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1篇
肿瘤学   5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比较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的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78例70岁以上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支气管袖状切除手术55例(袖状切除组),接受全肺切除手术23例(全肺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与并发症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袖状切除组患者术后气管镜吸痰次数显著多于全肺切除组(P<0.05)。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呼吸道和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生与术式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术前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是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5)。结论对于高龄肺癌患者,支气管袖状切除与全肺切除两种术式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支气管袖状切除术术后更需重视气道管理;术前肺功能差是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2.
食管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陈文虎 《肿瘤》2003,23(2):85-86,94
中国是食道癌的高发地区 ,长期以来传统的治疗模式强调尽可能地采取手术切除方式 ,但由于其特殊的解剖位置 ,除部分高发地区外早期发现食管癌十分困难 ,加之肿瘤向周围重要结构的浸润性生长使得单纯手术较难达到满意的局部根治效果。1980年Earlam等对全世界 12 2篇文献报道的837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总结 ,每 10 0例患者中 5 8例可接受手术治疗 ,其中根治性切除仅39例。 1990年Muller等回顾 1980~ 1990年间 130篇文献报道的 76911例食管癌的治疗情况 ,发现手术技巧有较大的提高 ,手术死亡率虽较前有明显下降仍高达 13%。术后长…  相似文献   
83.
最近我院收治了一例外伤性右主支气管根部断裂,经急症手术治愈,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26岁,妊娠6个月。1982年1月5日上午10时30分左右被拖拉机撞伤右肩和右胸部,当时即感右胸疼痛,呼吸困难。来院急诊时,患者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呼吸急促,不能平卧,无咯血。胸部摄片示右肺压缩90%。拟诊右侧外伤性气胸收入病房。  相似文献   
84.
继发性双侧膈神经麻痹,常致急性呼吸衰竭,须机械通气维持呼吸。我院近年来治疗双侧膈神经麻痹,予机械通气辅助均获得成功,但耗时耗力耗财,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对将来的工作不无裨益。1临床资料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0岁。均为纵隔巨大肿瘤、双侧性生长。CT示肿块压迫上腔静脉甚至包绕上腔静脉并向双侧生长几乎达肺门。手术经正中切口切除肿瘤,由于肿瘤侵犯包绕膈神经左、右支,故膈神经被一并切除。术后均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出现时间在术后1周左右,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辅助时间约5~6周,后拔除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85.
作者等研究改进的肺癌隆凸切除重建的手术操作和呼吸管理方法,于1980年3月11日首次应用于临床,以后又作了3例,均取得满意的即期和近期疗效。本法操作比较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术后平稳,康复顺利,也未出现并发症。今将手术方法作简要的介绍和讨论。 一、病例简介 第一例:王××,男,45岁,住院号38802,于1980年2月由山东转来我院。经X线摄片、纤维支气管镜以及活组织检查,确诊为右上叶原发性肺癌,末分化小细胞型  相似文献   
8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新血管的生成 ,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高表达。VEGF在食管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且与食管癌预后明显相关。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肿瘤治疗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87.
胸腺类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纵隔肿瘤,文献报告的病例很少。我院于1995 - 1999年共收治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年龄35~6 0岁,平均年龄4 8 7岁。其中男6例,女2例。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和咳嗽,1例伴有柯兴综合征,表现为肥胖、满月脸、面色潮红。无一例伴发重症肌无力。X线大多表现为前上纵隔巨大块影,最大15cm×13cm ,最小5cm×5cm。手术中发现淋巴结转移的有2例,肿瘤包膜完整的仅1例,大多数肿瘤侵犯胸膜、心包和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完全切除3例。1例病理证实伴有胸腺瘤。7例在术后接受放疗,其中2例接受化疗。5例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围术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特点及变化规律。方法:测定并分析手术前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及淋巴细胞所占比例(L%),手术前、手术后第1天、第5天、第10天外周血1gG、NK和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CD3、CD4、CD8、CD3/DR、CD8/CD38。结果:手术后WBC与术前相仿,L%明显下降(P<0.01);手术后第10天NK上升(P<0.01),CD3、CD4、CD8均较术前下降(P<0.01),术后第5-10天恢复到术前水平;IgG术后即开始持续性下降,至术后第5、10天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胸部手术在术后1周左右对肺癌病人免疫功能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围术期免疫保护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89.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痿(BPF)的发生原因和早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995~2000年我院全肺切除820例发生支气管胸膜痿16例的的临床资料。BPF发生于右全肺切除(13/320)多于左全肺切除(3/500);支气管切端癌残留(10/41)多于无癌残留(6/779),术前化疗(5/110)多于未化疗(11/710),70例自体组织覆盖残端未发生BPF。16例早期处理为胸腔穿刺和抗菌素冲洗,证实胸腔感染或支气管胸膜痿后均给予闭式引流。引流不畅者必要时行胸腔开放引流(5例)。结果:2例痊愈出院(1例早期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反复冲洗,1例3天后行肌瓣痿口修补)。8例带闭式引流管出院,4例开放引流后出院,长期换药,1例开放引流后痿口长期未愈合,1例因全身功能衰竭死亡。结论:BPF的发生同残端的处理和残留癌密切相关,支气管残端用自体组织覆盖,是降低BPF发生的有效手段,对于右全肺切除和术前实施化疗或放疗者,更为重要。BPF的处理原则:早期的反复胸腔穿刺并用5%碳酸氢钠和尿激酶冲洗和留置胸腔,及时的闭式引流是取得治疗脓胸和支气管胸膜瘘良好疗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0.
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204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涛  陈文虎  陈岗  何中  蒋勇 《肿瘤》2005,25(4):377-380
目的总结对胸腺上皮肿瘤(TET)的外科治疗结果以改进现有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对204例TET的外科治疗,方法为手术探查切除结合术后辅助治疗.根据WHO胸腺上皮肿瘤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进行疗效分析.结果全组外科整体切除180例占88.2%(其中根治切除139例占68.1%,大体切除41例占20.1%),部分切除17例占8.3%,单纯活检7例占3.4%;Masaoka Ⅰ/Ⅱ期肿瘤的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100%和75%,P<0.001),其根治性切除率则更明显地高于后者(94.5%和37.2%,P<0.001).外科整体切除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病例(524.7 ml和1955.4 ml,P<0.001).24例(11.8%)患者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29人次,其中肌无力危象11人次,合并重症肌无力、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Ⅲ/Ⅳ期肿瘤、年龄<45岁为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后死亡15例(7.4%),其中6例死于肌无力危象.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以及合并重症肌无力为手术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术前行激素化疗的术后肌无力危象的发生率及其死亡率均显著降低.WHO组织分型A/AB/B1型TET中Ⅰ/Ⅱ期肿瘤明显多于B2/B3/C型(87.6%和26.4%,P<0.001);其外科整体切除率显著高于B2/B3/C型(98.9%和78.3%,P<0.001).全组术后5年和10年生存率为63.2%和50.4%.WHO组织分型B2/B3/C型、MasaokaⅢ/Ⅳ期肿瘤及部分切除或单纯活检是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治癒TET的主要手段,术前激素化治疗有利于降低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手术风险;TET的治疗原则应以WHO组织分型和改良Masaoka分期为依据,Ⅰ/Ⅱ期、A~B1型TET切除率高、手术安全、远期预后好,手术治疗应列为首选,术后放疗并无必要;Ⅲ期以上、B2~C型TET切除率低、手术困难且风险较大,传统的"手术探查切除 术后辅助治疗"策略效果不理想,应通过诱导治疗提高切除率以改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