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目的 探讨中医痹证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痹证寻找理论根据。方法 选择 66例骨关节炎患者及健康者 60例 ,测定其血浆内皮素含量。结果 骨关节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比健康者高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骨关节炎与血浆内皮素关系密切 ,只要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即可改善症状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痹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
陈治卿 《海峡药学》2006,18(2):105-106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病人的血压、血脂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股骨颈密度。采用美国罗氏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脂。采用立式水银柱血压计测坐位时血压。结果对43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与38例正常骨密度人进行血压、血脂测定。骨质疏松组病人的血压与血脂大多不正常,与正常组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骨质疏松与血压、血脂之间有密切相关,有着相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23.
钙剂和维生素D对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促进骨矿化的药物钙剂和维生素D对骨密度(BMD)的影响。 方法 选取196例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口服钙尔奇D每日1粒加维生素D3200IU,并指导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和接受日光照射。另一组单纯指导多食含钙高的食物和接受日光照射。治疗前后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BMD,并观察不良反应。 结果 6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BMD平均增加1.9%,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BMD减少0.3%,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别。两组比较治疗前后BMD变化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 钙尔奇D加低剂量维生素D有明显增加BMD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目的分析绝经早期女性骨代谢状况、骨密度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及骨质疏松症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的变化,探讨血清铁蛋白在绝经早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136例50-55岁绝经早期女性行骨密度检查,根据BMD测定结果分为正常对照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测定血清Fer、ALP、β-CTX(β胶原降解物)、BGP(骨钙素)、PTH(甲状旁腺激素)、25-OHD(25羟维生素D)及生化指标。结果与正常骨量组比较,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血清铁蛋白水平与骨密度呈负相关,与BGP和β-CTX呈正相关。骨质疏松组干预治疗6月后仅β-CTX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经早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铁蛋白有明显升高;患者血清铁蛋白与β-CTX、BGP呈正相关,铁稳态失衡、铁超载参与了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比较降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Ⅱ型的效益。方法4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以年龄70岁分为Ⅰ、Ⅱ型两组;鲑降钙素501U,肌肉注射,1次/d,连续14d,接着隔日1次,连续14次,以后为2次/周直至完成3个月疗程;配合每日元素钙600mg,维生素D125μg。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前后位L2-L4腰椎骨密度。结果降钙素+钙剂3个月治疗后两组腰椎骨密度均比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Ⅰ型治疗后的腰椎骨密度增幅显著大于Ⅱ型的增幅(P〈0.01)。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降钙素治疗Ⅰ型比Ⅱ型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7.
为了解厦门岛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状况,抽样调查了1028名离退休职工的家庭、生活、心理、疾病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老年人社会及健康保障的设施。对象与方法一、对象厦门市开元区、思明区、厦门大学区离退休职工1028名。其中老年人(≥60岁)640人(62%,男322人、女318人),初期老年人(45~59岁)388人(38%,男31人,女357人)。说明这次调查的对象,基本反映了老年人群的现状。  相似文献   
28.
讨论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目前一些新突破,在抗骨质吸收药中提出雷洛昔芬,是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促进骨药物有甲状旁腺激素1—34片段;正在研制开发的有锶盐,他汀类药,抗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抗体的疫苗,护骨素,整合素配体,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破骨细胞质子泵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厦门岛中老年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及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病率变化规律及有关影响因素,为骨质疏松症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26例中老年人群进行检测,准确记录其性别和年龄,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DEXA测受试髋骨(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s)、腰椎的BMD,按10岁为1a龄组计算骨量及OP的患病率。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其膳食、运动习惯。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中老年人双侧髋骨骨密度值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双侧髋骨较L2-4的BMD均明显降低(P<0.05),腰椎的BMD与深绿色蔬菜摄入量明显相关。结论:髋骨骨密度的检测在早期诊断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的价值。改善饮食生活习惯、增加深绿色蔬菜摄入量,适量的户外运动有利于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0.
目的对厦门市中老年人骨密度状况进行分析,了解厦门市地区环境、生活行为、饮食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为防治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对在厦门居住10年以上、21岁以上共6233人,采用美国GE公司LUNAR PRODIGY型骨密度仪,测定腰椎1-4、股骨颈、Ward三角、大转子区的骨密度,并以5岁为年龄组间距进行分组,对每组的身高、体重、性别、骨密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骨密度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男女在36~40岁这一年龄段的骨密度相对稳定为最高值。35岁至50岁(女性),35岁至65岁(男性)相对稳定。女的从56~60岁开始下降,男的从66~70岁开始下降。身高随年龄增高而下降,36~40岁这一年龄段平均男人身高174.2cm,女人身高162.8cm;80岁以后身高都变矮,男人平均为168.4cm,女人平均为155.7cm,女人身高变矮比男人明显。体重在36~40岁,男人的体重平均达70.1kg,女人的体重平均达60.8kg。结论厦门地区的环境、气候及较长的海岸线和全年都有日照,可提供很多户外活动的空间,厦门人的生活行为、饮食习惯使厦门人骨密度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的速度较慢。年龄往后移,身高体重适宜,肥胖的人不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