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45篇 |
综合类 | 18篇 |
预防医学 | 7篇 |
药学 | 2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1篇 |
肿瘤学 | 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患者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的细胞凋亡与耐药基因表达的情况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98例,单纯手术57例,4种介入治疗后Ⅱ期手术切除41例,用流式细胞集资检测细胞凋亡,用链霉亲合素-生物素酶复合免疫组化检测各标本中Pgp。结果:肿瘤细胞凋亡率和Pgp阳性百分数在单纯手术组和介入A、B、C、D各组分别为1.77%、6.1%、8.7%、13.3%、15.7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术前TACE对肝癌术后复发综合治疗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术前TACE术后复发综合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介入前、手术前、复发综合治疗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动态变化,并与同期直接手术术后复发的综合治疗患者比较。结果:术前TACE组CD3、CD4、CD56轻度降低,血清IgM水平轻度上升,与介入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TACE组复发综合治疗时主要表现为CD8上升和CD4/CD8比例下降,免疫抑制程度较轻。直接手术组复发综合治疗时CD3、CD4、CD56下降,免疫抑制程度较重。手术明显降低患者CD3/CD4/CD19,而IgG、IgM、C3水平上升(P<0.05)。术前TACE组肿瘤包膜、子灶、癌栓和根治程度明显优于直接手术组。结论:术前栓塞化疗对原发性肝癌手术时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并可减轻肝癌切除术后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抑制,但应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83.
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及临床病理学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检测肝癌亚临床转移灶并探讨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55例肝癌手术切除村本瘤外肝实质内亚临床转移灶;LSAB(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癌微血管密度。结果:全组36例(65.5%)瘤外肝组织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肝癌亚临床转移灶与年龄、性别、AFP浓度、Edmondson分级、HBsAg等无关(P>0.05)。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大于3cm、微血管密度高者亚临床转移灶多见。亚临床转移灶距原发肿瘤边缘的最大距离超过1cm者为42.0%(15/36),超过1.8cm者为8.0%(3/36),最远者达3.5cm。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复发率(69.4%)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29.4%)高(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2%和50.0%,无亚临床转移灶者分别为84.2%和57.9%,但两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亚临床转移灶者术后1、2年无瘤生存率(52.8%,33.3%)较无亚临床转移灶者(94.7%,63.2%)低(P<0.01)。结论:肝癌亚临床转移灶的发生率较高,肿瘤内丰富的新生微血管是肿瘤发生肝内亚临床转移的重要途径之一。病理大切片检测肝癌手术标本内亚临床转移灶可能是预测肝癌预后重要的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讨论胆囊切除在肝癌术后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A组 2 0例在初次肝癌切除术中同时切除胆囊 ,B组 5 7例仅作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的副作用。结果 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 ,两组发生例数分别为发热 ( 7/38)、右上腹痛 ( 2 /19)、腹胀 ( 0 /9)、恶心呕吐 ( 5 /2 6 )、纳差 ( 4 /31)。结论 肝癌切除术中同时切除胆囊 ,有利于降低术后肝动脉栓塞化疗中介入栓塞综合征的发生率 ,减轻其副作用。 相似文献
85.
大剂量碘油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巨块型肝癌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探讨大剂量碘油肝动塞化疗法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使用Seldinger方法,经股动脉做肝动塞化疗治疗肝癌,超液化碘油(lipiodol)的单次剂量为20-53ml,结果共3 163例患者接受大剂量碘油栓塞化疗,对ChildA级或吲哚靛青绿15min滞留率(ICG-R15)<20%者,肝功能损害不大。术后CT碘油在瘤内的分布以完全型(Ⅰ型)和缺损型(Ⅱ型)多见。肝功能为ChildA级者,其1,2,3年生存率为79.8%、50.3%和38.5%,较常规剂量组高(P=0.0136)。结论大剂量碘油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切实可行,疗效优于常南剂量的介入治疗,建议对肝功能分级为ChilA级或ICG-R15<20%、肝右叶血管丰富的巨块型肝癌、采用20-40ml的大剂量碘油栓塞治疗,以使瘤床血管完全填塞,得到最佳栓塞效果。 相似文献
86.
87.
肝癌姑息切除术后辅加肝动脉栓塞化疗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原发性肝癌容易发生肝内转移,所以能得到根治性切除术的病例不多。而对于姑息性切除的病人其疗效不佳,中位生存期也只有6个月左右。本文报道55例仅作姑息性切除和39例作姑息性切除后3至4周辅加栓塞化疗的原发性肝癌病人的疗效。随访结果表明:其术后1、2、3、4年生存率在作姑息性切除的病人和作姑息性切除后3至4周辅加栓塞化疗组病人中,分别为88.0%、35.8%、0%、0%和86.0%、68.4%、51.8%、38.7%(P>0.01),其中位生存期分别为7个月和16个月。 相似文献
89.
陈敏山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6)
局部消融治疗是在影像技术的引导下对肿瘤靶向定位,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肿瘤细胞;影像引导技术包括超声、CT和MRI;治疗途径有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一是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二是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反复应用.局部消融治疗在过去20年左右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三大肝癌治疗手段,在肝癌治疗领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复发性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再次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介入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全身化疗等,但由于复发性肝癌病情复杂,单一治疗效果并不满意,多学科综合治疗是其必然选择,目前比较常用的联合治疗方式主要有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外科治疗、TACE+局部治疗、TACE+全身治疗等。临床上应以延长生存和保证生存质量为目的,针对不同病人的肝脏情况、全身状况以及肿瘤复发情况选择不同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