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6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预防去势大鼠(卵巢切除)骨质疏松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4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并随机分为6组:去势组(OVX组)、对照组(Sham组)及4个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干预组,每组8只。OVX组及4个阿司匹林组均行卵巢切除术。去势后1周,阿司匹林干预组分别按2.25、4.46、8.92及26.75mg/kg(A1、A2、A3及A4组)灌胃,1次/d。OVX组及Sham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1次/d。灌胃3个月后观察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水平;以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测量仪(DXA)测量L5椎体骨密度;对股骨骨小梁微观结构、胃黏膜应激情况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用Micro-CT分析腰椎椎体骨小梁微观三维形态结构。结果与OVX组比较,A3、A4组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P<0.05)。A2、A3、A4组骨钙素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DXA分析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MD值与OV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组织形态学显示阿司匹林各剂量组骨小梁形态结构较OVX组好;A3、A4组胃黏膜可见黏膜红斑及黏膜下出血,A4组最明显。Micro-CT分析表明,与OVX组比较,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Tb.Th、Tb.N、BMD均显著提高(P<0.01),BS/BV、Tb.Sp显著降低(P<0.01),阿司匹林各剂量组BV/TV、BS/BV、Tb.Th、Tb.N、Tb.Sp、BMD与Sham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司匹林可以改善去势大鼠骨小梁结构,增加骨质密度,可用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骨吸收及刺激骨形成发挥作用,为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用于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4~62(47.7±9.5)个月。神经损伤ASIA评分:术前为25~44(34.6±7.2)分,末次随访时为35~50(47.7±9.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13.1分±3.1分。椎体后凸Cobb角:术前为21°~35°(27.89°±4.63°),术后为2°~8°(4.13°±0.87°),较术前平均改善23.7°±3.3°,末次随访时丢失1.3°±0.2°。随访期内未出现深部感染、椎弓根断裂及神经损伤加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治疗胸腰椎创伤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比较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4年2月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3例上胸椎结核患者,其中采用肩胛下胸腔入路21例、后外侧入路2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bb角的矫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节段、术前红细胞沉降率、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Cobb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手术时间(196±10)min,后外侧组(142±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肩胛下胸腔组与后外侧组分别随访(28.0±14.7)个月和(27.3±15.5)个月。肩胛下胸腔组Cobb角由术前36.5°±4.8°矫正至24.8°±5.6°,矫正率30.9%;后外侧组Cobb角由术前34.5°±5.2°矫正至10.2°±2.6°,矫正率68.5%;后外侧组矫正率优于肩胛下胸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较术前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肩胛下胸腔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上胸椎脊柱结核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后外侧入路在手术创伤、手术时间及后凸畸形矫正能力方面优于肩胛下胸腔入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后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以及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16例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中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股骨头骨折非手术治疗(A组),8例采用后外侧入路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B组)。结果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优1例,良2例。可3例.差2例;B组优6例,良2例;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臼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一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PipkinⅣ型股骨头骨折简单易行,可避免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  相似文献   
105.
【摘要】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当动静脉正接时管路采血代替体内静脉采血的可行性,并分析不同抗凝方式下动静脉正接时管路采血检验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6~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行CRRT治疗动静脉正接的患者60例,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从患者外周静脉进行采血,同时分别于CRRT机器动脉管路最前端采样口采集血标本(暂停治疗0 min、1 min、3 min、5 min),采集的血标本同时进行酸碱、电解质等检测,对比检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抗凝方式下动静脉正接时管路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 枸橼酸抗凝正接时,不同暂停治疗时长(0 min、1 min、3 min、5 min)的管路采血、体内静脉采血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与无肝素抗凝正接时,不同暂停治疗时长(0 min、1 min、3 min、5 min)的管路采血、体内静脉采血的各项血气分析指标分别进行多组间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RRT治疗时,当管路正接情况下,可从管路采血代替体内静脉采血进行血标本检验,且采集时不需要暂停治疗。可为临床CRRT血标本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鄢俊安  陈志文  李龙坤  宋波 《医学争鸣》2008,29(23):2180-2182
目的:探讨辣椒素膀胱灌注疗法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疗效以及该方法对患者尿动力学指标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入院治疗OAB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采用辣椒素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25例,舍尼亭治疗.比较分析两种方法处理的患者疗效自我评定结果、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3 mo尿动力学指标和两种方法治疗的副反应情况,随访12 mo复发情况.结果:两种治疗方式均能明显改善患肯临床症状,患者在主观症状以及尿动力学检查上均有显著进步,其中辣椒速膀胱灌注治疗较好,且副反应较轻.两种方法在治疗后12 mo均出现一定数苣的反复病患.结论:辣椒素膀胱灌注治疗OAB疗效好,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救治。方法回顾我院急诊近5年来收治25例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急诊抢救结果。25例患者中前颅底骨折18例,前、中颅底骨折7例,均有鼻腔大量出血,血压偏低甚至休克,在抢救中首先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抗休克,配合行双侧鼻腔导尿管气囊压迫+碘仿纱条填塞止血。结果治愈19例,死亡6例。结论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时,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在急诊中应积极救治。  相似文献   
108.
骶神经刺激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骶神经刺激(SNS)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 使用SNS治疗94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观察SNS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的尿失禁症状简易评分(ICI-Q-SF评分)、排尿日记(包括尿失禁次数、尿垫试验、排尿次数、夜尿次数、排尿量等)和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膀胱容量、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功能性尿道长度和残余尿量等),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ICI-Q-SF评分为(17.2±1.8)分,治疗后为(8.3±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尿失禁次数、排尿次数和夜尿次数显著减少(P<0.05),尿垫显著减轻(P<0.05),排尿量显著增加(P<0.05);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和平均尿流率显著增加(P<0.05),残余尿量显著减少(P<0.05),而逼尿肌压、膀胱颈压、最大尿道压和功能性尿道长度等无显著性改变(P>0.05).本组总有效率为75.5%,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SNS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确切,症状改善明显,并发症少且发生率低,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生殖内分泌影响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氯乙烯对作业工人生殖内分泌影响的调查侯光萍任恒岩吴广为王化王志萍任永清姜峰杰陈志文李佩贤我们选择接触氯乙烯且具有明显性功能障碍症状的工人,进行了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含量测定,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10.
功能性尿道重建术治疗前列腺术后真性尿失禁初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索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新方法,评估功能性尿道重建术的效果.方法采用"功能性尿道重建术",对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行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和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并了解后尿道情况.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5例,球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1例.手术过程:切除膜部尿道瘢痕,电凝破坏扩张的前列腺部尿道上皮组织,创造新创面,将游离的球部尿道拖入与膀胱吻合,重建足够长度和正常弹性的功能性尿道.结果所有6例患者都有后尿道纤维组织增生,其中膜部尿道狭窄并储尿期和排尿期前列腺部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减小4例,整段后尿道狭窄、功能尿道长度正常并弹性下降2例;球部尿道替代并重建功能性尿道术5例,取得良好效果(3例治愈,2例好转),后尿道无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得以恢复;球部尿道-前列腺部尿道吻合重建功能性尿道术1例,手术失败,仍然有后尿道扩张、功能尿道长度和尿道关闭面积缩小.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病理生理改变有两种类型:功能性尿道功能受损型(后尿道狭窄型);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型(前列腺尿道扩张型).临床初步研究表明:球部尿道-膀胱吻合重建并替代功能性尿道术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真性尿失禁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