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45篇
  2篇
中国医学   5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在成人嗜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至2015年在我院诊断的21例成人HP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血浆置换组与非血浆置换组之间的治疗差别。结果血浆置换组在中位生存期、发热症状、实验室检查与非血浆置换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在HPS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可缓解HPS患者的症状,改善预后,为治疗原发疾病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5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实行供应室一手术室集中管理模式,对全院复用医疗器械、敷料由科室分散管理转为供应室集中管理,达到共享有限资源、控制院内感染、保障医疗护理质量的目的。方法:集中管理采取分步实施策略,首先对复用医疗用物较为集中的手术室、产房进行管理,重点规范回收、清洗、包装程序,评价与分散管理灭菌物品质量之间的差异,为在全院推行集中管理提供依据。结果:集中管理复用医疗用物8个项目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分散管理(P〈0.05)。结论:复用医疗用物由供应室集中管理能有效地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控制院内感染,共享有限资源,值得在全院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3.
探讨干化学法与尿显微镜法检测尿中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差异情况。对260例病人尿液标本分别用干化学分析仪和尿沉渣显微镜分析WBC和RBC,对其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干化学仪法与显微镜法检验WBC的符合率为:阳性符合率84.62%,阴性符合率95.80%,假阳性率4.20%,假阴性率15.38%。检测RBC的符合率为:阳性符合率90.00%,阴性符合率89.44%,假阳性率10.56%,假阴性率10.00%。尿液干化学法检出率高,省时、省力,适合筛查;但其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故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法。  相似文献   
154.
目的 探讨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造影中降低造影剂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怀疑头颈部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头颈部动脉CT造影显像.所有患者被分为两组,即常规造影剂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降低造影剂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30例.常规剂量组采用75 ml造影剂剂量,低剂量组采用50 ml造影剂剂量.对两组图像强化值进行评估.结果 常规剂量、低剂量两组图像主动脉弓、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强化值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与应用常规造影剂剂量比较,256层螺旋CT头颈部动脉低剂量造影中造影剂剂量降低约33.3%.  相似文献   
155.
陈晓云  李贺  杨新东  吴贤敏  张悦 《浙江医学》2011,33(8):1155-1157,1233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出血灶电凝术和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82例难治性鼻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内镜下出血灶电凝组(直接止血组)68例。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组(间接止血组)21例。所有病例随访12~48个月,治疗后第3个月末,记录患者的止血情况,随访期间最末次复查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比较两组的止血成功率和术后鼻出血复发率。结果直接止血组、间接止血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9.7%和9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0,P=0.918)。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27.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44,P=0.033)。结论鼻内镜下蝶腭动脉电凝术与内镜下出血灶电凝术相比较,近期疗效相当。远期疗效更佳,复发率低,为鼻内镜下不能明确出血灶或电凝术失败的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6.
吴贤敏  李志春  张声  易自翔  林功标  陈晓云  陈建福 《浙江医学》2011,33(9):1275-1277,1281
目的 观察促血管生成素Ang-1、Ang-2及其受体Tie-2在鼻咽血管纤维瘤(JNA)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鼻咽血管纤维瘤扩展性生长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Ang-1、Ang-2、Tie-2蛋白及CD34在30例JNA(JNA组)、20例鼻咽部慢性炎症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JNA组Ang-1、Ang-2及Tie-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4/30)、76.67%(23/30)、100%(30/30),对照组分别为80%(16/20)、30%(6/20)、45%(9/20),两组患者Ang-1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JNA组Ang-2及Tie-2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CD34呈低阳性表达、JNA组呈强阳性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17.6007±3.03881、14.0267±2.9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ng-2在JNA组不同年龄、性别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90%)明显高于Ⅰ+Ⅱ期(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周边组织中Ang-1的表达与Ang-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Ang-2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 Ang-1与Ang-2在JNA外周组织血管生成中相互拮抗,Ang-2可能决定JNA外周组织血管生成和肿瘤扩展性生长.当Ang-2高表达而Ang-1低表达时,促进JNA外周组织的血管生成;反之则抑制JNA外周组织血管生成.推测Angs及其受体系统在JNA外周组织血管生成和肿瘤扩展性生长中的调节作用是以Ang-2的作用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7.
目的 分析疏肝理气代表方柴胡疏肝散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根据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OMIM数据库,预测和筛选柴胡疏肝散的活性成分和MAFLD的相关基因,得到柴胡疏肝散治疗MAFLD的潜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构建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与MAFLD相关靶点的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网络获得重要靶点,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同时作分子对接及历史文献研究对相关靶点进行验证。结果 从中药复方柴胡舒肝散中经ADME筛选后到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柚皮苷、和异鼠李素、柠檬烯等140种化学成分,能够作用于65个MAFLD的疾病靶点,其中前十位的PTGS2、ESR1、AR、GSK3B、PTGS1、ESR2、ADRB2、AKT1、TP53、PGR和EGFR为最重要的核心靶点,可以调控的信号通路主要为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VEGF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p53信号通路、PPAR信号通路和Jak-STAT信号通路,参与MAFLD的RNA聚合酶II启动子转录、基因表达与DNA转录的正调控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药物关键成分槲皮素与山柰酚与疾病核心靶点IL-6成功建立对接,且具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 柴胡疏肝散在干预MAFLD的过程中,主要通过调节免疫和肿瘤抑制作用治疗脂肪性肝病,整个过程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对机体起到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8.
 目的 研究补肾祛瘀汤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survivin蛋白的影响,探讨补肾祛瘀汤对EMS的疗效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补肾祛瘀汤组(C组)、孕三烯酮组(D组)、补肾祛瘀汤加孕三烯酮组(E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采用大鼠子宫内膜组织自体移植手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灌胃给药28 d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和子宫内膜移植物局部VEGF和survivin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VEGF及Survivin蛋白含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肾祛瘀汤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异位内膜的血管新生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9.
陈晓云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23-1224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方法与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成像及图像重组资料。结果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11例患者中壁内血肿6例,穿透溃疡5例。结论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的情况下快速、安全、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信息,可作为诊断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通过分析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在温州地区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分子病因学。方法:突发性耳聋患者102例(男52例,女50例)为实验组,无听力损伤的健康者110例(男53例,女57例)为正常对照组。对实验组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病因学调查,并抽取两组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分别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GJB6目的片段,并将PCR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运用Chroma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0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中发现GJB2109G>A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16例;GJB2 79G>A纯合突变10例,杂合突变54例;GJB2 341A>G纯合突变6例,杂合突变48例;GJB3 357C>T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12例;GJB3 474G>A杂合突变1例。110例正常人中发现GJB2 109G>A纯合突变4例,杂合突变18例;GJB2 79G>A纯合突变18例,杂合突变46例;GJB2 341A>G纯合突变36例,杂合突变12例;GJB3 357C>T纯合突变3例,杂合突变15例。GJB2、GJB3基因突变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未检测到GJB6有意义的突变。结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与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GJB2、GJB3、GJB6突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