐、黑便。以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伴有心悸、冷汗等,经保守治疗后缓解。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见手术瘢痕,肝肋下5cm,无压痛,质中,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ALT、AST、γGT、AKP、SB、SB′均升高。腹部CT、MRI示:肝右叶巨大血肿,大部分为陈旧性。肝动脉造影示:肝右动脉瘘。进一步诊断为:肝修补术后,胆道出血。手术探查发现,肝右…  相似文献   
66.
[摘要] 目的 分析肠系膜下静脉(IMV)汇入门静脉系统角度与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的关系。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3例行全腹部+盆腔CT 检查的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门静脉系统重建三维图像,将门静脉系统的解剖类型分为IMV汇入门静脉角、IMV汇入肠系膜上静脉(SMV)、IMV汇入脾静脉(SV)3种类型,分析IMV汇入门静脉系统分型和成角情况以及成角与肝转移灶分布关系。结果 全组男性68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58.4岁;同时性肝转移93例(82.3%),异时性肝转移20例(17.7%);其中结肠脾曲癌2例(1.8%),降结肠癌7例(6.2%),乙状结肠癌42例(37.2%),直肠上段癌62例(54.8%);肝内单发病灶共38例(33.6%),多发病灶共75例(66.4%)。根据三维重建结果将IMV汇入门静脉系统情况分为3型:IMV汇入门静脉角(17例,15.0%),IMV汇入SMV(31例,27.4%),IMV汇入SV(65例,57.6%)。113例左半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IMV汇入门静脉角共17例,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100%位于肝左叶,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0%)和肝左叶(80%),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5%)、肝左叶(0%)和肝左右叶(75%),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0%)、肝左叶(80%)和肝左右叶(0%),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SMV共31例,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66.7%)、肝左叶(8.3%)和肝左右叶(25%),IMV与SM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6.3%)、肝左叶(36.8%)和肝左右叶(36.8%),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V汇入SV共65例,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50%)、肝左叶(35.7%)和肝左右叶(14.3%),IMV与SV成角<90°患者转移灶位于肝右叶(21.6%)、肝左叶(25.5%)和肝左右叶(52.9%),肝转移灶分布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IMV汇入方式进行门静脉系统的三类分型中,IMV汇入门静脉系统的角度均与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密切相关,尤其在IMV以成角>90°汇入门静脉系统时,能更好地预测左半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分布区域,对于疾病的临床预判、监测和治疗具备相当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钾离子通道在门静脉高压症鼠离体肠系膜小动脉对去甲肾上腺素(NE)低反应的影响。方法 观察门静脉部分缩窄所致的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PVS)和手术对照(Sham)大鼠离体肠系膜小动脉对NE的反应,以及钾离子通道阻断剂(4-氨基吡啶、Iberitoxin、优降糖、氯化钡)对NE反应的影响。结果 与Sham鼠相比,PVS鼠血管对NE反应降低。4-氨基吡啶使血管对NE反应降低,pD2下降(P<0.05),Iberitoxin、氯化钡、优降糖均使Sham和PVS鼠血管对NE反应增加,pD2上升(P<0.05),但PVS鼠血管对NE的低反应依然存在,pD2仍显著地小于Sham鼠(P<0.05)。结论 单一类型钾离子通道开放并不是门静脉高压症鼠动脉对NE低反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8.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应用磁共振血管造影 (magneticresonanceangio graphy ,MRA)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门静脉系统及肝动脉血管成像 ,以评价MRA在门静脉高压症外科中的应用价值。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1月期间 ,对 3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11例 ,年龄 15~ 76岁。肝炎后肝硬化 30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3例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血吸虫性肝硬化 2例。根据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 :A级 16例 ,B级 15例 ,C级 4例。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 ,…  相似文献   
69.
多发胃癌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胃癌外科诊治中多发胃癌的漏诊及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2月间收治的830例胃癌中9例多发胃癌病人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中,术前行胃镜检查者8例,行GI检查者6例,均未诊断出同时有两处病灶存在。4例为术中发现,另5例为术后病理检查所证实。两处癌灶大体分型相同者6例,不同者3例。两癌生长在相同区域者5例,不同区域者4例。组织学类型相同者7例,不同者2例。两处癌灶均为早期胃癌者1例,均为进展期胃癌者6例,早期与进展期并存者2例。18处癌灶中,局限于黏膜下层者4处;侵及肌层者4处;侵犯和(或)突破浆膜者10处。主、副癌灶间的间距为0.8~4.3cm,且病理连续切片证实两病灶间无联系,为非扩展浸润所致。术后随访6~24个月,1例残胃复发再手术。死亡5例,均为腹腔或淋巴结转移。结论:内镜、放射科、外科、病理科等相关医师应认识存在胃癌多发病灶之可能,并予重视,以减少和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通过测定门脉高压症大鼠血浆内毒素和亚硝酸根/硝酸根离子(NO2^-/NO3^-)浓度,探讨一氧化氮(NO)在门高压大鼠中产生是否过多及其可能机制。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端侧门腔分流(PCS,n=10)、肝前型(PHPH.n=10)和肝内型门高压(IHPH,n=8)以及手术对照组(SO,n=8)。模型制备后2周测定门脉压(FPP)并从腹主动脉采集血样,用于测定(1)血浆NO2^-/NO3^-浓度;(2)血浆内毒素浓度;(3)肝、肾功能。血浆内毒素水平在PCS、PHPH、IHPH和SO大鼠中分别为0.09±0.05EU/ml、0.08±0.03EU/ml、0.07±0.05EU/ml和0.05±0.02EU/ml。血浆NO2^-/NO3^-浓度在PCS、PHPH、IHPH和SO组大鼠中分别为8.99±2.11μmol/L、7.89±1.75μmol/L、7.26±2.55μmol/L和4.89±2.78μmol/L。血浆内毒紊与NO2^-/NO3^-的浓度在IHPH、PHPH、PCS鼠均较SO鼠明显升高(P<0.05)。前三组间血浆内毒素和NO2^-/NO3^-的水平虽无显著性差异,但PCS>PHPH>IHPH。血浆内毒紊浓度与NO2^-/NO3^-浓度之间呈密切正相关(r=0.54544.P<0.05)。肝功能损伤的程度为IHPH组>PCS组>PHPH组。本研究结果提示,门脉高压时因门体分流和肝功能减退导致血浆内毒紊水平升高,刺激NO合成与释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